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根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2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为2800亩、产量为289.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69%和9.76%,江苏小龙虾产量为26.72万吨,在有养殖产量统计的24个省份中位列第4,养殖模式有稻虾种养、池塘养殖、大水面增养殖、藕田和茭白田养殖。

龙虾养殖技术指导视频_龙虾养殖视频大全视频_龙虾虾苗养殖技术视频

从养殖生物本身来讲,小龙虾在甲壳类养殖品种中,抗病和抗逆能力均属于较强的一类,尤其是在稻田养殖环境中,养殖密度相对较低,更降低了发病概率。相对来说,池塘养殖的小龙虾更容易出现各种养殖病害问题。

现将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龙虾养殖视频大全视频_龙虾虾苗养殖技术视频_龙虾养殖技术指导视频

(一)小龙虾养殖病害常规预防

养殖病害是机体、病原、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旦出现严重的病害,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而造成养殖小龙虾的大量死亡。因此,必须做好病害的常规预防工作。

1、放苗前的池塘清整

每年冬季将池塘中多余的淤泥清出,干塘冻晒,选用80~100 kg/亩的生石灰或者是100g/m3漂白粉的彻底消毒。消毒的主要作用是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纤毛虫等寄生虫,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2、优质虾苗的选择

优质苗种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病害的发生。虾苗的选择,要求大小规格一致、附肢完整、健康无病、活力强。每年三月,江苏地区水温依然较低(12°C左右),虾苗活动能力较弱,难以捕捞上市,优质虾苗缺乏将持续到清明节前后。部分虾苗从业者经受不住高价虾苗的诱惑,使用赶虾灵等药物捕捞虾苗,在外观上尚不能进行区分。但是,在投放下池后前三天,死亡率极高。为此,养殖户采购虾苗,一定要熟悉虾苗的来源,从正规养殖场购买,以降低养殖风险。入塘前建议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可以用3 ~ 4%的氯化钠溶液浸泡6~10 min,或者用10 mg/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3~5 min。

3、养殖期间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方法主要有换水和使用一些能调节水质和底质的产品或药物,包括(1)搞好水草的管理,保证水中内有充足的水草供小龙虾栖息和摄食;(2)高温季节水体温差大,易产生应激性死亡,因此要及时补水,调整水位;(3)定期泼洒生石灰或乳酸菌,调节水体酸碱度和硬度;(4)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来抑制有害菌的丰度,改良水质微生物环境。

4、日常养殖管理

高温季节也是小龙虾快速生长期,不仅仅要选择优质饲料,还要避免过度投喂导致的饵料残渣堆积,减少水质污染。勤巡塘、勤观察,根据虾的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对发病的池塘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病死虾要及时将其捞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龙虾虾苗养殖技术视频_龙虾养殖视频大全视频_龙虾养殖技术指导视频

(二)小龙虾养殖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1、病毒病

小龙虾养殖生产中危害最大病毒病是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Disease,WSD),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通常表现为上草或爬岸,螯足无力,解剖可见空肠,肝胰腺肿大。壳与膜分离,头胸甲内有淡黄色积水,但不像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等出现明显白斑。严重时在感染后2 d~7 d 内出现大规模死亡。

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 Iridescent Virus1,DIV1)已被证实可在我国虾类养殖区广泛流行和传播。不只是南美白对虾易感,罗氏沼虾、青虾、脊尾白虾、红螯鳌虾、克氏原螯虾也表现出了易感性,感染后出现空肠空胃,肝胰腺萎缩、颜色变浅,停止摄食、活力下降等症状。其中,自然感染DIV1的养殖小龙虾的致死率还有待研究。

预防措施:目前尚无有效治疗病毒病的商品化药物,生产中预防工作非常重要。(1)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使用生石灰0.25 kg/m3(水体)消毒12h以上,才可放苗或者将水注入池塘;(2)科学控制投放时间。为保证小龙虾的养成率,在江苏地区,一般要求五一节前(水温低于20°C),完成虾苗放养工作。经过45~ 60天的快速生长期,即可分批捕捞上市。可避免在病害高发时期,因苗种放养、捕捞等工作对小龙虾产生应激,导致的小龙虾死亡率上升。

治疗方法:(1)疑似病毒病暴发的情况下,保持养殖水体的高溶氧、低氨氮和低亚硝氮状态,维持养殖水体的温度、pH和盐度等水质指标稳定,可减缓发病速度;(2)发现养殖虾有患病迹象,及时送检。确诊患病的成虾、种苗禁止用于生产、流通和交易环节;(3)患病池塘清塘时,养殖废水需使用生石灰0.25 kg/m3(水体)处理12小时再排放;清塘后需利用上述消毒措施等对养殖池塘、设施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2、细菌病

小龙虾感染的细菌性病原多为气单胞菌属,如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A. caviae)、维氏气单胞菌(A. veronii)等。由于气单胞菌具有几丁质分解能力,刚感染的病虾甲壳局部会出现一些颜色较深的斑点,接着斑点边缘溃烂,严重时出现空洞。小龙虾烂壳、烂尾、黑斑、水肿等常见病均为此类细菌感染引起。

预防措施:(1)彻底清塘;(2)要选择体格健壮、体色正常、附肢完整、体表无任何附着物的亲虾;(3)捕捞及搬运要选用合适的工具及细心操作,尽量避免碰伤;(4)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稳定生态环境。

治疗方法:(1)每日1次、每千克虾拌饵投喂10%氟苯尼考粉0.1~0.15 g,连用3~5 d;(2)大蒜按饲料体重1%~2%,去皮捣烂,加入少量清水搅匀,拌入配合饲料中,待药液完全吸收后,连续投喂3~5 d;(3)在口服上述抗菌药物的同时,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漂白粉(含氯30%以上)、溴氯海因等其中一中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由于患该病的对虾体表和附肢已受伤,使用含氯消毒剂时,注意浓度不能过高。

龙虾养殖技术指导视频_龙虾虾苗养殖技术视频_龙虾养殖视频大全视频

3、真菌病

真菌病症状为虾体表有黄色或褐色斑点,附肢和眼柄基部易观察到丝状体。病虾活动不正常,多在高温季节水质恶化缺氧时发病,经常造成大量死亡。

预防措施:(1)放养前池塘彻底消毒;(2)池水入池前应经过砂滤;(3)亲虾入池前应消毒;(4)严防受伤。

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可用8mg/L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4、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多数为纤毛虫寄生所致,主要寄生种类包括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和累枝虫等。其症状一般为体表、附肢、鳃上附着污物较多,肉眼可见虾体甲壳上一层白色絮状物,摄食和活动能力逐渐减弱,多在黎明前死亡。以聚缩虫为例,镜检可发现虾体步足、头胸甲、鳃和额部均布满聚缩虫,导致病虾因脱壳困难死亡,寄生虫病在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预防措施:(1)保持水质清洁,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放养以前尽量清除池底污物,并彻底消毒;放养后经常换水;适量投喂,尽可能避免过多的残饵沉积在水底;(2)育苗用水采取严格的砂滤和网滤外,可用10~20 mg/L浓度的漂白粉处理,处理1 d后即可正常使用;(3)投喂的饲料要营养丰富,数量适宜;尽量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经常换水,改善水质,控制适宜的水温等,以加快小龙虾的生长发育,促使其及时蜕壳;(4)每立方米水体,每15~20 d使用1次60%的硫酸锌粉0.2~0.3g,用水稀释后,全池遍洒。

治疗方法:如果小龙虾或其幼体上共栖的纤毛虫数量不多时,不必治疗;如果固着类纤毛虫数量很多时,就应及时治疗。(1)可用茶粕全池泼洒,浓度为10~15 mg/L。待小龙虾蜕壳后,大量换水;(2)亲虾越冬期的治疗:每立方米水体,每日使用1次60%的硫酸锌粉0.75~1 g,用水稀释后全池遍洒;病情严重时,可连用1~2次;(3)对于幼虾的固着类纤毛虫,除了改善饵料,加大换水量,调整好适宜水温促进幼体蜕皮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龙虾养殖视频大全视频_龙虾虾苗养殖技术视频_龙虾养殖技术指导视频

5、营养缺乏病

因光照不足、pH值长期偏低、饲料营养不足等原因,会导致小龙虾体内缺钙、虾壳软薄、生长速度慢、体色灰暗,生产上称为软壳病。水温突变、水体缺钙、营养不足等原因也会导致蜕壳困难。高温季节捕捞和操作不当时,小龙虾会有痉挛现象,成虾腹部弯曲,侧卧水底,身体僵硬。生产中应注意区别营养缺乏和病原感染的不同表现。

6、生物防控

发病池塘可以通过生物防控减少传染。在虾池中投放一定规格能摄食死亡和病弱小龙虾的生物,这些生物将病死虾吃掉,切断病害传播途径,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暴发。采用生物防控时可以选择草鱼,罗非鱼和中华鳖等,切不可选择肉食性,游动速度快的品种用来进行生物防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