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春天气息的富笋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笋”。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如果上山口渴又忘记带水,挖竹笋吃就可以了,我们的富笋,吃起来就像水果。”在自家竹林里,富笋种植户郭二洪挖出一条细小的富笋后,剥去外壳,直接吃了起来。“从1月份到现在,要提前两三天预订才有富笋供应,40元每公斤,就算大量上市时,也要10—12元每公斤。”
连日的阴雨天气,让德庆县高良镇高良村委会的连片山林水雾弥漫,即便如此,许多村民仍照常扛着特制铁铲、拎着袋子上山采挖特色农产品——高良富笋。
高良镇山地丘陵多,土壤因富含铁元素而呈现红色,即便是山上的土壤,也疏松肥沃,十分适合种植富笋。郭二洪所在的立保村小组,是富笋的原产地、主产区。说起富笋的历史,他介绍,村民种植富笋已有几百年历史,祖辈从附近的最高山象牙山中采挖野笋食用后,发现这种笋特别清甜爽口又无渣,便慢慢开始种植,逐渐地从立保村小组扩种到周边的村庄。
“挖富笋就好像寻宝。”郭二洪笑着介绍,富笋长在地下,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发现,即便有笋尖冒出地面,因和泥土颜色接近,也很难看见。“一般有凸起、小裂纹的地下才有笋。”说着,他在一颗竹子的旁边看了两眼,挥动铁铲挖开泥土后,果然看见一颗竹笋藏在泥土里,距离地面还有近20厘米。
而在一处郭二洪前段时间才挖过的山坡,一起挖笋的村干部郭冰洋发现有裂纹,顺着竹根,竟挖出了四条富笋。“挖过的地方,再覆泥土,20天后,又有富笋挖。”
富笋每年的采挖期是1月—4月,如果天气暖和一点,再下几场春雨,富笋就会加速生长,一棵竹子能长出十几公斤的富笋,最大的富笋可达4—5公斤重。而现在正是它最鲜美的时期,“3两到半斤的富笋,最鲜嫩爽口、清甜无渣,水分多,价钱也最高。”郭冰洋介绍。
特别的是,其他竹笋呈现青绿色,而富笋每片外壳边沿呈紫色,且笋肉中粗纤维少,因胃不好而对竹笋敬而远之的人也能食用。烹煮时,富笋也无需焯水,直接切片烹炒几分钟即可。最地道的吃法,则是酿富笋、腩肉炒笋及制作成富笋木薯滞。自富笋上市以来,这三道菜就成为当地大大小小餐饮店的招牌菜,为他们增添了不少生意。
种植户们更是迎来大丰收。郭二洪有十几亩竹林,采挖富笋每年都能为他带来15万元左右的收入,今年也不例外。种植大户邓绍泉有100多亩竹林,目前还未正式进入丰产期,近三年已每年能收入十几万元。
近年来,高良镇大力发展富笋种植,目前全镇富笋种植户已达到600多户,富笋种植面积5000多亩,年产富笋近300多万公斤,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其中,立保村小组就有近400名种植户,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
口感、品质突出的富笋,在2020年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当年,高良村委会也上榜全省首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并在立保村小组建设了富笋采后保鲜冷库,帮助村民们保鲜、销售富笋。近年当地也加大了对富笋的宣传推广,邓绍泉积极参与推广,带着富笋产品参加农博会等,让藏在泥土里的富笋名扬四海。
虽然因疫情影响而在近两年停办了富笋节,但并未影响富笋的销量及价格。自1月份开始挖笋后,郭二洪、邓绍泉等人的微信朋友圈就变成了富笋“销售圈”,通过微信、短视频等展示挖笋、吃笋及包装销售的过程。连日来,仅立保村小组就每天能售出超过500公斤。
挖富笋过程中,几名村民都熟练地拿起手机拍摄小视频并在不同平台发布,吸引全国各地的网友观看、购买。据了解,发展电商销售后,富笋的销售范围遍布全国各地,还有不少大厨为富笋研究出新菜式。
等富笋进入产出旺季,村民们又会将富笋晒成笋干销售,“每公斤500元,还是不够卖。”郭冰洋介绍道。喜欢琢磨文字的他,还在朋友圈发布了许多自己创作富笋的广告语,其中一句他尤其满意,“立志勤劳创财富,保家业旺育春笋。种植富笋已经为村民增加了收入,希望高良富笋能够发展得更好,让更多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