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种子在温度4℃时即可发芽,最适温为15-20℃,苗期对温度的适应性强,可耐-5℃~-6℃低温。成株生长最适温度为12℃~20℃,昼夜温差大,肉质茎可迅速膨大,产量高。莴笋不耐干旱,也不能过湿,在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的壤土或黏壞土上根系生长快,产量高;相反,若缺少有机肥,通气不良的瘠薄干旱土壤,根系则发育不良,笋茎生长瘦小,容易老化,产量低。根据葛笋各个生长时期所需的环境条件,生产上为排开栽培,采用了露地与保护地两种栽培方式。
1,露地栽培
莴笋在露地栽培上主要有春莴笋和秋葛笋两季。
(1)春莴笋:春莴笋于头年秋季播种,第2年春季收获。华北、华中地区多于9、10月播种育苗,初冬或第2年春季定植,4~5月收获。各地播种时间,应掌握在播种后40~45天定植时具有5~6片真叶,此时幼苗可以安全越冬,第2年返青后,根系、叶簇在较低温度下可以充分生长,营养物质充分积累,在高温、长日照到来之前,笋茎能充分肥大。秋季播种时间过早、过晚均不利莴笋生长,过早会造成幼苗徒长,冬前就可能抽早;过晚,幼苗小,不利于越冬,翌春笋茎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在南方冬季较暖地区,一般于头年9月播种,生长较大的植株,冬季仍可继续生长,1月收获,这种莴笋叫冬莴笋。东北较寒冷地区,大多在2月进行温室育苗,4月露地定植,6月收获。
培育壮苗是提高莴笋产量的基础,瘦苗,定植后生长恢复慢,抗病力弱。培育壮苗要从播种开始,莴等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在此温度下,3~4天即可发芽。播种时要掌握适宜的播种量,每亩苗床约播750克。出苗后应及时间苗,苗距3~4厘米。育苗时要使幼苗得到充足的阳光,防止徒长。幼苗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最适温度为12℃~20℃,日均温24℃时生长旺盛,温度过高时幼苗基部会灼伤。苗期应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多幼苗嫩,容易受冻害。壮苗的标准是叶片肥厚、平展、颜色深。
为了提高定植成活率、提高产量和提早上市,冬季可以露地越冬的地区,应在冬前适时定植,定植时根系发育好,定植后缓苗快,春季生长也快,产地高,可提早上市。冬季不能露地越冬地区可以春天育苗,土地解冻后尽早定植。苗床可用平畦,也可垄作,垄作多采用东西向高垄,莴笋栽于垄沟南侧,南侧温度较高,可以减少受冻死苗。采用垄播比平畦播种可提早10天左右上市。
莴笋的根要求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黏质壤土,对土壤氧气要求高,在这种土质上生长的莴笋,根系发展快,有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莴笋对土壤的酸碱性要求不十分严格。为此,定植前要施足有机肥,将畦地整平、整细,不要有土块,以免透风伤苗。挖苗定植时土壤湿度要适宜,不可过干或过湿。起苗时最少要保留5厘米长的主根,主根太短影响发侧根,不利于缓苗,太长则弯曲于土中,不利于新根生长。定植时应将根基埋入土中,压紧,使根与土壤密接,栽植过深、过浅均不利缓苗。葛笋主根切断后容易发生大量侧根,初冬定植时,只要摘情合适,裁后容易成活。定植株行距为40厘*左右。缓苗后施速效氮肥,深中耕后蹲苗,以便形成发达的根系和莲座叶。
土壤冻结前用马粪或圈粪盖住根茎,或中耕培土围根,以防遭受冻害。返青以后的管理重点,是处理好叶与茎的生长关系,返青后主要是生长叶,要少浇水勤中耕,施一次粪稀水,以便保ि、增温,尽快使叶面积扩大、充实,为笋茎肥大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当叶数增多呈莲座状,心叶与莲座叶平头时,茎部加速肥大,此时应浇水并配合施速效氮肥和钾肥。这两次浇水与施肥,均要适时,过早、过晚均不利。每次追肥量不宜太大,浇水要均匀,防止笋茎生长过快产生裂口。葛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此时笋茎已充分肥大,品质脆嫩。如果收获太晚,花茎会迅速生长,至使茎皮增厚,笋茎中空,品质下降。
(2)秋莴笋:秋莴笋的播种育苗期正处于7~8月高温季节,种子发芽困难,幼苗生长期因昼夜温差小,容易徒长,以后也会因高温和长日照而出现未熟抽墓。因此,秋莴笋栽培成败的关键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选择中、晚熟品种,如柳叶笋、紫皮香、紫叶莴笋、上海大圆叶晚种、铁杆莴笋等。
②适当晚播,秋莴笋从播种到收获需要70~80天,华北地区多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华中地区可稍晚,于8月中、下旬播种。
③培育壮苗,播种前用凉水浸种5~6小时,沥干水后晾干种子表面水分保湿,放在15℃~18℃条件下见光催芽,2~3天胚根露出后用湿播法播种。育苗时可盖草、搭荫棚,或在冬瓜架下进行套种,以形成有利于培育壮苗的冷凉湿润环境。夏播出苗率低,可适当增加播种子,每亩苗床用种1~1.5千克出苗后进行间苗。
④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定植,经严格选苗后,于午后带土坨定植,株行距为25~30厘米。定植前施基肥,定植后要浅浇、勤浇水。缓苗后是第一次速效性氮肥,适当减少浇水,浅中耕,促发根。“团棵”时追施第二次速效氮肥,以加速叶面积增大。封垄前茎部开始肥大时追施第三次肥,施氮、钾肥,促笋茎生长。此时用植物生长调节剂0.05%~0.1%MH或0.6%~1.0%CCC(矮壮素)喷叶面2-3次,即可以有效地抑制秋莴笋未熟抽墓,又可以增大笋茎重量,这是保证秋莴笋产量的关键。除春莴笋、秋莴笋外,为了周年供应,也可以栽植夏莴笋,华北、华中地区于2~3月播种,4月定植,6~7月收获。主要品种有尖叶子、二青皮、上海小圆叶早种等。
莴笋应以越冬的春莴笋留种,留种田的栽培技术要点同春莴笋。留种葛笋应选择抽墓晚、节间密、没有侧枝、叶片少、笋粗且长不裂口、无病虫害的植株。选留的种株,应将下部叶片去掉,进行培土,插支柱防倒伏,防治病虫传播。种株开花前施速效性氮肥及磷肥,开花后不能缺水,当顶部花谢后,要减少浇水,以防止后期茎部重新萌发发枝消耗养分。因为花期长,植株上不同部位的种子成熟期相差很大,种子成熟后遇风雨会飞散,应当在叶子发黄,种子呈褐色或银灰色,其上生有白色伞状冠毛时,及时采收。
2.保护地栽培
用塑料大棚、小拱棚进行春季提前和秋季延后栽培,以调节市场需求。北京地区生产用的尖叶笋(鞭杆笋)、圆叶笋(鲫瓜笋),分别适宜秋季延后和春季早熟栽培。保护地栽培春莴笋,北京地区一般于头年10月中、下旬在阳畦或改良阳畦内育苗,苗期80~90天。播种前用25℃~30℃的温水浸种15~20小时,控水后用湿布包好,放在25℃条件下催芽,20~30小时后即可发芽。
苗床施足腐熟有机肥,整地、耙平、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撒一层细土,播种后再覆一层2~3毫米细土,5~6天后即可出苗。育苗期间应注意温度管理,10月中、下旬时气温若能满足要求,可不覆盖薄膜,若低于发芽温度,夜间应覆盖保温。当幼苗长至4~5片叶时,可分苗栽于改良阳畦中,株行距为8~9厘米。分苗后要注意提高温度进行缓苗,白天保持20℃左右,夜间5℃~6℃即可安全越冬。定植前1个星期浇水、起坨、囤苗。
定植前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翻地、搂平。每亩定植8000株。为了提高地温、提早收获,可覆盖地膜。莴笋喜凉怕热,保护地栽培时,要注意利用通风控制棚温,缓苗后,中午要适当通风,把棚温控制在22℃左右,茎生长初期,以15℃左右为宜,茎开始肥大至收获前,应控制在15℃~20℃,温度过高,茎易徒长,影响产量和质量。塑料棚栽培葛笋容易徒长,应严格控制灌水。灌定植水后,由浅入深中耕2~3次,然后蹲苗。茎部开始肥大时,再浇水,追肥一次,每亩追施硫铵20-25千克。收获前,应保持土壤湿润,不可过湿或过干。3月下旬即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