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葡萄大王”葛兰助个人出资在位于新兴区葫头自家的葡萄基地里举办了一场种植技术经验研讨会,十里八村的农民以及桦南等地的葡萄种植大户闻讯而来,向这位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能手取经。
这片以葛兰助名字命名的葡萄园位于一条狭长的土路之后,并不好找。然而只要提及“葛兰助”的名字,沿途行人马上会清晰地指出去路。见到葛兰助时,映入眼帘的一张饱经岁月洗礼的黝黑脸庞,挂着淳朴的笑容。今年67岁的葛兰助身着灰色汗衫,一双老旧款式的胶底布鞋显得十分质朴。然而当记者参观了他的葡萄园、听了他的种植故事后,却被这位胸怀韬略的农民过人的智慧所折服。
14年化洼地为良田
占地55亩的葡萄园占据了记者的视野。枝叶繁茂的葡萄藤攀爬在一排排距离相等的水泥桩上,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果实颗粒圆润丰满,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种植大户们一到现场,就纷纷看起葡萄的长势,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和自家的果实相比较。称赞声不绝于耳。
然而谁也想不到,这么充满生机的土地在 2002 年前竟是一片荒芜的洼地。2002年,葛兰助决心在这片洼地上干出一番事业来,本着“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的原则,他踏踏实实钻研种植技术,从种植五味子开始事业起步。但由于起初经验的缺乏,五味子在这片雾气较重的洼地里受潮导致减产,他一下子赔了几十万元。但他非但不灰心,还不断从中总结经验,寻找治愈良方。经过长时间考察,葡萄种植让他眼前一亮,这种高附加值、高产、适合土地和气候特点的经济作物让他看到了良好的经济前景。为了找准品种,他5年里先后去吉林11趟,最终找到特别适合自家土地情况种植的品种“双红酿酒葡萄”。凭借精准定位,这几年,葡萄年年大丰收,加上品种优,收入十分可观。
精准实做重在做
四面八方赶来的种植大户们围坐在葡萄园旁的木桌上,仔细聆听着葛兰助的经验之谈。葛兰助说他不识字,没读过书,可是他定的会议名字是“精准实做科技研究会”——既符合当前发展形势,也极贴近我市实际。
“搞种植一定要重视因地制宜,我不鼓励大家都种葡萄,你家的地适合种草药就种草药,适合种葡萄就种葡萄。”葛兰助讲话山东口音很重,却掷地有声。他告诉记者,种葡萄让他尝到了甜头,收入也很不错。但真正驱使他埋头苦干的是他对种植技术的热爱以及想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愿望。所以本可以安闲在家颐养天年的他,却偏偏扎根在土地上专心研究种植技术。
这绝不是空谈。仅在今年,他就为50个村共107户葡萄种植户无偿投放秧苗,还手把手地教授种植技术。8月初,他出资十万元带领31位农民到北京、河北、吉林、辽宁、山东等地的农业园区学习考察听课,看看别人的发展思路和种植模式,希望给农民一些启发,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脚步,充分利用自家的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回来之后,他又出资组织了这次研究会,把个人的经验和大家的经验融合到一起,共同研讨未来特色种植的发展思路。
“我们农民就要脚踏实地搞农业,精准定位很重要,然而动手去做更重要。亲身去做了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做一定会失败。”葛兰助一席话说进了大家的心坎里,也点醒了不少人,自发而起的鼓掌声接连不断。
向葡萄精深加工要效益
“中秋节前后后葡萄就成熟了,可以收获并投放到市场了。”望着满园的丰收硕果,葛兰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葛兰助更希望看到每家每户农民兄弟都能有良好的收成和可观的收入,为此,他还在不遗余力地努力着,而他的努力还体现在行动上。为实现目标,葛兰助打起了产业链条发展牌,目前,他正在我市筹建葡萄酿酒加工厂,利用自家以及种植户的葡萄作为原材料酿葡萄酒,走精深加工产业化发展之路,形成产销一条龙发展格局,提升原材料附加值,把葡萄种植这片文章做深做好,以深入贯彻落实“农头工尾”,向葡萄的精深加工要效益。同时,他的举措也让和他一起种葡萄的农户心里托了底,自家种植的葡萄既可以销往全国市场,也可以销售到葛兰助的酿酒厂去,相当于走了订单化之路,不再愁销路问题。对于未来的种植方向,农户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期待。而葛兰助却依然不停歇地闯新路,不断探索葡萄种植与发展的新路径。 (七台河日报记者李洋)
小编工作成果已与此赞挂钩,如果您能为小编的辛勤点赞的话,小编将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