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的对虾游泳足发黑,有人俗称“黑脚病”

据了解,缪老板的池塘面积2亩,一口塘放70万苗,前60天养殖非常顺,每口塘平均每餐吃料60斤,规格平均是60-70头。前段时间冷空气来后开始搭棚,但中间棚顶是掀开的,只是四周围盖上。盖棚后水开始浓起来,3-4天开始有蜕壳偷死,但表现不明显。蜕壳也不是2-3天就蜕完了,而是慢慢蜕,先是有少量偷死,每天2-3斤,第4天开始死亡量开始多起来,每天50-100斤,吸出来的虾如上图所示,主要症状就是游泳足发黑,而池塘里3-4成的虾也有“黑脚”的症状。“活的病虾会游到池中心离水面20公分左右的水层飘着,活力很差,捞起来看都是空肠空胃的虾。”

因为发病死掉的对虾

“我养了4年虾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偷死,1号池抓掉后,紧接着2号池就发病,接着就是3号池,它不是一起发病的,而是一口塘接着一口塘发病,可能有传染性。现在8个池已经抓了5口了,病情一模一样,梅岭其它养殖户也反映有类似的情况。”

据缪老板介绍,这种情况在20天以前就有发现,梅岭大概有6成的虾因此而出现问题,通常30-150头规格的虾基本都出现此类问题,而30头以内的大虾或3-4公分的小虾极少有这种情况。

通过检测,缪老板发现水体的弧菌含量较高,同时有毒藻类如甲藻含量也较多,现在主要通过降低水位(从原来的1.8-2米降到1-1.2米)和定期消毒(以前他很少消毒),同时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来进行处理,但是收效甚微。

此外,他还请教了一些内业的老师傅,有一位老师傅认为这是一种类似白斑病的细菌性疾病,有一定传染性,但又不是病毒性疾病。另一个师傅则建议他遇到这种情况就用氯制剂,能控制得了就继续养,控制不了就卖掉。

一些网友发表了他们对此病的看法。

某药企技术员

我也是刚发现没多久,只是了解一些简单的情况,目前江苏、福建都发现有此类情况,发病的虾先是脚发黄,然后发黑,慢慢烂掉。高位池、水泥池都发现有此类现象,目前还没有结论。使用抗生素无效,也和做苗的师傅讨论过,可能是一种新病,因此当地也有人将之起名为“黑体病”,死亡率高,目前没有好的控制方法。

某药店技术员

啥黑脚啊,都是偷死的被其他好虾啃了脚,加上底质脏,伤口继发性细菌感染,就变成了这样的“黑脚”情况。不过偷死虾里面有很多头胸甲壳,不排除由于缺氧导致的蜕壳不遂而引起的偷死。

我感觉这些虾还是没有什么病的,体色比较正常,偷死那么多我感觉不是缺氧,冬棚虾比较常见,天气不好,由于溶氧不足,老池塘和增氧能力差的池塘容易出现此类情况。不说诏安,台山也不少这种情况。

但是因为没有临床诊断,不清楚水质情况、吃料情况、增氧能力,天气情况,单凭几张相片的判断不够严谨,这样下的结论很容易误诊。

王维

大多数是两点原因:温度变化(最主要是升温)引起应激性蜕壳。而同时底质恶化导致对虾蜕壳不遂或硬壳障碍体能耗尽而死。平时底质差虾会避开,但被刺激蜕壳时,虾不得不在底部或水体中下层呆着等待蜕壳时机,呆久了,自然就中毒深了!我这几年一直在强调:但凡冬棚养殖,不怕降温怕升温。几乎冬棚所有的大事故都发生在升温期间,这个也是一样。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把虾的问题往病上靠,其实都是不靠谱的。

我这两年发现几乎所有的虾病都可以通过环境调理配合营养强化来挽救。现在我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这种思路带来的处理模式的便利性与持久性。当然这里处理里有一点非常重要:药品的选择必须要质量好,至少要确保是真货。

他给出处理方法作为参考:1,底质处理是连续氧化改底配合生物分解改底加上底部增氧;2,营养上是白天沸石粉配合乳酸菌,晚上微元+海洋红酵母+多矿+多维。都是有死虾就不停用。

某冯姓一线技术员

我觉得应该和腐壳(黑斑)一样。冬棚常见,主要是底部太差了。虾是底栖动物,底栖底栖,冬天尤甚。1,冬天的水温不少时候是底层比表层高,虾也是底栖的习性;2,如果底部恶劣,出现厌氧发酵,虾是九死一生;3,稍有风吹草动,即大量死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