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公主岭市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里,稻苗郁郁葱葱长势正旺,河蟹三五成群吐着泡泡、挥舞着爪子爬来爬去,鸟儿不时从树梢或草丛腾起,共同绘就一幅沃土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以稻养鱼,以渔促稻,粮渔双赢,生态高效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破解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生态“要绿”之间矛盾的根本方法。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011年开始快速发展。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已经总结出符合吉林省土壤和气候特点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为全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稻田综合收益、提升稻米品质、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因地制宜创新技术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稻渔综合种养,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列入吉林省“五大农业技术”之一,由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并主持完成的稻渔综合种养项目荣获了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和2018年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在公主岭市稻渔综合种养产学研示范基地记者看到,水田里的秧苗刚刚插上,在稻田对侧挖出宽、深分别为0.6至0.8米的蟹沟,四周安装了高0.5米的蓝色塑料防逃膜。与传统的水稻田明显不同的是,这里的秧苗行距约为0.3米,每12行空余1行0.6米,方便空气流动与河蟹活动及采食。

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蟹田采用“双边沟+分箱式插秧”这种独特的“设计”,人工打造一个有机生态系统,可以最小化地减少蟹沟面积,以12行水稻为一箱,实现机械化分箱式插秧,通风透光,促进稻蟹之间的共生共作。

为了能让河蟹更肥、水稻更香,吉林省渔业主管部门组织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及相关科研院校技术人员,通过3年的努力,先后创新研究出“分箱插秧”“围田暂养”“环沟暂养”和“扣蟹养殖与越冬”等技术。各地区针对稻田条件、资金能力和养殖户接受能力不同,因地制宜选定稻田养鱼(蟹)模式。镇赉县采取“大垄双行”和“分箱式”插秧养蟹模式,东辽县选取“分箱式”插秧养蟹模式,吉林市采用“围田暂养”和“大垄双行”养蟹模式,白城地区听取农民意愿,选择了工程简单、操作方便、投入较低的稻田养殖鲤鱼和鲫鱼夏花模式,取得了鱼、稻双丰收的推广效果。

为进一步规范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推进种养产业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健康发展,吉林省研究制定了《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技术规程》《稻田泥鳅养殖技术规程》《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苗种技术规范》《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越冬技术规范》《稻田扣蟹围田暂养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

目前,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70.1万亩,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试验区3个,省级示范区13个和扣蟹养殖示范基地4个。

科学管理生态高效

区别于传统稻田种植,稻渔综合种养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构建稻—鱼、稻—蟹和稻—鳅共生生态循环系统,一水两用,一田两收。

“农药是蟹子最大的克星,哪怕有一点就可以让整个水池的蟹子‘全军覆没’。”舒兰溪河镇吉米粮食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雪告诉记者,农场在稻田种植上一直按照天然无公害标准来实施,由于不运用化学肥料、农药,蟹肉更洁净、美味,米粒更饱满香甜,品质口感俱佳。

除了良好的水质和环境做保障,精心的喂养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投放蟹种之前,田水喷淋蟹种3至4遍,使蟹种逐渐适应,然后自行爬入田中,保证扣蟹成活率。每亩放养8至10斤规格整齐、肢体齐全、体质健壮的扣蟹100至120只,每天投喂饵料2次,早晨6时至7时投喂一次,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每天傍晚5时至6时投喂1次,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3。9月中下旬水稻收割前,主要采取地笼捕捞、灯光诱捕、干塘捕捞等方法放水捕捞扣蟹。捕获后的扣蟹放入池塘口较深、水质条件较好的越冬池进行暂养或越冬,留作第二年蟹种。

“稻蟹共生种养,能够净化水质,增加水中溶氧,为幼蟹提供脱壳和隐蔽的安全栖息场所,夏季能降低蟹塘水温,有利于幼蟹增加脱壳次数,使蟹个体大而均匀,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稻株上的害虫如稻飞虱等还可以为幼蟹提供天然饵料,可充分利用蟹塘中的生物链,使稻蟹共生,达到稻、蟹双丰收的目的。”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工作人员刘洪健向记者科普了稻蟹共养的妙处。

通过几年建立稻鱼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极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改善土地农残、酸化、板结、地力退化等耕地“老大难”问题,化肥和农药用量平均减少20%至40%,有效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减少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农业面源污染。同时,综合种养模式也大大节约了农田使用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一田双收稻渔双赢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通过运用生态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将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使农业资源和能源得到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利用,农民收益得到大幅提升。

“尽管在稻田里增设蟹池会减少一定面积的水稻种植,但一块儿地能收两份儿钱,省了肥料和饲料,吃着也放心,整体的综合效益远高于单一种植模式的收益。”蔡雪表示,通过稻鱼共生这种养殖模式,可以为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稻田米和河蟹,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对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有了赚头,农民才有奔头,产业才能发展。谈起收益,蔡雪信心满满地和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自2006年种植水稻以来,从单纯的有机水稻种植到2018年‘稻鸭稻鱼稻蟹’共生。如今,每年可产有机水稻900吨左右。除水稻销售500多万元外,去年引进的鱼、鸭、蟹更是卖了20余万元,亩产增加千余元。”由于种植的蟹稻效益好,周边很多农民加入了合作社稻田养蟹队伍中,蟹田的养殖面积从30公顷扩大到180公顷。

如今,吉林省各地的好山好水加上好鱼好米,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稻渔综合种养带动旅游产业,进一步拉动了农产品销售,拉长了稻渔产业链,增加稻渔产业附加值。谈到未来发展,蔡雪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去年我们举办了舒兰市插秧节,并被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设为教学研究基地。以后,我们将扩大合作社成员,增加流转土地面积,陆续拓展旅游项目,建设美食一条街,打造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综合体。”

截至2019年,吉林省鱼蟹总产量2117.02万斤,亩利润263.9元,稻谷亩利润772.3元,综合总利润7.26亿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