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内容供给力、舆论引领力、行业赋能力、市场竞争力——澎湃新闻“十四五”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些思考
刘永钢 黄杨 姜丽钧
澎湃新闻的前身是东方早报,于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是国内较早从传统媒体成建制整体转型而来的新媒体。面对信息技术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澎湃新闻在“十四五”期间将坚持内容为王,坚持技术赋能,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内容供给力、舆论引领力、行业赋能力、市场竞争力,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和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
一、坚持内容为王——持续提升全媒体内容供给力和舆论引领力
优质原创内容是澎湃新闻的核心竞争力。上线6年来,澎湃新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影响力至上,在内容生产和议题设置上,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
澎湃新闻坚持以严肃、严谨、专业、权威、新锐作为特色,已经初步成长为全媒体内容平台和供应商,有完整的图文、视频、音频和各种类型的新媒体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能力。目前,澎湃新闻包含8大板块80余个栏目,每天原创全媒体内容近400条,其中,原创短视频和中视频日产量平均在150条。
根据新媒体发展趋势,澎湃新闻积极投入力量强化原创能力,同时在全网60余个渠道进行分发,形成了强大的矩阵传播网络。澎湃新闻在微信平台每年10万+阅读量的爆款产品超过1000个,微博热点话题阅读量超过300亿。
澎湃新闻还积极对内容进行深度运营,除了主站评论言论类报道继续保持舆论场热点话题发声快准狠的特色外,还推出了“澎友神评”,对跟评进行梳理,把一部分有趣且有正面引领作用的评论,制作成海报形式分发,实现了舆论良性引领。澎湃新闻还专门成立海报工作室,平均每天发布3.8张海报,在社交媒体传播中形成裂变式的圈层传播效应,对提升主流内容的传播效率大有裨益。
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澎湃新闻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将始终保持内容定力。接下来,澎湃新闻将持续加快全媒体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深“原创内容护城河”,通过优质内容吸引更多忠实用户。
一是优化原创内容生产能力。一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全媒体发展趋势,从部门设置、人员配备、栏目设立、技术赋能和投入力度上强化原创能力,提升原创产能与质量。另一方面,抓住重点领域力求突破,比如深度调查和人文故事类的中视频领域、财经和科技新闻领域、垂直类专业付费内容领域等。
二是持续创新全媒体表现形式。一方面,加强新技术形态的适应性运用,在创新创优更多形式的新媒体产品的同时,针对移动传播、社交传播的特点,不断强化产品的场景化与交互能力,构建新生代用户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在音视频领域加快布局,进一步提升原创短视频的产量,并在中视频、长视频、纪录片等方面发力,建立覆盖全球的通讯员和拍客系统;同时在音频领域加速布局,在各主流车载平台等工作生活场景推广支持语音播报功能的定制版本。
三是全方位提升传播效果。在既有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头部企业在渠道、载体等方面的合作。并通过不断优化澎湃的算法推荐,持续加强个性化的分众传播和精准传播,着力提升全网传播力、社交传播力、圈层传播力。
二、做大内容平台——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网络平台
澎湃新闻一直将“平台化”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从2017年推出权威政务平台“问政”,2018年推出全球专业创作者平台“湃客”,到2019年整合为澎湃号,澎湃新闻持续加大内容开放平台的建设力度,构建专业、丰富、活跃、健康的内容生态池。目前,澎湃号入驻的包括中央部委、省级、副省级的地方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在内的各类政务号已超1.5万家,入驻的各级各类媒体号近1000家,入驻湃客的机构/个人创作者已超过3000个。政务平台逐渐向“扩大政务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为政府部门赋能”两个功能扩展,湃客平台则在原有的四大专业创作核心板块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内容创作者生态。
同时,澎湃新闻还将原来的互动社区产品“问吧”进一步升级为“澎友圈”,基于平台的内容产品打造全新意义上的交互社区,每月生产3000余条短资讯,涵盖文、图、短视频、投票等多种形式。
在这些内生式平台化扩张的基础上,澎湃新闻正在努力突破原有的内容生产和聚合体系,探索外延式的、矩阵化的扩展,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网络传播开放平台。
一是进一步加大内容聚合能力。一方面,加大泛资讯内容尤其是音视频内容的聚合力度,适应5G时代的变化,在新闻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泛资讯平台、兴趣阅读平台拓展。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澎友圈”社交能力的运营,结合个性化的内容分发,提高平台基于严肃新闻和专业内容的社交属性,不断提升用户黏性,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二是大兴“开门办网”之风。一方面,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澎湃新闻正在进一步强化与受众的连接,发展壮大通讯员、评论员队伍。另一方面,加大对网络大V的吸引力度,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与IP,强化舆论高地;澎湃号还将通过优化分级分类管理,向高等级账号开放共享更多创作权益,同时继续扩展内容生态合伙人计划,为入驻的优秀自媒体账号赋能。
三是通过资本、管理输出等方式,打造矩阵化内容平台。一方面,以自有平台入驻账号为基础,通过科学筛选“潜力股”,控股或参股部分优质内容创作者和传播平台。另一方面,与外部更多垂直类的内容创作者、MCN或者更加机构化的内容供应商开展合作,包括投资入股、提供内容管理输出或者内容分发服务,进一步对MCN机构等赋能,以此强化在舆论场上的引领力,实现共同做大做强。
三、赋能内容行业——成为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
从传统的纸媒切入移动端,从图文报道为主逐步拓展为全媒体,从原创新媒体到内容平台,目前澎湃新闻正在努力将自己进一步打造为全链条的内容生态服务商,在技术、素材、加工、审核、版权等领域全面布局,为互联网内容行业提供基础服务和解决方案。
一是内容新基建。澎湃新闻从满足自己的采编和管理需求而研发澎π系统起步,逐步进行了技术输出,取得了较为成功的应用。现在,澎π系统2.0版已正式启用,融入了更多智能化和安全管理方面的考量,以实用、安全、智能为特征,能够实现内容生产全流程、全场景的可控应用,无论是对于媒体还是其他机构,只要涉及内容的编发管理,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二是内容版权素材。无论是版权还是素材,一直都是内容生产的一个痛点。澎湃新闻近两年在内容版权素材方面做了不少布局,和许多上下游的服务商达成了多种形式合作。例如,澎湃素材及版权交易平台“澎湃影像平台”已经正式上线,全方位覆盖高清图源,提供精选、优质、快速、丰富的媒体内容图片,旨在打造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媒体视觉素材新平台,并通过技术赋能,进一步创新和拓展视觉内容传播到更多应用场景。根据规划,3年内平台还将进一步成长为包含图、文、音频、视频、动漫、交互设计产品在内的全媒体素材版权交易平台。
三是内容聚合分发。澎湃除了自己的优质原创内容以外,也形成了内部平台内容和外部矩阵内容。利用澎湃的品牌以及与各平台和终端的合作,可以开展丰富的内容聚合分发服务,为各大平台和终端提供更智能精准的优质内容分发,帮助内容生产者进一步提升创作力、到达率和影响力。
四是内容风控。澎湃新闻自主开发了网络信息内容风控智能平台,该平台是澎湃新闻在自有内容审核业务上的延伸,通过利用澎湃自有技术和与头部技术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打造基于人工+智能+制度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控体系,全方位介入内容审核、人员培训、监测评测等。
其中内容审核业务主要为非专业媒体发布的内容提供第三方内容审核服务,为商业平台提供内容审核员培训及能力评估与测试。随着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发展,以及监管的不断规范,内容风控市场正持续扩大,旨在确保平台内容不违背法律、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由此带来的内容审核及审核岗位培训、评估等需求也急速增加。
同时,针对有内容审核需求的商业网站,该平台项目还可以全面评估商业平台内容安全保障能力,为其提升自身审核系统能力提出专业的建议,同时也可为监管部门对商业平台的审核系统全面摸排盲点痛点,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及内容生态治理水平。
四、强化内容科技——成为新媒体技术的集成研发者和方案提供者
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澎湃新闻一直强调技术和运营双轮驱动。信息技术革命给媒体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这就需要媒体人时刻保持对先进技术的敏感追踪与有效实践,就当下来说,尤其是要善于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重塑采编流程,打造智能平台终端,提升内容生产力、传播力。
澎湃新闻在技术的发展和演进上,从早期的外包服务,到自主研发,到完整的内容技术方案开发解决能力,目前,澎湃新闻已经具备新媒体解决方案完整的技术和管理输出能力。
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澎湃新闻将致力于通过与运营商、技术公司、学术机构合作共建新媒体实验室等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力图走出一条可复制、可输出、可推广的媒体行业新技术应用解决方案之路。
在新媒体生产的五大环节,即策、采、审、编、发等方面,澎湃新闻均有产品和技术的布局,例如澎湃天眼、报料系统、澎湃内容风控平台。澎湃通过自己的技术系统,已经为上海市政协开发了全新的新媒体产品——政协头条;派出产品技术骨干和郑州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全新打造了新媒体产品——正观新闻。目前,澎湃新闻也积极参与各地融媒体产品开发的技术招标,期待通过技术和管理输出的模式,能参与全国更多的融媒体建设中去。
契合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澎湃新闻将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的要求,在媒体领域引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方面做进一步探索,推进集成研发。例如,在大数据技术上,澎湃新闻在2018年开始尝试根据用户的阅读喜好进行内容推送,2020年7月份,正式推出了“澎湃算法”2.0版本,加速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媒体融合相关的赛道。从实践看,优质内容通过算法推荐,大大提升了分发效率,在阅读点击率和流量上,都有显著提升。
在人工智能方面,除了人工智能创作外,澎湃新闻着力在复核以及角度把控方面,充分利用AI技术,并结合自身的采编审核能力,高速生产出优质稿件,弥补目前PGC生产方式的短板。澎湃新闻早在2017年就与微软小冰团队合作,在澎湃新闻客户端上线了“智能机器人,陪你聊新闻”的产品,做出了AI技术在媒体融合赛道应用的试点。2019年,又与百度合作,推出了虚拟主播“小菲”,每天以日报和晚报的形式,进行由虚拟主播主持的视频新闻播报,收获了可观的访问量。
在语音技术方面,澎湃新闻已全面上线了“听新闻”功能,澎湃新闻客户端内的新闻内容均可以进行“一键语音播报”。澎湃新闻在各主流车载平台支持语音播报功能的定制版本亦陆续上线。
五、打造全球媒体——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
澎湃新闻一直强调要看着地球仪思考未来与发展。互联网的开放特性、中国经济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媒体成长的内生规律,都使得中国的新媒体要适应在全球语境下发展与竞争。
澎湃新闻及创设的英文新媒体“第六声”(Sixth Tone),在海外已经形成相当的知名度和专业口碑。2020年,在战“疫”报道中,澎湃新闻及“第六声”主动设置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国际传播模式。尤其是“第六声”坚持“讲述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故事”的定位特色和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方向,与海外受众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认同感,在关键时刻成为增进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近期,“第六声”继续保持国际传播影响力持续增长,原创报道内容不仅获得英语世界主流媒体诸如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的转载和援引,还不断获得非英语世界如法国《回声报》、西班牙第三大全国性日报《ABC报》网站等多语种主流媒体的引用和转载,越来越多的西方知名智库、核心期刊、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也将“第六声”的报道列为可靠消息来源予以推荐。
下一步,澎湃新闻和“第六声”将进一步强化专业主流的媒体品牌形象,实现双品牌发力,将更加勇于出海,推动全球布局,着力拓展全球传播力影响力,努力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流新媒体。
“第六声”以讲述“小而美”的“普通中国人故事”为基本定位,将加速平台化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深度记录中国”的众多英文写作者聚集的集散地平台,坚定围绕讲述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故事这一定位,成为专业、深度的“中国故事”英文供应商。同时,力争吸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关键意见领袖”(英文大V),在逐步建立起英文“故事汇”的基础上,成为“观点汇”。
澎湃新闻通过人工智能推出多语种版本,通过海外设点布局,提升和扩大澎湃新闻专业机构品牌知名度,探索融入和调动当地主流资源的运作模式。与海外设点同步,还将创办英文、法文或当地语言版。
同时,澎湃新闻和“第六声”将进一步强化海外社交平台运营,与读者实现常态化互动,与更多领域的全球知识精英、青年人群体及有影响力的专业群体之间建立起更密切的黏性,打造和经营“核心读者群”,精准化管理“专业读者网络”。
六、创新运营管理——成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媒体
澎湃新闻一直强调没有创新运营就没有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澎湃新闻在内容运营、企业治理、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始终没有放慢过脚步,在一些领域也有不少“吃螃蟹”的尝试。接下来,澎湃新闻将坚持党媒属性不动摇,进一步通过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资本化运作等方式,优化治理、加快发展,迅速做大做强。
在企业治理和内容管理方面,澎湃新闻坚持党媒属性不动摇,率先探索建立了严谨的主流新媒体内容采编发审机制和流程,严格采编和经营分离,内容和资本分离。
在运营创新方面,这两年来,澎湃新闻一直在强调要“破界出圈”,要成为更加彻底的全媒体,要实现更加新型的平台化,要更加全面拥抱新营销。比如在新营销方面,澎湃新闻已经越来越把自己从广告销售商变成整合营销商,再变成内容4A公司,还有新型的政务服务商。澎湃新闻也一直在打造内容+政务+服务+商务平台,结合内容生产能力的提升,推动新闻信息与政务、服务、商务紧密结合运营,通过参与地方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公共服务、数据中心运营、区域舆情监测等的整合,助力数字城市、智慧政务,并增强自我造血机能。
在战略与布局方面,澎湃新闻先后战略投资了“趣头条”“大智慧”,并与“华尔街见闻”以及其他部分垂直类内容生产机构达成了投资或内容管理服务合作。澎湃新闻通过资本、管理输出等方式,形成了更大的内容生态矩阵,在此基础上,澎湃新闻专门成立了“生态内容管理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相关内容管理与内容风控项目,并设立澎湃在线内容风控子公司推进第三方内容审核服务。
在融资方面,自2016年成功完成A轮融资,引入6.1亿元国有战略投资后,澎湃新闻加快多元发展,迅速把握内容产业链发展机遇,向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大步迈进。为匹配后续战略规划,澎湃新闻已启动B轮融资,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借助B轮融资,澎湃新闻将全面加速业务布局,全面提升全媒体内容供给,在生产工具、版权素材、内容风控、聚合分发等赛道加速全面布局,进一步强化既有优势。(作者刘永钢系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黄杨系澎湃新闻副总编辑,姜丽钧系澎湃新闻总编办副主任)
编 辑 陈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