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纪念你,我工作的十年

十年工作

联网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往往会高估一年时间发生的变化,但低估五年时间发生的变化。”。这句话不知道最早谁说的了。薛兆丰倒是演讲的时候说过“****不要高估一年能做的事,也不要低估十年所能做的事”。****从毕业之后到现在,工作已经十年了。这不能低估的10年中,它的历程是什么样的。

2013年毕业,到今年2023年,时间过得好快,细算的话是工作十年零4个月了。这十年里工作内容上什么是变化的,什么又是不变的?

不变的是这十年一直是数据领域相关的工作,个人感觉还是很幸运的,不管的加入互联网行业还是从事数据相关的岗位,都是比较满意的。

变化的就是前五年的数据仓库开发/数据分析师(统称为数据开发吧),转变到后五年的大数据平台产品经理,这个变化有一定的随机偶然性,也有主动的选择的成份。

说起前五年的工作经历,要从正式工作之前的实习说起,自己在实习的时候,工作内容就和数据相关。当时是给一家银行做乙方做系统,我们团队是信用卡业务,在Linux系统上使用C语言、Shell等进行编程开发。我当时的工作就叫做—数据准备。使用shell连接数据库,进行数据加工、转换,再启用crotab命令定时运行,准备业务需要的数据,所以工作的名字叫数据准备。现在知道其实就是离线任务+定时调度。也算是从这份实习起,算是和数据结下了缘分。算是10年数据工作的前传。

毕业之后,没有留在实习单位,也就没有继续使用C语言、Shell等等。而是在一家P2P公司(这家公司现在还有,是很大的一家,正规的)做数据仓库。当时的数据仓库就是构建在Oracle上面。数据的ETL使用的是Informatica PowerCenter。报表工具使用MicroStrategy和帆软BI。(互联网公司基本不使用PowerCenter,也基本上不会有类似的拖拽式的产品,后续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自己设计了一个类似的产品功能。)

在P2P公司做了近两年,换到了一家自营的电商平台,开始接触大数据领域了,不管这个大数据的定义几个V,还是数据量大小,还是什么其他定义,总之是开始接触Hadoop生态这一套了。主要工作是使用公司内部自研的一个大数据平台里面,进行HIVE任务的开发。也是在这家公司很后期,转型了大数据平台产品经理,当时,产品设计主要还是依据些经验来进行产品设计。而自己刚好有这方面的使用经验,也就有兼任了产品设计。

在电商平台工作了三年后,随着换工作,也正式结束了5年的数据开发工作,开始了近五年的大数据平台产品设计工作。第一份正式的大数据平台产品经理,在一家云厂商,作为乙方交付了国内某大型银行的大数据平台,从0到1进行设计、开发、交付。这是一段快速成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基本接触了大数据平台产品的各个模块,有的模块进行了独立的设计,有的模块是对接、接触过。不得不说这次经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过程确实很辛苦,甚至感觉会有交付风险,但是在一年半之后,项目还是成功的交付了,而我们也通过这个项目将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孵化出来了。当然不完美,但是已经到1阶段了,也是有这段经历经常让我觉得,做这种大型产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相互配合。可遇不可求。

交付完了某大型银行项目后,经过一阵子的沉静期。个人不是特别适应,或者说越平稳越有种危机感。在这种危机感推动下换到了一家以技术著称的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也有自己云产品,云上的大数据产品能力之低,简直不敢相信。(现在这家公司给人的感觉做啥啥不行,真正进入其中的时候多少会有些体会有什么原因的)。个人在这家公司在产品能力上主要是输出为主,没有上一家的能力快速增长,倒是也扩宽了大数据平台的产品理解边界,同时,在管理或者项目上倒有了点体会,不过这种东西,是需要不断学习、探究的。

在这家技术著称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近两年,随着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等等,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应用。换到了一家传统汽车制造业,入职时希望是能够参与到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但是过程发现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只能说仍旧在不断地探索吧。

就这样,步履不停的走到了工作的第十年。

工作十年,对大数据平台产品有些自己的想法,时常想记录一下,但每次起笔,都不确定写的内容的侧重点是什么?有没有必要?写的内容会不会不对?作为一个技术平台,产品经理从什么角度写?深度不能深入到技术细节,广度不能涉猎所有产品。几次提笔,几次列提纲都放下了。

但在十年这个节点上,也时常担心什么也不留下,就这么虚度了时间。这一次终于坚定的记录了下来。记录工作十年的总结、体会,甚至一些疑惑。

并以此纪念这十年,这十年中的自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