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山下鹧鸪村,鹧鸪人养鹧鸪富”。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竹鼠产业转型的凤凰乡集体经济鹧鸪养殖项目基地,粤桂扶贫协作项目的粤方派驻负责代表温金才展示着昭平县委书记刘飞国写给鹧鸪村的楹联。
自今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立法全面禁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以来。昭平县原竹鼠产业养殖户通过粤桂扶贫协作企业的帮扶,依托环境优势,将原竹鼠养殖基地转产养殖鹧鸪鸟等项目,成功“腾鼠换鸟”,实现养殖产业平稳转型。
昭平县黄姚镇北莱村集装箱循环水养鱼基地
集体经济联合转产
鹧鸪山下养鹧鸪
走进昭平县凤凰乡美丽的鹧鸪村,正待收割的金色稻谷布满田园,村庄的后面,一座形如鹧鸪飞鸟的山峰守村兀立,栩栩如生。由粤桂扶贫协作企业的鹧鸪村、太平村、凤凰村三个村委转产集中养殖的凤凰乡集体经济鹧鸪养殖项目基地便建设在这里。在基地恒温养殖舍区看到,按笼分养的鹧鸪幼鸟被整齐养放在舍区内,棚舍空气循环系统和自动供水系统在不间断工作运行,计以数万的鹧鸪鸟在温暖灯光下竞相“咕咕”嬉戏抢食。饲养员正推着料桶车有条不紊的逐个检查养殖笼并添换新料。
凤凰乡集体经济鹧鸪养殖项目基地管理员梁建肖2019年底开始养竹鼠,自今年禁养、禁食竹鼠后整个发展便处于停滞状态,在粤桂扶贫协作派驻干部的帮扶下前往广东参观学习养殖鹧鸪鸟,回来后即参与到鹧鸪养殖项目基地“腾鼠换鸟”的棚舍改建工作之中,9月底顺利引进18000羽鹧鸪苗开始养殖。
“目前就我一个人在管理这个场地,早上吃完早饭过来搞卫生、检查、加水加料,有时候搞卫生就要三、四个小时,调料也要2个小时左右,比起养竹鼠来繁杂事情要少,活不算重,做事轻松,能管得过来,我对这个转产项目很有信心。”梁建肖说。
“把鹧鸪、凤凰、太平三个贫困村集中在一个地方,这样会更利于鹧鸪养殖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指导。”凤凰乡党委副书记莫采结表示,把贫困村联合起来共建共养,不仅能减少养殖风险和成本,更是为了做大做强鹧鸪产业。
同样,昭平县黄姚镇北莱村集体经济鹤鸪养殖项目基地原来也是竹鼠的养殖基地,现在基地里往日“吱吱吱”的竹鼠叫声早已悄无声息,原棚舍改造成鸟舍后落下的鼠圈残砖碎片偶尔可见。但奇怪的是鹧鸪养殖基地内只见一排排的养殖笼箱却不见鹧鸪鸟。经养殖人员介绍得知,7月初购进的首批1万羽鹧鸪鸟“试水”养殖成功,最近已经全部出栏售出。在做好棚舍全面消杀后,第二批6000羽鹧鸪苗在10月24日运抵了养殖场。
粤方派驻负责人温金才算了一笔账: “鹧鸪一年可以养4批,每批可养5万只, 70天就可以出笼。成品鹧鸪重量每只约1.8斤左右,一只可卖10多块钱,算下来后一只约有3块钱可赚,总体收益还是蛮可观的”。
粤企入桂无缝帮扶
筑巢引凤生态养殖
昭平县是国定贫困县、自治区深度贫困县,有72个贫困村、6.99万贫困人口,2015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为18%。交通不便、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差、贫困人口多是主要的致贫原因。
通过和各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 2020年5月11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昭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剩余尚未脱贫的15个贫困村也将在年内实现脱贫摘帽。
昭平县作为粤桂扶贫协作中重点帮扶对象,原产业化养殖的竹鼠规模覆盖了全县6个乡镇、15个贫困村,禁养竹鼠无疑对昭平县贫困户带来巨大的返贫风险。为稳定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该县依托粤桂扶贫协作,密切与结对帮扶的广东肇庆市鼎湖区沟通对接,引进广东相关企业提供鹧鸪、集装箱生态养鱼等绿色养殖项目、品种、养殖技术指导及产品回收和销售渠道,形成“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帮扶产业转型“腾鼠换鸟”。为进一步稳定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计划将原有15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竹鼠养殖项目转化为鹧鸪养殖项目和集装箱渔业绿色养殖项目,推进产业平稳转型,决胜产业脱贫。
10月19日,在粤桂科技产业扶贫示范点——昭平县黄姚镇北莱村集装箱绿色养殖产业扶贫基地看到,大部分集装箱式循环水养养殖系统正在紧锣密鼓的安装调试,工人们在开挖的循环水池中协力铺垫着又大又厚的蓄水黑膜,部分已调试好的集装箱鱼池已经投放了鱼苗。
该基地负责人谢昌财说: “集装箱养鱼具有产出高效的技术优势,利用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技术养翡翠班、黑鱼等高品质、高价值淡水鱼,效益是传统池塘养殖的5-12倍,也是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趋势。集装箱投入使用后,大约能投入25万尾鱼苗,预计年产量达到500吨,年产值1400万元,年利润400万元。至10月底,这100套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已全部建成投产。该项目取得收益后,可每年为20个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可按每人每年4000元标准帮助特困户及贫困户150人进行大病救助。
据了解,除北莱村外,昭平县还将建设3个同样的集装箱养殖产业示范基地,生态养鱼基地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利润2250万元。
南山茶海
走稳脱贫摘帽最后一步
打造脱贫攻坚绿色银行
茶叶是昭平的特色支柱产业,是县委、政府重点打造的“百亿元”产业,在全县44.8万人口中,从事茶叶行业的人员高达10万。
2019年,全县新扩种茶园面积达1.01万亩,茶园总面积达23.6万亩,干茶产量达1.35万吨,茶叶产值达15.48亿元,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广西首位。
目前,茶叶种植已覆盖全县10个乡镇,35个贫困村, 5454户,2.5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茶产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茶叶在全县贫困户的覆盖率达25%左右,茶产业已成为促进全县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
“鹧鸪和鱼的粪便是非常好的有机肥原料,利用这些原料制成的有机肥供给全县的茶叶基地,不仅可以降低施肥成本,还能有效提升有机茶的品质。”温金才说,这些产业一旦在昭平成功推广,便能形成全产业链,助推昭平的支柱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桂水悠悠干帆过,万紫干红总是春。一座座茶山是昭平县脱贫摘帽的绿色希望,一个个鹧鸪棚舍、一个个生态养殖基地是昭平县村集体经济的脱贫信心和发展方向。“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货之基,一个地方的快速发展,一定伴随着产业的崛起。”昭平县委书记刘飞国这样说。
保护好绿水青山,打造脱贫攻坚的绿色银行,昭平县依托粤桂帮扶等社会协作力量,走稳2020年脱贫摘帽最后一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延长扶贫特色产业链条、加强农旅融合、茶旅融合、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做好乡村产业“加法”,催生乡村“生态蝶变”,以产业提升脱贫质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