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人民凭借着“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让小西瓜带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走遍千山万水” 穷尽一切发展的机会

2000年之前,仁风黑皮西瓜受国内种植规模增大的影响,行情越来越不景气。为寻找更好的产业发展方向,仁风镇组织人员先后乘坐火车、大巴辗转到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数月的时间吃住在外,经费不够就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吃泡面甚至馒头咸菜。在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多方位因素实地考察测评时,他们走山路,访瓜农,对着瓜藤蹲点蹲到日月交替、观察到两眼发花、记录了一本又一本,获取了西瓜适宜种植第一手的宝贵数据。通过从23个品种中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以台湾农友公司“小兰”西瓜为蓝本进行培育种植,经过仁风人民和科学团队3年的不断摸索改良,与瑞典先正达葫芦相嫁接,运用富硒高科技生产技术,于2000年成功培育出独具济阳特色的仁风富硒西瓜,掀开了仁风镇特色品牌农产品发展的新篇章。

“说尽千言万语” 寻求一切合作的可能

富硒西瓜研究出来了,但如何推广却并非易事。面对“富硒”两个字,村民一头雾水,仁风镇机关党员干部、村两委干部责任到户,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讲解富硒西瓜的种植方法、销售渠道、产值收益,对于村民的疑问与困惑一一耐心解决,打消了村民的顾虑。随后,仁风镇无偿为村民提供贷款、技术支持,在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下村民逐步接受了“富硒西瓜”,吹响了建棚种瓜冲锋号。面对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仁风镇党员干部就背着富硒西瓜远赴市场需求量大、消费者反响较好的青岛、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数百次的宣传推介,构建了稳定的销售体系。坚持以富硒西瓜为媒、以鼓子秧歌为介,连续15年举办仁风西瓜文化旅游节,畅通西瓜销售渠道、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擦亮两大特色品牌。

“想尽千方百计” 找到各种成功的办法

2000年,率先探索出西瓜吊秧种植技术,使西瓜光照均匀,有效集聚糖分,西瓜含糖量在12--14度,瓜心与瓜缘糖分相差不超过1%。2001年,仁风镇与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联合研发出国内首创的西瓜富硒技术,这样生长出来的仁风西瓜皮薄而脆,瓜皮厚度不超过3毫米,硒含量达到50-100微克,是普通西瓜的50倍。联合农技专家走遍数千个大大小小的瓜棚,探索出“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富硒、统一施用生物肥、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有力保障了“仁风富硒西瓜”品质。为做大做强“互联网+仁风西瓜”模式,拍摄《唐朝猛将薛仁贵穿越千年与济阳区文旅局长对话》短视频,“镇长+局长”联手出镜,推介享誉全国的仁风富硒西瓜。

“吃尽千辛万苦” 看到风雨过后的彩虹

秉承20余年的生态种植经验,用950颗大豆养一个瓜,经过90余个日夜守护,结出瓤色杏黄而润,肉质脆而多汁的“冰淇淋西瓜”。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23年的不懈努力,富硒西瓜从无到有,从2000年10余家富硒西瓜种植户,到现在发展形成以西街为中心,辐射东街、江家、付家等27个村的西瓜经济带,再到荣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华商标博览会金奖”等10余项国家级奖项和认证,再到2023年全镇西瓜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年产量2万吨,年产值5亿元。2023年4月19日,仁风富硒西瓜获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金字招牌”的获得不仅实现了济阳区农产品获准实施生态原产地保护零的突破,更为下一步仁风镇的农产品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仁风镇人民发扬“四千”精神的真实体现。(仁风镇人民政府 菅秀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