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要力争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要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监测覆盖面提升60%左右,“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要实现全国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左右。

“优质粮食工程”2018年写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年又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如何以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怎样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6月14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路径进行了解读。

优粮优产:好粮油是种出来的

前不久,第五届水稻开耕文化节在黑龙江省虎林市举办。作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地区,虎林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质好无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些条件为生产高品质大米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开耕文化节现场,中粮与种植农场代表签订了19000亩的水稻收购合同,确保按照标准化种植手段,提供高品质粮源。

“优粮优产”是优质粮食工程的首要一环。“要引导各地立足优势特色调整种植结构,支持创新模式,让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开展种植基地建设和优质粮食订单农业,实现连片种植和规模化经营,充分体现‘好粮油是种出来的、好粮卖好价钱’的导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说。

专家认为,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可以通过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为农民提供产后服务,从而建立起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实现总产值3.1万亿元,增幅超过6%,粮食产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势头。

“这离不开优粮优产的价值和生产导向。”钱毅说,为此,要系统打造好粮油供应链,重点支持示范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订单收购,建设种植、加工基地,增加优质粮油产品,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优粮优储:补齐粮食产后服务短板

近期,连续的阴雨天气让江西不少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稻谷的收割、晾晒及储存让农民犯了愁。

江西芦溪县针对气温上升、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大的问题,加强对仓房屋面的检修,并加强粮情检测,利用早晚凉爽天气进行通风换气,排除湿热。县里在指导农户趁晴天及时晾晒的同时,还引导各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充分利用烘干设备,加班加点进行烘干作业。

“我们县共有6个库点、30座仓房,有近5万吨储粮。通过创新方法、严格防范、强化检测、堵塞漏洞等方式,努力做好产后服务,没有造成什么损失。”芦溪县直属粮库储粮高级技师易军萍说。

当粮食收购遭遇不利天气,如何减灾止损?粮食收获后如何及时处理、妥善保管?事实上,这是全国粮食产区面临的共同难题。

在粮食生产全过程中,我国农民普遍重视生产环节而忽视产后处理。我国粮食生产的耕、种、收环节基本上都已机械化,唯独粮食产后处理环节仍旧薄弱,成为我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块短板。因此,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成了“优质粮食工程”的重要任务。

“要根据产粮大县区域粮食产量、生产集中度、服务辐射半径等,科学布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特别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和基层供销社等各自优势,择优确定建设主体。整合盘活现有仓储设施等资源,探索建立共投共建共享机制。”钱毅说。

优粮优销:引导绿色优质粮油消费

当前,随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品种、营养、安全等提出了新要求,粮食消费已从满足温饱向改善膳食结构、维持营养均衡转变,更加注重粮食消费的品质化、营养化、多样化、健康化。

“这就需要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能力建设,健全粮食质检体系运行机制,有效防止不合格粮食产品流入粮食市场,提高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把好食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钱毅指出。

“黑龙江大米”“吉林大米”“山西小米”“广西香米”“齐鲁粮油”“天府菜油”“荆楚粮油”……在优质粮食工程的发展轨迹中,一大批区域化优质粮油品牌纷纷涌现,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为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动能。

“粮食产品价值提升必然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通过实行‘优粮优销’,将部分价值反哺种粮农民,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粮食高质量发展产业链更加稳固。”钱毅说。

为促进更多好粮油走向市场,专家建议,还要建立好粮油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流通全过程的技术评价体系,并对不同区域条件和主要粮油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展粮食产后科技服务。此外,还要建设国家级好粮油网上销售平台和好粮油线下销售渠道。(记者 李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