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水稻栽培关键技术

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需要从选种、育秧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为水稻生长营造最佳的生产环境。

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品质好的水稻具备米质高、口感好、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选择好的水稻品种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在选用过程中,要选用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充分结合客观情况,选择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水稻品种,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

二、完善秧苗培育工作

对于秧苗培育来讲,有多个流程,包括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及育秧等,要逐一对应完善。同时,要认真筛选育秧的地址和规格,从而更好地完成秧苗培育工作。

种植水稻技术_水稻种植技术培训_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三、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

播种时机选得好,水稻才能有高产的基础,特别是秧龄的长短,对培育壮秧及移栽后,水稻生长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栽培过程中, 要有效控制秧龄, 提倡“乳苗移栽”,秧龄的长短以不超过40天为宜,在培育过程中,要选取3个分蘖以上的秧苗,因为这种秧苗能够更好地发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现死叶且生长势头较好,能够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有效实现水稻丰产。

四、合理选择水稻栽插标准

在栽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水稻栽插标准,选择分蘖力较强水稻时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1.6万穴/亩,每穴4~6个茎蘖苗,8~9万/亩基本茎蘖苗。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应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5~30cm,株距13~16cm。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同时要有效调整通风和透光性、治理病虫害。

五、水肥管理与稻田晒田

对于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证 分蘖期浅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晒田,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

在水稻分蘖期以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环节非常重要。可合理控制无效的分蘖,进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时能增进水稻对营养的吸收,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更利于根系向下扎,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

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后轻,后期注重磷钾肥的补充等。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速效性化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平衡型复合肥30~40公斤。

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后,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公斤,配施适量硫酸钙、硫酸锌,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公斤,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穗肥:水稻晒田后,应及时施用穗肥,促进幼穗发育,穗肥施用宜在封行至拔节前进行,以幼穗分化1~2期时为好,亩用氯化钾20斤左右+尿素8~10斤。

粒肥:在破口前5~7天,若叶穗绿色过淡会这对后期的灌浆、绿叶的保持不利,此时亩施尿素3~5斤,避免破口抽穗以后叶片早衰过快。

叶面追肥:水稻在拔节至灌浆期,结合防病灭虫用药,可以掺入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肥料可选择磷钾源库、尿素、硅肥、硼肥等,在破口、孕穗、抽穗等需肥关键期施用。

六、有效防控高温热害

对于水稻生长来说,其难免会遇到高温天气,如果气温过高会使得水稻不结实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气温过高,就会出现高温热害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方面要合理进行灌溉,通过灌溉来调节气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此外,可以进行根外喷施磷钾源库,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对高温的抵抗力,进而降低高温的热害。

合理管控病虫草害

对于病虫害,首先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在发生病虫危害前期就要治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用低毒高效的药物对稻田进行喷洒,但要在喷洒结束后清理水稻上残留的农药,防止对人体的2次污染。

对于草害来说,一定要注意科学使用除草剂,重视芽前封闭,早用药,多次封闭和茎叶处理相结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