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脱贫的主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2016年,广东省农业厅出台《关于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提出用三年时间,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促进贫困农民脱贫增收,为全省如期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夯实基础。
近年来,广东各地的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涌现出大量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省农业厅联合南方农村报社组织力量对广东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进行挖掘、梳理、总结、推广。下面这10个案例以特色种养为主,希望为各地的农业产业扶贫提供有益借鉴,助力广东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再上新台阶。
打造有“造血”功能的
产业扶贫体系
扶贫单位: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帮扶地区:翁源县
产业特点:将农业产业化与扶贫战略有机结合,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合作经营模式,开拓了60多个农户肉鸡饲养基地,实现了农户、企业、社会三赢。
江丰公司将农业产业化与扶贫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建造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扶贫体系。该公司在翁源县官渡镇新南村建了一个年出栏200万只肉鸡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并获得了供港肉鸡注册场的审核备案。在该场的示范带动下,公司在周边地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合作经营模式,开拓了60多个农户肉鸡饲养基地,年出栏规模已达100万只。农户和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交纳少量的互助合作金后,公司以“五统一”的方式向农户提供优质种苗、饲料、疫病防治、养殖技术,并以固定价格回收肉鸡。农户只需做好肉鸡的饲养管理,就能获得良好收益。
联合养殖合作社
发展特色养蛇项目
扶贫单位:中山市政府西区办事处
帮扶地区:怀集县怀城镇梅石村
产业特点:采取“养殖合作社+贫困户+带动”模式发展养蛇项目,为贫困户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
驻村工作队和怀集县力丰蛇类养殖合作社合作,采取“养殖合作社+贫困户+带动”的模式发展养蛇项目,引导和鼓励该村20户99位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自愿加入合作社。贫困户以个人为单位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合同,合作社提供有偿场地、有偿防病药物、养殖技术及销售等一站式服务。村委申请省扶贫开发资金61.875万元用于贫困人口购买前期蛇苗、饲料及管理费用,预计产出后可为每个贫困人口增收2500元。贫困人口本金须于次年再投入经营,循环产出,保证持续收益。
为贫困户购买牛犊
养好增收6000元
扶贫单位:中山人大
帮扶地区:肇庆广宁县洲仔社区
产业特点: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引导贫困户和公司合作养殖肉牛,一头牛一年可带来6000-8000元收入。
扶贫工作队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广东东澳绿博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大力推行鲁西黄牛和西门塔尔肉牛养殖业。
项目确定28户贫困户养殖鲁西黄牛55头、西门塔尔肉牛73头、土猪34头。每头牛犊购买费用5000元,工作队出4000元,东澳公司补助1000元,并定期对牛犊生长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养殖10到12个月后,东澳绿博公司以不低于24元/公斤的价格回收,每头鲁西黄牛可为贫困户增收6000-8000元/年。
发展水奶牛养殖产业
贫困户年增收2万元
扶贫单位:四会市农业局
帮扶地区:四会市黄田镇
产业特点:开辟水奶牛养殖脱贫路,贫困户每年将增收两万多。
四会市黄田镇大力发展水奶牛养殖产业,以“扶持劳动力就业,帮助扶贫户脱贫致富”“扶持扶贫户种植牧草,确保获得较好收益”和“扶持扶贫户代养幼牛,保障扶贫户基本收益”三种模式,为黄田镇乃至周边乡镇的贫困户开辟一条“农户+企业”的脱贫攻坚之路,预计能为贫困户带来每年两万多元的收入。
黄田镇壮和水牛奶乳业有限公司在扶贫点直接投资筹建水奶牛养殖基地,直接或间接解决80人的就业问题。公司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幼牛,并安排技术人员负责跟踪指导,农户只要负责安排牛栏,放养至成牛(约500公斤)即可,企业负责回收。另外,企业投资建有机肥料厂,建成后可解决15人就业。
构建“5+1”农业产业模式
带动360多户农户脱贫
扶贫单位:佛山农业局
帮扶地区:新兴县
产业特点:以订单为连接,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模式,带动36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户均增收2200多元。
在佛山市农业局的发动下,鸿丽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在新兴县一贫困村建成500亩优质蔬菜示范基地,并成立新兴更绿蔬菜种植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面积达2000多亩;同时在天堂镇龙坪村建立了蔬菜交易储运中心,形成“蔬菜+收购网点+农产品包装+连锁销售网点+产品配送”的“5+1”新型摸式,打通“菜地-餐桌”的绿色通道。
由公司和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逐年分批在15个贫困村中建设一批规模化、高质量的蔬菜种植基地。公司提供优质种子和技术服务,产品统一回收销售,实现“订单脱贫”。目前,订单式的合作基地面积达到2000多亩,年产量1万吨以上,带动360多户农户,解决当地大年龄妇女100多人的就业,户均增收2200多元。
打造“立体种植”模式
实施“产业+就业”工程
扶贫单位:中山市公安局
帮扶地区:德庆县凤村镇匝村村
产业特点:通过“企业+贫困户+就业创业”的模式,让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2017年预计能够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5户46人顺利脱贫。
帮扶工作组引进广州正源制药加工厂和德庆嘉裕马蹄食品加工厂落户匝村。正源制药加工厂于2017年3月正式投产,主要收购和加工中药材巴戟,已带动周边种植巴戟650亩,收购价也从原先每斤3-4元上涨至5-8元,同时解决了6名贫困户的就业。德庆嘉裕食品加工厂则专门从事马蹄种植和加工,预计可以带动匝村及周边近2000亩的马蹄种植,每亩纯收入2500-3000元;收成季还可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
引进水果玉米基地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扶贫单位: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帮扶地区:广宁县石咀镇浪沙村
产业特点:根据当地资源优势,采取“合作社+基地+种养能手”的模式,引进水果玉米种植项目,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帮扶单位结合石咀镇三宿山旅游开发项目的需求和该村的资源优势,采取“合作社+基地+种养能手”的模式,引导浪沙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由村委会牵头,成立浪沙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贫困村帮扶资金,贫困户以土地、帮扶户资金入股发展相关产业,获得收益按贫困户分红、助学助医基金、村集体经济6:2:2进行分配。
引进水果玉米种植项目,每年净收益10.7-16万元,还可以解决8个劳动力常年的工作,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可以提高2000元,村集体收入翻两番。
建千亩绿色蔬菜基地
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
扶贫单位: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帮扶地区:阳春市松柏镇青山村
产业特点:助贫困村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对接珠三角大市场,并提**销一条龙服务。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计划助青山村打造1000亩绿色蔬菜示范种植基地,目前已投入180万元,完成了320亩的建设,并带领村民成立了互助合作社,发动村民种植瓜果蔬菜、南药,并与阳春市沣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出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绿色蔬菜种植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沣民公司建起了小型蔬菜临时储藏冷冻库,每天收购村民种植的各类瓜菜销往珠三角,提供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据测算,基地年均纯利润达50万元,村集体每年分红可增收4-10万元,57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得分红3000元。同时,基地租用的130余亩土地涉及50户村民,每亩每年租金有900元。全村包括贫困户在内有40余村民进入基地做工,平均每人每月可增收约1500元。
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户
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扶贫单位:潮州市建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帮扶地区:潮安区文祠镇和归湖镇
产业特点:构筑“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金融机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及贫困户1565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该公司通过科学规划,形成了山顶林帽、山腰水果和禽畜养殖场、山下鱼塘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布局。通过推行“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大提高了周边农户种养积极性和效益。截至2016年底,直接或间接示范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户及贫困户1565户,年人均纯收入8760元,基本实现脱贫目标。
10
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
每年固定收益12万元
扶贫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帮扶地区:吴川樟铺镇下村村
产业特点:采用“贫困户+合作社”模式,推进水稻种植项目,通过合作社的规模化经营辐射片区,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靠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该项目以下村村委会和“吴川市泰丰农业机械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合作主体,以每亩每年400元的租金,将村近1000亩土地集约起来,租金返还给农户;预计一期总投资超400万元,其中合作社投资300余万元,村委会投入80万元扶贫资金,合作社每年返还固定收益12万元(本金+收益)给贫困户,同时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实现本地就业。预计有劳动力的61户贫困户每年每户收益1500-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