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价值独特的蘑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琳琅满目的蘑菇品种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如今,小小的蘑菇已成为我国继粮、油、菜、果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蘑菇总产量已达4134万吨(鲜重),人均约合38公斤。
人工栽培蘑菇所用的培养基原料主要包括木屑、棉籽壳、农作物秸秆等。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在蘑菇培养基中适量加入秸秆,在缓解食用菌原料短缺、实现农作物秸秆高值化利用、践行大食物观、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秸秆种植蘑菇,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深受农户喜爱,如今的蘑菇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湖南省华容县耕地面积108万亩左右,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秸秆常年在75万吨左右。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华容县积极发展秸秆种蘑菇模式,通过“基地+农户”建成高标准大球盖菇种植基地500公顷以上,带动周边农户2000户。与传统大球盖菇栽培方式相比,在培养料中适量加入水稻和玉米秸秆,每亩大球盖菇种植可增产250公斤,增收1.5万元左右。提供秸秆原料的农户户均也可增收1300多元。同时,还为农村闲散劳动力提供了300个以上的劳动就业岗位,在优先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近就业、巩固扶贫成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1年,华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0%左右。蘑菇种植废料(菌料)还可制成有机肥,用于改良土壤,可谓一举多得。
云南省昌宁县的棚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前些年一直以木屑、棉籽壳等为主要原料生产食用菌菌棒,原料采购成本比较高,菌棒菌丝分解木质素也比较缓慢,出菇效果一般。合作社通过改变配方,增加秸秆、玉米芯、稻草等富含纤维素的原料,大大增加了菌包的通氧效果,菌丝分解活力增强,菌棒出菇率明显提高。以种植平菇为例,除麦麸、石灰等原料外,合作社向菌棒中添加了60%的玉米芯、12%的玉米秆和15%的稻草,制袋成品率可达98%,节省人工、原料成本30%左右。此外,与之前的老配方相比,每个菌棒可多产菇0.5公斤。目前,合作社不断探索和创新,食用菌产量逐年递增,年均产量达到330吨左右。提供秸秆原料的农户每亩可实现增收100元左右。
目前,我国利用秸秆种植的主要蘑菇品种有双孢蘑、姬菇、平菇、大球盖菇、鸡腿菇、草菇等。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2021年全国通过种植蘑菇利用的秸秆数量约达500万吨左右,年秸秆利用量达到3万吨的种植主体达到24家,其中有些主体的秸秆利用规模已经达到了10万吨以上。
总体而言,全国通过种植蘑菇利用秸秆的数量还非常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与木屑相比,秸秆的纤维结构一般都比较长,茎杆表皮坚韧,不易粉碎;组织结构疏松、纤维含量高,木质素含量较低。二是装袋过程中容易扎袋并形成微孔,造成破袋和染杂菌机率增加,直接影响菌包的成品率。基质中秸秆的添加量越大,制袋时越难以定型,导致菌袋在出菇阶段缩水严重,发生袋料分离,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三是秸秆基质的菌丝虽然生长旺盛,但老化的速度也快,同时菌丝的抗逆性也会降低,过早或过晚进行出菇管理,对产量都会有较大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杂菌污染或不出菇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因秸秆原料不均一,出菇时机难以预测,对最佳出菇时机的经验把握更加重要。秸秆栽培食用菌往往是第一茬出菇整齐,产量集中,而第二茬的产量明显低于常规木屑配方,浇水后更容易感染杂菌。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我国作为世界上食用菌人工栽培历史最为悠久、栽培种类最多,秸秆资源也最为丰富的国家,体现秸秆高值、高效利用特点的秸秆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为此,笔者认为下一步应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的收储运体系,保证用于食用菌生产原料的秸秆的稳定供应。二是解决用后食用菌包的后处理问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突破核心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食用菌,分别研究建立统一的秸秆基料栽培标准体系,实现各栽培环节精准可控,突破木腐菌种植中关键核心技术,增加秸秆在栽培基质中的用量,增加发展潜力。加强对秸秆做食用菌专用粉碎机、装袋机和专用袋等加工设备产品的研发。四是加强科普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秸秆食用菌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等方面重要作用,在政策、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持续协同发力,做大以秸秆利用为主的食用菌产业。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谷子高粱体系秸秆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 潘君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