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瓯江流域引进的彩色鲤鱼,成了长沙市宁乡农业创业者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创联”)会长喻超构筑“稻鱼虾综合种养体系”里的重要一环:在他流转的上千亩水稻田里,单作水稻、稻虾共作、稻鱼共作等多种模式让当地众多农户受益匪浅。
今年3月底,由湖南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南方双季稻丰产低碳技术模式及配套机具”正式启动。其中,关于“稻虾丰产与土壤碳增汇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发与应用”的研究,落户在了喻超的田园牧歌农场,计划用3年时间研究出能实现固碳减排、稻虾丰产和改善土壤的综合种植新模式,对比“稻虾共作”,预计每亩还能增加收入逾2000元。
喻超毕业后在一家杂志社从事新闻工作,后成为一家公司高管。看到家乡的留守儿童和老人,他决定回乡创业。
经团宁乡市委推荐,他参加了市农业农村局和长沙市农创联组织的培训学习,稻渔综合种养的念头由此萌发。
如今,在喻超的农场,有两个院士团队工作室指导生产:种着柏连阳院士研发的优质水稻品种,养着刘少军院士研发的本地合方鲫。每亩可以增加约3000至5000元的收益,还解决了周边30多户村民就业需求,并对口帮扶了娄底市新化县4个村约1800家农户。
不只在宁乡,得益于农科院、长沙隆平高科技园等科研机构,这样的院士基地在长沙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等地有近20个。“养猪院士”印遇龙、“辣椒院士”邹学校、“养鱼院士”刘少军等为这些创业的“青农人”助阵,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机械化+智能化”已成农创联会员标配
警校毕业后担任10年大学生村官的曾金是长沙县的农创联会员。从村官到社区书记,他深知,农业是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
曾金在长沙县金井镇独自承包了600多亩农田,成为长沙县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的其中一员。他与种粮大户一起成立了长沙县同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有先进农业机械150多台(套),建有机插育秧工厂、高标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2000吨的仓储设施,年育供秧可达1.5万亩,全程机械化年作业服务能力可达2万亩以上,上千名群众受益。
在长沙县春华镇,他们筹建智慧农业中心,打造可视化数字粮仓,“社员和农户只需做好大田管理,育秧插秧、机械翻耕、加工销售,这些都是合作社和公司来解决。”曾金说。
有了机械和智能的助力,长沙望城区农创联会员、90后姚鹏飞一人揽下了全村70%的农田种粮,在他已经承包的1600多亩地里推行从引种育秧到烘干入仓的一条龙产业。“穿皮鞋种田、用手机育秧”的姚鹏飞成了新一代农民形象的代表。在他的带领下,20多名青年回乡就业。
机械化作业带来的不仅是双手的解放,还有知识层次的提高。
面对五花八门的农业机械,89年出生的陈尧花了两年时间才把所有机型研究透彻,成为了一名“全能农机手”,在省内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同时,他还培养了10余名中学同学成为农机驾驶员。
陈尧是长沙县农创联会员,他牵头成立的荆龙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无人机等40多台农业设备,不仅能保障合作社自有的1100亩水稻的耕种,还能为周边400多农户提供农机服务,为周边3个乡镇供给4000余亩的秧苗。
据悉,去年以来,长沙市新建高标准农田20余万亩,覆盖40余个乡镇,其中青年种粮大户超过85%。
提质增效会员基地的“放心菜”直达市民餐桌
“菜篮子”“米袋子”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培育优质菜苗、蔬菜基地集采自供、建立农产品可溯源系统,长沙数百名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正在努力让品类更丰、质量更优的蔬菜直达市民餐桌。
宁乡市农创联会员、中山大学毕业的心理学硕士谢扬帆,尽管有了待遇优厚的岗位,却始终忘不了乡村那片绿水青山。
2019年,他回到宁乡流沙河镇建设了150多亩的归湘农场,自创了“虫草果鸡”一套可自我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其肉鸡经法国检测机构100多项测试,完全达到欧盟标准,并直供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市民家庭。
谢扬帆和其他会员在会长喻超带领下,组建了农产品联盟“田礼”,打造让市民放心的果蔬品牌。
从湖南大学毕业的沈慧锦也怀抱同样的初衷。他辞去上市公司高管的工作后,回到浏阳龙伏镇流转600余亩土地,成立了长沙市“好爸妈”种养专业合作社。
加入了长沙农创联后,沈慧锦和其他会员多次前往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参加了高校专业技术培训,最终探索出原生态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生产出的生态米、有机菜、黑山羊、稻田鸭这些有机食材备受城市家庭特别是孕婴家庭的青睐。不仅如此,他还摸索出了“水稻按亩销售”的私人订制、“互联网”定位销售模式,让产品不愁销路。
沈慧锦被评为长沙市农村青年“十佳”领头雁,并成功被长沙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认定为长沙市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不仅能得到资金补助,还能在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政策优先支持等方面获得扶持。
要助推农产品销售,电商是不可绕过的环节。三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小轲把助农卖菜放在首位。
创业之初,这位有着多项专利在手的青年创客,也曾一度山穷水尽。团长沙市委帮助他对接农业银行,为他担保并提供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今在浏阳市三知农村电商服务运营中心,一根网线将“农家美味”送去千家万户。不远处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物流仓库中,数十名员工正在马不停蹄地打包,平均每天6000多件农产品在这里整装完毕,发往全国各地,去年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其公司员工90%都是本镇或周边的村民,女性占比将近80%。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团长沙市委已联系多家金融机构为长沙青年农创企业授信共10亿元,发放助农贷款168笔共计1.6亿元。
雁群效应“青农人”成为了乡村建设和治理的主力军
团长沙市委书记刘林志介绍,2020年,团长沙市委联合长沙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专题调研长沙回乡青年现状,积极推动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实用型人才认定实施办法的制定,最终出台了全国首个系统性的乡村产业人才认定支持政策体系。3年多来,长沙农创联凝聚吸纳了700多名农村青年“领头雁”,翱翔在广袤的乡村大地。32名会员被认定为长沙市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长沙乡村逐渐形成了“头雁竞飞、雁阵相随”的雁群效应,已有超50万名青年奋斗在农业产业一线。
同时,这些扎根乡村创业的“青农人”不仅是致富的“领头雁”,更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
当选为湖南省党代表的沈慧锦也是浏阳市伏龙镇新开村党总支副书记,创业同时他带领村民共同发展产业,打造了浏阳市第一个万亩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曾金、喻超、张小柯等人都积极投身乡村治理,他们分别担任了村委委员、社区书记或党支部书记等,给乡村发展和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力。
团长沙市委连续4年开展“青聚力·振乡村”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招募兼职副书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吸引年轻人主动回乡。各县市区纷纷因地制宜、拓展推行,累计向基层团组织输送了近千名00后大学生直接参与乡村治理,投身乡村建设。
厉艳佳 曹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