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别人都在家陪老婆孩子吃月饼,老王却猫在试验大棚里一呆就是大半天:“正是豆芽苗拔高的关键时候,需要随时控温补水,离不开人。”

老王今年五十多岁,是西湖镇大炮楼村的支部书记。年轻的他外出打过工,做过生意,积攒了一些积蓄。几年前,村里换届,老少爷们选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大伙发家致富。

大炮楼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村。岭多,地少,制约了村里的发展,不少青壮劳力选择外出务工,有的甚至选择离开村子在城里定居。栽桑育蚕、种植木耳……为了给村民多找几条致富门路,几届村党支部伤透了脑筋。

今年1月30日,王立东在跟随镇里到周边区县考察学习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时,有一个乡镇用集装箱种植蘑菇的做法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我就想,既然蘑菇可以在封闭条件下生长,豆芽苗是不是也可以?”他记得,五年前,自己到潍坊出差时,看到当地靠豆芽苗种植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考察结束回村当天,他就召集村党支部成员和部分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开会研究。大家心动了,很快形成共识:人家能干的我们也能干,正好我们村里有好多闲置空房可用。

然而,豆芽苗种植前期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发展风险大。身为支部书记的王立东,拿出了多年来的积蓄,决定自己先行先试。“当时老伴就急红了眼,可为了让大伙多一个致富门路,咱不冒险谁冒险?”

定了的事,说干就干。一个月后,价值40多万元的设备买来了,投资10多万元的大棚搭建完成。

3月,万物复苏的时节,第一批豆芽苗在试验大棚内下种。豆种用的是青豆,这是王立东和老伴花了好几天的功夫一颗一颗挑拣出来的。

刚开始一连几天,老两口轮流守在旁边,小心翼翼地补水,看着种下的豆种破皮、吐芽、长叶、拔高。“要是控制不好湿度温度,万一出不了苗,自己投的钱打水漂不说,大伙的心血也就白费了。”

为学习豆芽苗种植管理技术,他先后两次自费到潍坊考察学习,两次自掏腰包邀请外地技术人员前来指导,一次长达十多天。期间,镇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全程靠上指导服务。经过不断地尝试与学习,实验大棚内的豆芽苗不但出了苗,品种也由单一的青豆发展成黄豆、香椿等多种芽苗菜的无土栽培。

正在忙活的时候,王立东接连收到了几个订货电话。都是金阳农贸市场的几个蔬菜客户打来的。为打通销售通道,他连续一个月不到凌晨三点就到晋阳农贸市场蹲守。

“普通的青豆芽苗菜一盘能赚0.5元,仅此一个品种每个月就能收入上万元,扣除人工,要是种植规模再大些,两年就能回本。”随着种植管理的不断成熟,王立东悬着的心逐渐放下了,老伴紧缩的眉头舒展开来了,大棚内每天都有村民来看光景。“有好多村民想自己干,但是一些技术难题还没完全攻克,现在还不能放给他们。”

现在,村里已经成立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王立东表示,等技术、销售难题完全解决了,将把芽苗菜栽培产业放到合作社,吸引更多种植大户进一步发展。同时,尝试将部分容易操作的环节交给普通村民去做,让芽苗菜为更多的人带来收入。

最近,王立东和村民们又制定了一个芽苗菜长远发展计划,“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村开展种植、研发、销售,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大炮楼村变成名副其实的芽苗菜专业村。”( 丁兆霞 卢立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