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为山西省柳林县普惠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李天柱很忙,作为团中央“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团的一员,他要经常到各地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乡情难忘 返乡创业别样人生

李天柱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凭着软件工程这个热门专业,本科毕业后在上海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年薪已经达到七八万。然而,一次返乡探亲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

李天柱的老家被称为“中国红枣第一镇”。所以,红枣维持着村里很多家庭的生活。“2005年我回家过春节的时候,一回到家里就感到家乡没有过春节的气氛,尤其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村里跑的小孩都是穿的旧衣服。” 李天柱非常疑惑,一打听,原来那一年家乡气候不好,导致村民赖以为生的红枣没有收成。

几经思考,李天柱决定回乡创业,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也能过上大都市的生活。

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偏要回去“受罪”。但是,梦终究要圆!李天柱不顾家人的再三劝阻,放弃了上海的一切,踏上了回乡的列车。

“为了尽快找到出路,我拿着自己多年打工挣来的20多万元积蓄,走了上万公里的路,从各地带回了10多个脱贫致富项目。没想到,这些项目都因‘水土不服’而一一流产。”还未起步,就搭进了几乎全部的家当,这对李天柱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总结一下失败的教训。“既然选择从头创业,就应该彻底忘记过去,不能碍于自己曾经是大学生、曾经当过白领而放不下身段。于是,我在自己最熟悉的小镇上开始摆摊卖麻辣烫,这一举动却遭到了很多人的白眼、嘲讽。”李天柱苦涩地回忆道。通过不断尝试,半年下来,他的麻辣烫生意还不错,但要想带领全村人致富,还差得远。

桑蚕养殖 找准致富新思路

李天柱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养蚕的项目,便立刻来了兴趣,“我找我朋友拿了我们柳林县的县志,想看看县志里是不是有这个养蚕的历史,也想看看我们县历史上农业有什么产业。当时查阅上面明确地写着,在我们县沿黄河这一带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养蚕历史。我就感觉,我这边可以做这个产业。我通过调查、考察,调查下来感觉,我们那边是丘陵沟壑地带,很适合桑树栽植,所以就决定在我们这边做桑蚕业。”

决定了项目,李天柱以为接下来会容易一些,然而第一步流转土地,他就整整跑了3天,还是一亩地也没有流转出来。李天柱采用了退耕还林的标准给村民们补贴,顺利流转出400多亩地,2008年5月,柳林县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桑蚕养殖合作,占地400多亩地的“柳林县普惠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为了筹集资金,李天柱用尽了各种方法,但效果仍差强人意。几经周折,李天柱想到了小额贷款公司,但是工作人员说他的条件太差,不敢给贷款。李天柱有些无奈。

如果再筹不到钱,合作社就办不下去了,必须赌一把!“我找到小额贷款公司的领导,赖在他的办公室不走,一直跟他讲我的创业思路,分析经济效益……也许是被我说烦了,或许是看到了我的规划前景,最后贷给我五万元。”真是久旱逢甘霖啊!

专业匮乏 创业有干劲还不够

有了地,项目也开始运作。“桑树栽得还比较顺利,但到养蚕时问题就来了”。因为没有经验,他不知道该怎么喂蚕,以为让它们吃饱就行了。结果到蚕快要结茧的时候,桑叶供应不上了。他只能四处打听,看哪里有桑树。最后在黄河对岸陕西的一个地方买到了。

不过问题仍然接踵而至。到蚕结茧的时候,李天柱发现蚕都不吐丝,在蚕房里满屋子爬,爬到上面的摔下来就死了。这宣告了他初次养蚕以亏损而告终。

“为了接下来能养成功,我请了省农业厅的技术员来做技术顾问。”在专家指导下,李天柱的养蚕事业才慢慢走上正轨。

那个时候,还没有多少农户愿意跟着他做。“我必须上自己的加工项目,让村民能看到养蚕的前景。”于是他又盖了厂房,买回了拉丝机等设备,从南方请来了技术指导,准备养殖加工一起干。“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技术指导给了我一张写着加工方法的纸条,几十个字,我花了四万五。”

如今,李天柱不仅有了生产链,还有了销售链,在市里的专卖店生意一直很火。现在他又有了更长远的打算:“我要全产业链开发,以后我的桑枝可以做菌种,蚕沙可以做保健枕头,蚕丝可以做被子。”

李天柱终于圆了栽桑养蚕梦。从回乡创业到不懈探索,从披荆斩棘到实现梦想,李天柱收获了脚踏实地、敢于挑战、永不放弃的人生经历。“我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梦,也在带领全村人实现着他们的梦,如今我还不能说大家都过上了大都市的生活,但至少我们离梦想已经越来越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