苜蓿种植致富_种植苜蓿的成本与利润_致富种植苜蓿产量

两个相邻的村子,甲村长和乙村长吵架。甲给乙说,你想路过我村去镇上做生意,我要收25%过路费;乙回怼说,那你路过我村去县城做生意,我也要收你25%的过路费。

乙村长的儿子是个养牛的。甲村长的孙子是个种草的,甲的孙子每天都要割草卖给乙的儿子。现在乙进村要收25%的过路费,所以甲的孙子就要涨价了。乙的儿子给乙村长说,咱能不能不收甲的孙子草的过路费?

乙村长一听火冒三丈,给儿子甩了一个耳光说:蠢货,我收的是甲村长的钱,他不难受,你倒难受了?再说,咱们村东有那么多的地,种粮食都不赚钱,你就不能种草吗?

01

美国苜蓿摁住了中国牛头?

中国奶牛养殖业依赖美国苜蓿吗?

答案是肯定的,至少是现在。

回顾历史,我们看看中国进口美国苜蓿的大致情况。

根据中国乳业俱乐部掌握的数据: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1992年-2008年,中国竟然是苜蓿的出口国之一,虽然我们也有进口,但是出口数量在这个时间段大于进口。中国的苜蓿进口数量是从2006 年之后暴涨的,有数据显示,从2006年进口的0. 03 万吨 到2010年的22. 72 万吨 ,进口增长了757. 33 倍。到了2012年,我国进口苜蓿44.2万吨,几乎比2010年的进口数量翻番,平均到岸价393.38美元/吨。2018年,中国进口苜蓿大约140万吨,比2012年又增加了3倍多。这140万吨中,有115.89万吨来自美国,占总进口量83.76%,平均到岸价330.71美元/吨,按当前汇率大约2800元人民币/吨。

中国奶牛到底有多少头,官方和民间的数据差距极大,官方是1400多万头,民间数据是不足600万头,民间数据相对准确。

按照每头成年奶牛每年大约吃掉1吨苜蓿草计算,综合牛群的构成情况,估计中国每年奶牛养殖需要400万吨苜蓿,美国进口的苜蓿占我们市场需求的35%左右。

这就是我们的苜蓿进口的现状。同时,中国的奶羊养殖、肉牛、肉羊养殖也有很多潜在需求。

02

中国有没有第二选择?

方案一:制定贸易战略

2018年,来自西班牙的进口脱水苜蓿上涨明显,2018年进口西班牙苜蓿总量达17.19万吨,占苜蓿进口量12.41%,同比增586.19%;进口金额4629.69万美元,同比上涨660.19%;平均到岸价273.05美元/吨。比美国将近低60美元,合人民币约低400元。

虽然占比较低,但也说明中国在贸易进口上也有第二选择。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我国从西班牙进口脱水苜蓿量同比增加532.28%,进口金额同比提升595.9%。此外,我国2018年12月开放从南非进口苜蓿,也得到业内关注。

我们应该研究,为什么中国是最大买家,但是价格却逐年增长。为什么中国奶协不能从中做一些协调工作,将中国的苜蓿采购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压低美国的价格呢?我们都知道,美国的苜蓿草中国和日本是最大买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和日本的一些进口企业联合采购?

除了贸易进口,我们其实还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国内的种植数量。

方案二:出台国内种植政策

我们研究了一下国内的农业发展道路发现:中国在1950年代开始执行“以粮为纲”的农业战略,属于一元战略;大约1978年以后过渡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1992年国家提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从这个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农业基本都是市场倒逼产生的改革。

现在,三元结构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中国的市场需求。我国消费者的蛋白摄入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肉类和奶类增幅很大。仅仅奶类产品,2000年全国所有乳业企业销售额仅仅200亿,现在已经是4000亿的规模。这意味着中国农业应该进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种植”的四元结构时代,可是我们的政策严重滞后。

在促进政策出台的的过程中,2001年首届苜蓿大会是个起点,开启了中国牧草的发展篇章,到2003年中国苜蓿草已经发展到了50万亩,产量大约30多万吨,而当年中国市场的实际需要是20万吨,所以我们还是出口国。

但是到了2005年,国家取消了退耕还林的补贴政策,反向增加了粮食补贴,因为政策制定部门没有认识到四元结构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所以在农业种植苜蓿上则没有了任何补贴,客观上造成了苜蓿种植大踏步倒退。

虽然国家粮改饲有政策,2015年推广286万亩,2017年推广1100万亩,增幅巨大,但是因为没有牧草补贴,所以粮改饲聚集到了玉米等农作物上。但是,政策制定部门指导补贴给农民很不现实,所以这个补贴给了养殖企业,理由是如果玉米收购价超过了1.9元/kg,农民就会收割玉米粮食,而不是青贮玉米。这又客观上了造成了很多漏洞。

很多部门、包括协会对此应该是心知肚明,但是却不作为,这是今天中国养殖业大量依赖进口苜蓿的核心原因。为此,还有学界造出了中国土地不够用、水缺乏等等理论,客观上作了帮凶。事实上,中国苜蓿大量种植的区域恰恰是甘肃,这里缺水、土地也不肥沃。

第三:支持替代种植和喂养

苜蓿有没有替代品,国内有企业早在10年前就研究豆科植物的替代,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最近几年,中国的藜麦种植增幅很大,藜麦代替苜蓿也有很多企业尝试。

问题的核心还是我们如何获得政策支持。替代品的发展,最终还是需要四元结构的产业政策。

第四:出国种植

国外的土地成本相对便宜,俄罗斯、阿根廷、南非等地都有可能成为中国的苜蓿种植基地。如果国内的养殖企业形成组织,出国种植或许是最佳的低成本模式。

03

贸易战:我们该思考什么?

中国奶协向企业征集意见,希望政府不要加征来自美国的苜蓿草的关税。

对这个意见,我们不知道是企业自发要求协会出面,还是美国友人的“合理”要求。有业内人士评论说:中国奶协应该改名,改为美国奶协!也有人评论说,中国奶协真是给国家添乱。

的确,在关乎中国国运的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下,中国奶协的表达显得不合时宜、显得非常丢人,但同时也反映出了苜蓿草在中国奶牛养殖上的问题。

将美国苜蓿进口关税从此前的7%提高至25%,受影响的当然是养殖业。根据新京报报道,有资深专家接受采访时说,提高对美苜蓿进口关税后,因为苜蓿原因,我国每公斤原料奶成本每公斤将增加1毛钱。增加0.1元/kg,还原到一盒250ml的牛奶中大约是0.025元。如果这个专家分析的对,就会觉得真是可笑,因为我们为了二分五厘的事情,硬生生地干出了二百五的事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

这的确是中国乳业全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乳业在产业竞争上的无知和上下游的极度不团结。

中国乳业需要顶层设计!!!

这是中国乳业俱乐部从成立之初就呼吁的课题,可是政府和协会以及产业从业者都没有引起重视。今天,中国乳业在苜蓿草上的被动,就真实地反映出了中国乳品行业缺乏顶层战略的现实。

事实上,乳业俱乐部认为:2008年的三聚氰胺、2010年后中国奶粉行业的品类失控、中国企业普遍不进入上游产业、大量乳品企业被逼进入国外投资,这些都是中国乳业缺方顶层设计的问题。这次中美贸易战的苜蓿问题正是中国乳业顶层设计的大好机会,我们必须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中国苜蓿草问题的前因后果,我们就能够看到,苜蓿草的关键问题是促成政策部门看到市场需求的“粮食+经济+饲料+牧草”的四元结构,要将牧草的发展纳入到政策范畴,这样中国苜蓿就有可能获得很大发展。从当前来看,中国2018年进口量大约在140万吨,如果增加140万亩苜蓿种植,中国就可以自给自足。

种植苜蓿的成本与利润_致富种植苜蓿产量_苜蓿种植致富

事实上,我们最需要的是对美国的乳制品征收更大的关税,反向支持中国的牧业。为什么这样的建议我们不提给政策部门呢?

改善中国苜蓿草缺乏的现状,方法很多,唯一不可取的是:在国运之争的情况下提出让政府取消对美国苜蓿关税的增加。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有关部门:我们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研究,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更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中国乳业必须尽快做顶层设计,中美贸易战给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四两拨千斤。

点击蓝色文字

看更精彩文章

奶粉市场:|

乳品行业:||

企业课堂:

种植苜蓿的成本与利润_致富种植苜蓿产量_苜蓿种植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