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崇左5月27日电 “第一次坐在热气球看到这么漂亮风景,心情非常激动,多么幸福的感觉。”5月22日,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通航基地热气球项目体验活动现场,游客正在感受新和卜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美丽。
近年来,新和镇以打造特色旅游小镇为抓手,探索“旅游+现代农业、民俗文化、扶贫车间”模式,因地制宜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旅带农、兴旅富民,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新引擎。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余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均比2018年翻了一倍,该镇2019年贫困户脱贫335 户 1015人,贫困发生率从3.84%降至 0.15%。
“旅游+生态农业”,让“资源”变“品牌”。该镇引领各类经营主体向现代农业转型,由“单一型”到“多样型”转变,因地制宜种植特色农产品和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产业,全镇围绕“一根蔗、一条河、一朵花、一头牛、一座城”为主线,相继建成国际·如意岛、大华山水牧场、大华采摘园、新和颐养城、糖人街、花山玫瑰、如意岛四坝码头风景区等文化、生态、农牧业旅游项目,打造以蔗糖文化、生态田园、壮乡文化、农牧业为主旅游项目的乡村旅游示范带。
目前,共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15个,成立专业合作社97个,推出南方红糖、花山玫瑰、湘桂白糖、大华肉牛、通润青枣、盛大百香果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同时通过“政府输血+公司造血+贫困户养血”的模式,该镇政府通过政府投资方式引导新和乡村旅游度假区周边的群众实施“民房变客栈”工程,带动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接待,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搭上“旅游车”,吃上“旅游饭”,将贫困村建成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截至目前,3户贫困户通过经营名宿客栈,增加收入30000元,带动当地10户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20000元以上。
“旅游+民俗文化”,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该镇做好“民俗文化+”文章,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公司设计、经济唱戏”的发展思路,使其成为不可复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地。在保护原有的骆越文化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与传统“三月三”、“歌坡节”、丰收节等重大节日活动文化相融合,另外结合日常农事活动规律,开展春耕、夏种、秋播等体验式农耕文化活动,使乡村文化实现立体呈现,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
同时紧紧依托境内4A级国际如意岛旅游度假区和新和乡村旅游度假区,通过旅游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形成旅游产业聚合力,对推动新和镇文化旅游大发展大提升。目前,该镇举办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我的美丽乡村”栏5目、“2020,我们行!14城接力赞广西云直播”等活动,有效推广新和文化旅游,为贫困户和农户发展旅游产业“牵线搭桥”。
该镇作为2019年举办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带现场会示范地、广西推行乡村振兴工作“新模板”。每年到新和卜花乡村旅游度假区游玩的旅客达100万人次,农产品销售额达100余万元,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特色发展之路。
“旅游+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变致富能手。一是紧抓扶贫生产车间建设,助理脱贫攻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已建设东艺丝花、湘桂糖业、美娜丽莎鞋业、兴嘉农肥料、国拓重机等5间扶贫车间,为贫困人群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建立有乡村振兴学校,吸纳包括贫困户在内的8000余人次到基地进行产业培训,让“贫困户”变“致富能手”,其中有15名优秀贫困户与扶贫车间签订长期用工合同,年收入可达10000余元。
二是扶贫车间与党支部、产业基地联合,共享信息、人力资源。探索“党支部+扶贫车间+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引导贫困村那颜村、卜花村发展玫瑰花种植、古法红糖、香猪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产业,不仅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而且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三是通过“旅游景区+农户”“扶贫车间+农户”“致富能手+农户”等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订单旅游商品,引导和激励群众从事玫瑰产业和古法红糖等创意性产业开发,推动农家产品变商品,带动群众、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增强幸福获得感。(赵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