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涌现了不少励志的扶贫事迹及人物。他们实实在在地将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间,用实际行动带领着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大道。今天的特别策划《决战决胜走基层 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走进梧州农耕文化园,聆听那里的脱贫故事。
在长洲区摩天岭的梧州农耕文化园里,草色青青,鸟鸣不断,一派夏日田园的气息。村民李海文沿着山坡树林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那些隐藏在林中的宝贝——中草药材。灵芝、铁皮石斛、白芨……在小小的山丘上,种植的中草药约有20种。李海文是长洲区龙新村人,也是梧州农耕文化园的负责人,2014年,李海文了解到龙新村有部分山林闲置,觉得这里具有自然环境优越、生态资源丰富等特点,适合发展以休闲娱乐、生态农业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经过一番盘算后,他租下了龙新村新安组和古亮组的500多亩山林。近年来,李海文充分利用原生态山林的优越自然条件发展各种特色游玩项目,发展梧州农耕文化园项目,采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深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为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长洲区经过协调,将12户贫困户的政策扶持资金以入股形式投入到农耕文化园项目发展当中。根据农耕文化园每年的收益情况,入股的贫困户每年可以获得至少1250元的分红,连续五年分发。除了给入股的贫困户分红,李海文还利用发展农家乐的契机,给周边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现在,已有4名贫困户在农耕文化园内工作,每月可获得2500——3000元不等的稳定收入,有效增加了这些贫困户的家庭经济收入。
贫困户易锦超:
“有一份固定的工资,生活改善了不少,我是附近的村民,现在工作离家近,能照顾家里的小孩、老人,农耕文化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帮助。”
农耕文化园的发展关系到贫困户的脱贫大事,深知其道理的李海文在逐步完善农耕文化园配套设施的同时,还不断丰富发展可以为贫困户增收的产业项目,除了葡萄、砂糖橘、食用菌等种植产业外,还利用林下优势发展草药种植。据统计,仅仅通过发展灵芝种植,农耕文化园一年就获得5万元的收益,这些收益也体现在了贫困户的分红上。2018年,入股的12户贫困户每户获得1250元的分红,到了2019年,每户贫困户的分红增加到了1500元。
农耕文化园负责人李海文:
“我利用建设农耕文化园的契机,解决周边50多个农民的就业问题,使不少村民实现了就近工作,尤其注重解决贫困户的就业。目前,村里有12户贫困户在农耕文化园就业,为他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此外,李海文还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及劳动意愿的脱贫户到合作社就业,为有意愿养殖的脱贫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种苗。李海文表示,接下来,他还会继续优化农耕文化园里的设施和产业发展措施,打好“乡村旅游牌”,促进村民集体经济的发展,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龙新村村委主任卢武林:
“龙新村委通过排查,帮扶12户贫困户到辖区的企业农耕文化园来就业工作,增加他们的收入,争取早日脱贫。”
记者手记:
从发展旅游观光到特色种植,李海文总是一步一脚印地前行,朴实勤劳。他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他在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的事上从不马虎,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经济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