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目光聚焦到
大峪镇寺郎腰村
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农”字上做文章
开辟出了一条山区群众
持续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贫困户靠“它”年赚四万
在大峪镇寺郎腰村的一块洋葱制种田里,村民李长青正在打理自己种植的葱苗。李长青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身患精神疾病,三个孩子也正在上学,家庭负担全部落在他一人身上。从2015年起,他种起了蔬菜制种,一家人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他说:“管理费和农药由公司承担,农业保险政府承担,同时每亩地还补助180元。”
有了好政策再加上自己的勤奋,一亩地的净收入从原来的几百元跃升到了几千元。随着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多,李长青一家不仅顺利脱了贫,而且每年还有不少的收入。
李长青盘算道:“我今年种有甘蓝、洋葱、萝卜还有一点大葱,面积大概就是八亩多一点,心里面预计今年赚个四万多块钱吧。”
如今,李长青除了种植八亩多的蔬菜制种外,还经营着一个小型养猪场。每天,他都在山间的道路上来回奔波,对于未来的日子,他的心里很踏实。
700亩,产值达三百多万元
在寺郎腰村,像李长青这样依靠蔬菜制种产业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的不在少数。目前,寺郎腰村已经发展成为济源绿茵种苗责任有限公司的蔬菜制种基地之一,多年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持续带动农户发展种植,稳定增收。今年,村里的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700亩,产值达到了三百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