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蔬菜、水果价格大涨,我们还说吃不起蔬菜就吃肉吧,现在,猪肉价格也涨上去了!
路边猪肉摊,25一斤。超市里已经没有低于25块的猪肉了。
俗话说得好:居可以无竹,食不能无肉。巧妇难为无肉之炊!
然鹅,受非洲猪瘟影响,四川各地多个养猪场的猪已经全部病死,甚至很多乡下农户家散养的猪也没能逃出厄运,猪肉价格持续走高,四川很多地方的猪肉价格每斤一度暴涨到了30元!
“水果自由”已经变为“猪肉自由”了。以前是走进奢侈品牌店只能逛一圈饱饱眼福出来,现在不少人走进菜市也是逛一圈就出来——真是太贵了!
本来吃肉是为了开心,结果买猪肉首先就不开心了。去菜场转悠一圈,割了半斤瘦肉回来打打牙祭,哪里是割猪肉啊,简直是割我自己身上的肉啊。
据商务部监测,8月19日至25日,全国肉类批发价格不同幅度上涨,其中猪肉价格比前一周上涨8.8%。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这已经是猪肉批发价格连续第12周上涨,从6月初的每公斤20.69元一路走高至上周的每公斤31.77元。
除去非洲猪瘟等突发事件的影响,这些年,中国的猪也要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了:有的地方猪种“已找不到公猪”;前些年情况最危急的时候,四川当地的成华猪,“只剩下五六十头”,比大熊猫都稀少。
全民动员,保卫猪圈?
2018年底,“非洲猪瘟”成为媒体上的“常客”,在3月5日发布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稳定生猪等畜禽生产,做好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
在很多人眼里,保护动物一般都是指野生动物,比如说熊猫、鲸鱼、金丝猴、东北虎。而那些家禽家畜、牛羊鸡鸭,还有我们最常吃的猪肯定和保护、濒危没关系。毕竟它们都是人工饲养,专门拿来摆上餐桌的,想想都知道数量一定很庞大。
如果你发现,猪已经成濒危动物了,你手里的筷子是不是有点发抖。
黑毛土猪——成华猪,是四川省地方保护品种,也是川菜回锅肉的最佳原材料。成华猪全身黑毛、四肢短小、体形膘肥、肉质细腻,曾是成都猪肉市场的主力品种,分布于成都平原13个区市县。用成华猪肉做的回锅肉口感细腻、美味可口,曾有媒体报道称“最适合做回锅肉的四川成华猪已濒临灭绝”。
成华猪的外形用一句顺口溜概括非常形象:“狮子头,三道箍,金钱耳,船底肚”成华猪的头部像狮子一样有很多的褶皱,身体则是肚满肠肥,正是因为成华猪的肥肉占比高,达到了57,肉质非常独特,成华猪成为了制作回锅肉的最佳食材。成都美食文化产业协会会长沈文华说:“成华猪的猪肉肥而不腻,能做成正宗回锅肉需要的‘灯盏’,但现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了。如果成华猪消失,对川菜文化确实是很大的损失。
成华猪曾经是川西的猪种代表,川西平原大部分农户都养殖这种猪。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推广良种猪后,成华猪的饲养者越来越少。
究其原因,与其他猪种相比,成华猪有劣势:首先相比其他杂交猪生长周期偏长,一般要七八个月才能出栏。同时,成华猪耗料相对也比其他猪高。加之成华猪肉质偏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对其放弃养殖。
“现在的成华猪,可以说比熊猫还少。”由于利益驱使,几乎没有了饲养者,成都市面上的猪肉几乎全部被外来猪占领,成华猪难觅。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事猪遗传育种研究的王立贤2014年就提出,“中国本土猪种选育刻不容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明甚至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警告,“猪种的灭绝同样是一场生态灾难”。
为了保卫猪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牵头,成立了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协作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则规定了“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市场的选择
猪圈里的危机,首先在餐桌上引起震荡。
四川有回锅肉,东北有杀猪菜,八大菜系里每个菜系都有猪肉的做法。金华火腿要用金华猪,云南烤乳猪自当用滇南小耳猪,经典川菜回锅肉就该用四川的成华猪。
不是开玩笑,因为四川的吃货已经快要永远失去他们的回锅肉了。
最正宗的四川回锅肉原料是四川本地猪种成华猪。2013年时,成华猪的数量仅剩100头,而同时期的大熊猫数量都超过2000只。
成华猪因为头部和尾部是黑色的,被称为“两头黑”
最正宗的东坡肉和金华火腿也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因为作为原料的金华猪也已经濒危,数量一度不足1000头。此外,广东本地猪种大花白猪2007年时仅存100多头。湖南的罗代黑猪2001年时仅存8头。
数据显示,中国特有的88种猪里面,4种已经确认灭绝,8种已经难觅踪迹,31种处于濒危状态,剩下的数量也在飞速下降。既然猪都濒危了,为什么我们餐桌上的猪肉还源源不绝呢?
其实我国猪的整体数量依然庞大,只不过是本土猪的所占比例在不断下滑。我们平时吃的大多是“洋猪”,也就是从国外引进,国内养殖的品种。这些被引进的洋猪,以及它们和本地猪交配生下的“猪二代”、“猪三代”,在养殖户眼里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传统的中国本土猪种,长到出栏需要一年的时间,而洋猪们只需要6个月。瘦肉含量上,本地猪只有40%左右,洋猪身上则超过60%。对于养殖户而言,如何选择显然不是问题。数据显示,2007年时,洋猪已占领国内猪肉市场98%的份额。
2012年11月22日,湖南省宁乡县金洲镇关山村村民黄德民将饲养的土猪赶往高台进行跳水锻炼,以提高猪肉的品质和口感(资料图片)。
新的希望
四川省如今每年出栏的猪大约5000万头,其中将近4000万头都进了当地人的肚子。姜延志希望土猪能在其中占的比例更高些,现在还不到2%。
2018年12月第三周,全国猪肉平均价格是每公斤21.01元,其中普通猪肉的价格大约是每公斤17元,而一些走高端市场路线的土猪肉,被装在考究的盒子里,价格往往是普通猪肉的两到三倍。
40年前的市场选择了洋猪,如今中国食客刁钻的舌头做出了另一种选择。越来越多人开始关心一个问题:现在的猪肉怎么不好吃了呢?对美味的追求,成为一部分食客购买土猪肉的动力。
这种动力也给中国土猪带来希望。2017年全年,我国的猪肉产量是5340万吨,生猪出栏68861万头。中国人吃掉的猪肉虽多,在世界范围内,却不是养猪的质与量最发达的国家。国际市场上,我国生猪存栏和猪肉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0%,但猪肉出口数量,只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量的3%。出口猪肉的价格,比美国出口猪肉低30%左右。
市场的变化,让姜延志觉得中国土猪或许还有再战之力。具有更好的“肉质特性和抗逆性”的中国土猪,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中国猪肉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突破口。
正在进入高端市场的土猪肉,可以用两倍以上的单价,弥补出栏慢、成本高的劣势。“把成本控制在白猪养殖的1.2倍到1.5倍,市场价格是它的两倍以上,那肯定是赚钱的。所以如何提高黑猪的综合生产性能,才是关键。”姜延志说。
成都市种畜场正在对成华猪的品种进行改良和杂交育种。研究者想培育出一种新猪种,既有着和成华猪一样适合做成回锅肉的带着厚皮的肉,又像洋猪一样瘦肉多,长得快。
正在培育的新品种还没起名字,但让姜延志欣慰的是,这个杂交的新品种,平均每一天都可以长1斤,这意味着这种猪最多8个月就能出栏,养殖成本大大地降低了。目前,新品种的种猪已经有1000多头,繁殖到了第四代。一般而言到第五代,基因特征就会稳固下来。姜延志推测,“大概还需要研发一两年”,市场潜力很大。
除了这些种畜场,知名电商平台相继开始养猪,前不久还搞出了“人工智能养猪”“猪脸识别”的技术。
“现在国家和行业都在努力保种,虽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如果忽视行业的努力,有失偏颇。”在一家科技公司开发猪圈信息管理系统的王瑞年说。
新的技术不断被安装进猪圈里。越来越多猪场开始使用数据管理系统,喂饲料交给机器,猪怀孕要照B超,连猪交配过多少次之类的信息,都要上传到云端。
就像王瑞年在一段自我介绍中所写的那样,在这个时代,养猪也需要产品经理了。
猪肉涨价太疯狂,三月翻一番,国家终于出手了
为让民众尽早吃上“平价猪肉”,8月21日国务院特地为猪肉召开了一次会议,指定了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的5项措施。
第一是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加快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生猪调出大县和养殖场(户)的支持,引导有效增加生猪存栏量。将仔猪及冷鲜猪肉运输纳入“绿色通道”政策范围,降低物流成本。
尤其是“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问题,系养殖户当下非常关心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发放补助,能够缓解养猪户出现的资金紧张,尽快恢复产能。以前的补助结算是一年一次,今年开始已经将补助结算周期缩短为半年一次,大小猪场一视同仁。
第二是要求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户),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
第三是支持发展生猪的规模化养殖,鼓励农户多养猪,并且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
第四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第五是增加地方猪肉储备,保障猪肉供应。各地要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民众基本生活。
增加生猪供给量是不现实的。
猪肉恐难快速下降
虽然国家出台5项措施增加猪肉供应、抑制猪肉价格上涨,但是短期内来看恐怕还难以让猪肉价格降下来,所以大伙还得再承受一段时间的高价猪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现在猪肉价格暴涨是由于供不应求导致,那么要想让猪肉价格下降就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增加猪肉供给,另一种是让大家减少猪肉消费。
增加猪肉供给方面,由于生猪的繁殖和生长是有一定客观规律的,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可以24小时加班来增加产量,所以国家也无法让母猪多下猪崽或者让小猪快点长肉,因此短时间内大幅增加生猪供给量是不现实的。
另外国外民众的肉类消费习惯跟我们不同,他们都是以牛羊肉为主,所以牲畜养殖也是以牛羊为主,因此要想短期内在国外进口大量猪肉也是不现实的。以往中国生猪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左右,现在中国猪肉出现三分之一的缺口,其它国家一时半会也难以填补上这个巨大的缺口。
减少猪肉消费方面,由于猪肉几千年来都是中国人的主要食用肉类,不仅大伙喜欢吃猪肉,而且我们的许多菜谱和肉制品都是以猪肉作为主要食材,这种生活习惯一时半会改变不了,所以猪肉消费很难出现大幅下降。
另外目前中国民众的收入水平提高了,食物消费支出在居民总体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所以大伙也不会因为猪肉价格上涨而选择不吃猪肉,所以即使猪肉价格上涨一倍,猪肉消费需求的下滑也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