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种些花果蔬菜、特色家禽养殖,以满足生活之需;有的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打造周边休闲旅游好去处;有的收发快递、直播带货,成为村社人气最旺的地方;有的开小超市、修理铺,服务当地生产生活……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的七个行政村,农家庭院承担多样功能,演绎多彩角色。

近年来,乌拉山镇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思路”的发展模式,通过“三支队伍”(干部、党员、乡贤能人)带动,鼓励和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等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变“静资源”为“动资产”,变“荒废地”为“致富田”,将庭院经济发展成了兼备乡土情调和本土特色的新型产业。

支部引领闯新路,庭院释放新活力

乌拉山镇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行“党建引领”贯彻庭院经济全过程,为乡村全面振兴提质、为农民幸福指数攀升加码。

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战斗堡垒作用,当好“领头雁”,领航“振兴路”。鼓励外出经商致富的乡贤能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并将他们纳入村两委班子,放大带头致富的“头雁效应”。联光村村两委成员王伟是一名返乡大学生,在村支部的帮助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了集毛管、滴灌带回收加工、粮食烘干仓储和规模化养殖为一体的种养殖加工园区,当地农户以粮食订单销售入股的模式,享受高价卖、低价买的合作社分红政策。再比如,在三湖村,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用好“致富带头人+”“合作社+”等模式,联结带动拓宽“营销渠道”。该镇有效整合扶贫资金,支持村内唐毛渔村、建国渔村两个较大渔村发展,渔村除每年向村集体注入直接收益的8%外,村党支部还用好消费帮扶政策,组织庭院经营户中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与两个渔村开展对接销售活动,渔村以高于市场价格10%的优惠向贫困户购进生产经营所需原材料,实现庭院经济与产业链有效联结。同时渔村开发提供8个公益岗位,形成稳定供应关系,带动农户就地就近就业,贫困户工资待遇高于市场价格300元/月。近两年,三湖村村集体经济均达到10万元以上。三湖村真正将庭院经济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结,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因地制宜谋发展,特色庭院促增收

村党支部组织在村党员、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工作队召开交流会,科学分析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农户劳动能力和技能特长,开展分类指导,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庭院经济发展路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制定庭院经济实施方案,统筹庭院经济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相结合,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乌拉山镇多次组织各村两委外出考察学习,汲取成功经验。最终,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紧邻城区、靠近消费市场的城郊经济优势,紧盯城区“菜篮子”“肉盘子”,指导农户选择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特色种养殖,重点推进小院子增蔬菜、增葡果和稳畜禽行动,打造了一批微果园、微菜园、微畜禽园。目前已经发展成以沙脑包糖玉米、白菜、蔓菁、萝卜、大葱、芋头等麦后小菜特色种植的城郊型农业产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瓜果、蔬菜不仅能使村民自给自足,还可以出售给城区的饭店、菜贩子或者自己摆摊出售,预计每年每户增加收益约为1.5万元,缓解了乌拉山镇人均土地面积少的瓶颈问题。村民房前屋后种花种果,不仅增加了收益,更令生活环境赏心悦目,具有独特的生态效应和人文情怀。

在畜禽养殖方面,稳定了以富翔养殖场、百草地养殖场、六六肉牛养殖合作社为带头的蛋鸡、肉羊、肉牛三大类畜禽养殖数量,尤其是蛋鸡养殖已占全旗42%的市场份额,实现了小面积种植、小规模养殖、高产值收获。还有的村民利用自有庭院发展特色民宿、休闲农庄、小型采摘园等,打造住农家房、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的农村体验式旅游。

闲置小院忙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对丧失劳动力、残疾人、五保户等困难群众,由村党支部牵头,帮助其将自家庭院转租给村里有意愿发展产业的村民。乌拉山镇通过积极探索“党建+”的发展模式,通过租赁、共享、股份等方式,将村民闲置房屋再利用,发展主题民宿、渔家乐等乡村新业态,将闲置小院打造成业态小院,让闲置小院重现生机。

在三湖村,充分挖掘村子自然风光、古村落乡愁元素,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与党员能人共同开发特色民宿。统筹将村里的8间闲置房屋以租赁形式统一改造成民宿,由个人出资打造并运营管理。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现已全部改造完成。在运营方式上,采取“联合经营、比例分成”的办法,增强民宿旅游项目发展后劲,使乡村特色资源变成村集体收入资产,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还间接带动了5名闲置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再就业。按照三湖古渡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园整体规划,设有观光旅游区一块,其实在村里找一片合适的区域并不难,但为提升人居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湖村以三湖一社为试点,通过走访摸排,大力宣传,逐步统一思想,有序组织机械、人员清表撂荒土地3亩多。除草、平整、播种,在村干部和党员的带领下,荒废的土地再度焕发生机。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变成一片油菜花海,如今油菜花开正盛,成为三湖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油菜花田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更美丽宜居,也为夯实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在土地质量较好的联光村、水桐村,租赁闲置土地打造集设施农业、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带,将庭院经济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小庭院”正在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在这里,主要集中种植香瓜、辣椒、架豆、123酸果等经济作物,村民们不仅可以拿到流转土地的费用,在庭院里干活,还能拿到劳动报酬。闲置庭院重新包装,方寸之地秒变“致富园”,庭院经济正在让农村焕发新的活力。在顾及大多数村民增收的同时,联光村还考虑到了村里的“孤寡贫”等“关键少数”,联光村党支部在村民之家周边开辟出占地1亩的暖心庭院示范园1处,通过种植应季的瓜果蔬菜为社内孤寡老人、贫困户、残疾户谋福利,满足特殊群体的日常所需。

下一步,乌拉山镇还将针对全镇无法耕种的重度盐碱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这部分土地租赁出去,探索耐盐碱水稻、牧草种植、虾蟹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模式,破解盐碱地改良利用瓶颈的同时延伸出绿色发展的生态之路。

多姿多彩的农村庭院,真正成为了群众安居乐业的增收节支之源,生态宜居之源,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幸福感显著增强。乌拉山镇数以千计的小庭院,正在变成各具特色的聚宝盆,一户户小庭院正在助力乡村振兴“大腾飞”。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