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大雪纷飞,棚内热火朝天,公主岭市三里堡子村的小香葱又迎来采收季。

走进38岁返乡创业农民于德的温室大棚,阵阵浓郁的葱香扑鼻而来。在他的指挥下,村民们几个人一组,拔葱、除泥、捆葱、装袋……不一会儿,一捆捆整齐摆放的香葱装上车。

“刚刚已经发走了几车,预计有500袋、5000斤左右。现在装葱的袋子不够用了,我得赶紧去采购一批。”于德告诉记者,村里种的小香葱,口感好,香味浓,远近闻名,在长春、哈尔滨、西安、北京、南京等地的超市和农产品市场很畅销。

“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后来选择返乡创业。现在手里有十多个大棚,年收入大约三四十万左右。”谈起如何从一个外地售楼员转变成村里的香葱种植大户,于德憨憨地笑着说,这都得益于近些年家乡大力发展特色棚膜经济,使香葱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

三里堡子村是农业农村部评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已有各类蔬菜大棚1708栋,全村蔬菜面积244公顷,其中种植香葱棚室占棚室总面积的80%以上,被誉为“东北香葱第一村”。

家种小香葱_小香葱种植致富经_小香葱种植

图片说明:新修建的三里堡子村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功能齐全。

“三里堡子村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明确了通过发展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据三里堡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小甫介绍,村里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确定了以“春提前、秋延后生产为主,向一年四季种植方式跨越”的发展思路,并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问心”牌绿色蔬菜商标,实现了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

为推动棚膜经济的科学发展,三里堡村党支部多次带领棚膜生产的业务骨干,到辽宁海城、凌原、北镇、锦州及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考察,并聘请技术员到大棚、温室指导蔬菜种植,强化绿色棚膜蔬菜园区科学技术水平。

一棵棵碧绿的香葱,让当地农民群众迈上了“葱”满希望的致富路。去年,三里堡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700元,村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

每当了解到有关部门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或是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村党支部都第一时间组织像于德一样年富力强、积极向上的种植能手参加,让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成为了产业致富的带头人。

李小甫表示,只有多学习先进技术才能打开视野。眼下,农业紧跟时代的步伐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未来要更好地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产业要振兴,就得让发展路子更宽。

“棚膜基本上都建在屯子周围,想要扩大大棚规模就得往远一点的地方建设,短板就是缺水缺电。”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省政协派驻三里堡子村第一书记张弢积极沟通协调,经过包保单位、国家电网吉林省分公司和长春市公司多次实地踏查,采取“政企联合”的形式,投资639.5万元对棚膜园区进行电网改造升级。

小香葱种植_家种小香葱_小香葱种植致富经

图片说明:第一书记张弢(左)和种植户在大棚里察看香葱长势情况。

电网改造的好消息传开后,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至少有15人返乡,新增棚膜185栋,总数达到1700余栋。“明年预计全村产值至少新增1500万,农户的人均纯收入至少提高5000元。电网改造极大鼓舞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村里干事创业的氛围也越来越高涨。”张弢兴奋地说。

张弢还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驻村生活,扩大村里香葱产业知名度。其中有这样一首名为《三里堡子香葱颂》的小诗收获了不少点赞:一生清白出田间,直来直去腰不弯,千刀万斩浑不怕,只为助你汤菜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