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广汉日新月异
戳☝微新广汉
“十三五”以来,
在中央、省市坚强领导下,
持续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拔除“插花式”贫困,精准脱贫,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大步走出高质量脱贫攻坚之路!
广汉地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川西明珠”的美誉。广汉不是国家级贫困县,没有省级贫困村,以“插花式”贫困为主。2014年,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0611户22064人,摆脱“插花式”贫困还需“插花式”帮扶,在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底,广汉市贫困人口已实现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工作于2016年、2018年两次被评为全省第一等次!
他们都是脱贫勇士
广汉市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着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可以甩开膀子,靠辛勤劳动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刘家学:笃定坚持勇敢“站”起来
刘家学是南丰镇人,因为一场意外车祸成为一名肢体一级重度残疾人。为了治疗,不仅耗尽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近40万元外债。
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鼓励和帮扶下,2012年,刘家学搞起了水产养殖泥鳅。在经历了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再不断坚持后,终于掌握了养殖泥鳅的技巧和方法。2018年底,刘家学的养殖基地扩大到了60余亩,实现了泥鳅青蛙养殖和水稻种植立体化种养模式,年利润达到50万元。
从一开始的三亩地发展到今天的近百亩地,养殖也从单一的泥鳅、青蛙发展到淡水鱼、虾、蟹,并自主人工孵化,建立育苗基地,刘家学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先后获得中央电视台CCTV7三农创业致富榜样、四川省脱贫攻坚奋进奖等省市县多种荣誉。2019年5月16日,他作为“全国自强模范”的德阳唯一获奖者,赴京参加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2020年1月12日前往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栏目“2019三农创业英雄”颁奖盛典。
向贵洪:园艺种植“种”出新希望
在南丰镇桂红村,提起向贵洪大家都会称赞他是个“能人”。早年,向贵洪家里非常贫困。2013年,向贵洪被查出股骨头坏死,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才凑够了手术治疗费用6万余元,完成了两期手术。
向贵洪健康问题解决了,但贫困依旧。考虑到向贵洪家曾种过花卉,广汉扶贫工作组建议向贵洪从事劳动强度小、市场前景好的多肉植物种植,并为他担保3万元贷款,协调租赁土地,就这样,向贵洪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开张了。
几年来,贵洪园艺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自家的两三亩土地,扩大到了现在的22亩。2019年向贵洪的园艺场销售量18万盆,纯利润达到30万元。向贵洪的致富故事激励了乡邻,带动了许多周边农户和残疾人实现脱贫增收,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优秀共产党员,贵洪园艺被评为残疾人双创示范基地。
刘期发:人勤肯干就能摘掉“穷帽子”
刘期发是连山镇滴水村人。滴水村是广汉最边远的丘陵地区,经济落后,加上刘期发年幼时因慢性骨髓炎造成右腿终身残疾,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展开,镇村帮扶干部上门为他出主意,考虑到滴水村地处丘区,种植果树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刘期发开始种植桃子、橘子、柚子等果树苗,经过精心呵护,果树年年丰收。此外,刘期发还在林荫地搞起了副业,养殖鸡鸭等家禽,房前屋后很快鸡鸭成群,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后来,听说村上的公益性岗位在招清洁工,刘期发马上报了名,每天把自己负责的坡坎、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2017年,刘期发终于实现了“脱贫摘帽”。2019年10月,刘期发被广汉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脱贫攻坚奋进奖”。
锚定攻坚恒心、必胜信心、冲刺决心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
广汉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
全力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增强群众满意度,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走出了一条广汉特色的脱贫攻坚路。
统分结合,压实决战责任
严格落实“双组长”制,调整充实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联系5个相对贫困村,26名在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91户贫困户,统筹74个党政机关、55所中小学校、26所医院卫生院作为帮扶单位,选派第一书记71人、安排结对帮扶责任人6085人,形成市镇村三级书记直接抓、帮扶单位倾心帮、党员干部结对包的攻坚格局。
勤抓严管,提振决战状态
制定出台《广汉市脱贫攻坚2020年工作要点》《广汉市脱贫攻坚督战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专题会等各类会议40余次,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脱贫攻坚工作,解决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整合广汉市纪委监委、市委目标办等督查力量开展督查暗访10余次,确保扶贫干部队伍在状态、在岗位、在一线。
对标补短,巩固决战质效
安排24名县级领导、47个部门挂牌督战11个镇(街道),并组建8个业务指导组开展巡回指导,既实打实传导压力,又一对一解决问题,并全部整改清零。选调131名镇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组成11支交叉调查工作组、46个调查小组,开展脱贫攻坚调查,全面检验“一超六有”和政策享受情况,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政社协同凝聚决战合力
实行“本级财政大投入+项目资金大整合”,全面推行“党建+金融”,任命129名“金融村官”,调动金融机构参与帮扶,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向4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781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贴息115.14万元。利用扶贫捐赠资金62.73万元,与保险公司共同建立“防贫保”基金池,为返贫致贫风险较高的“边缘层”筑起“防火墙”。
严守标准不变、靶心不散、力度不减
广汉市大力实施年度扶贫专项方案,
重点聚焦“两不愁”打好“促增收”提升战,
围绕“三保障”打好“稳脱贫”巩固战,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收官任务。
紧抓产业扶贫“变穷境”
把发展致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6家企业获得“四川扶贫”集体公益商标使用权;在京东等电商平台建设广汉“特产馆”,新增网销金额3亿元,加快农旅融合步伐,桃花节、油菜花季等特色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
紧抓就业扶贫“去穷势”
把就业扶贫作为实现当前脱贫与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力扶持就业扶贫基地(车间),为8家扶贫基地兑现稳岗返还资金551.73万元,助力就业扶贫基地复工,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168人。强化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疫情防控期间,开通9趟直达广东、重庆等外出务工集中地返岗直通车护送农民工等返岗。促进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贫困人员外出务工6484人,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160人。
紧抓教育扶贫“拔穷根”
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为9600余名学生提供学费减免、生活补助、助学贷款等各类资助1760.13万元,贫困户学龄段人口中无因贫辍学学生。
紧抓健康扶贫“除穷病”
把医疗服务作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保障,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新人民医院等项目有序推进,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均与上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抓好医疗救助扶持,免费为贫困人口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投入100万元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扶贫保”及住院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紧抓设施扶贫“换穷貌”
把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作为最坚实的脱贫支撑,大力推进水、路、电、气、通讯“五网”建设,安排5000万元完善农村水利渠系,新改建农村道路62公里、桥梁14座。实施“五改三建”(改危、改厨、改厕、建厕、建路、建场),贫困户住房安全达标率100%。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实施17处聚居点生活污水整治,对58个村贫困户院落进行改造。
紧抓社会保障“兜穷底”
把政策兜底作为扶贫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建档立卡贫困低保户3686人发放低保金1000万元,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政策保障。严格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为26600人次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266万余元,为63500人次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406万余元。为5043名“三类人员”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417户次生活陷入临时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11.85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力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在“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基础上,
广汉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
以“四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契机,
以更高标准、更高层面推进脱贫攻坚。
乡村产业越来越兴旺
建起现代粮食产业融合示范园、万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园、现代油菜产业融合示范园、现代蔬菜产业园和水果产业园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镇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有条件的村都形成了“一村一品”,广汉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级创建名单;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入选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全省推广,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46个,现代农业加快向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迈进。
乡村环境越来越宜居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改善,每个镇都有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每个村都有卫生室、文化室;户户通便民路,有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乡村道路总里程达到972.2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的行政村达50%,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点7个,易家河坝乡村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乡村风气越来越醇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社会发展各方面,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自强自立的正能量更加高昂、感恩奋进的主旋律更加响亮,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和“应得”思想,志气、正气双提升。在脱贫路上,广大群众感恩党“不落下一户,不丢下一人”的真切关怀,感恩从中央到地方的倾力扶持,干部群众内心深处“跟党走”“跟党干”的愿望和激情更加强烈。
乡村治理越来越有效
“一核三治”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作用进一步凸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的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成为共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初步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迈过2020年,
脱贫攻坚的胜券已紧握在手,
我们即将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踏进2021年,展望“十四五”,
保障和改善民生仍是一项长期任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
广汉定将在全面小康社会中
书写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