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中医药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及省上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依托承担的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以“党员种植田”为示范,以“八大帮扶”为路径,以“双百工程”为抓手,以“产学研用”为支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倾力帮扶、把脉定证,在永寿、柞水、佳县、绥德、淳化等17个县市区建立了21个“双百工程”示范基地,聚焦旬邑县,打造“三包五统一”中药产业扶贫新模式并推广全省,脱贫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扶贫项目《治贫有药 致富有方》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红旅赛道”金奖;“三包五统一”扶贫新模式入选中国扶贫协会扶贫工作典型案例;陕西中医药大学连续两年荣获“双百工程”先进单位、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依托普查 聚集优势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12年国家启动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陕西中医药大学作为陕西省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总负责单位,运用普查数据积极服务于各级政府和企业,先后参与起草《中药材产地加工贮藏养护及中药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行业专项规划《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咸阳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延安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等战略性发展规划与技术标准22项,聚集优势,为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

旬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半山地带,自然灾害频发,传统种植业发展条件不足,经济来源以玉米、烤烟、畜牧养殖和外出打零工为主,是陕西省首批资源普查试点县之一,也是陕西中医药大学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扶持的国家级贫困县。旬邑县中药资源丰富,素有“三水无闲草,古豳有灵药”之美誉,自然生态环境适合中药材生长,县境内有野生中药材230余种,是不可多得的“中药材宝库”。

党委书记刘力、校长孙振霖带队实地查看“双百工程”基地中药材长势

陕西中医药大学依托普查成果,反复论证,科学决策,将中药材种植产业作为旬邑脱贫致富的突破点,实施以“三包”带动建立长期“五统一”的中药产业扶贫新模式,助力旬邑县脱贫攻坚。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陕西中医药大学选派干部包进度、专家包技术、企业包市场,在长舌头村率先建设“党员示范种植田”,由党支部引领,成立了旬邑县胜兴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合作社首先在村庄周围建起了中药材育苗基地占地6亩,村党支部收回集体沟坡地120亩,支部书记带头流转沟坡地种植连翘、刺五加360亩,10户群众建立发展中药材320亩,全村种植连翘、刺五加达到800亩。“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集体强不强,全靠领头羊。”陕西中医药大学驻旬邑县长舌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俊杰笑着说。

示范田的成功建设,使连翘、刺五加、柴胡、黄芩等九大适生中药材产业在全县快速发展,旬邑县也因此被评为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全省扶贫先进县。

凝聚合力 产业富民

扎实推广“三包五统一”

“我们以前种的玉米,一亩地毛收入1200元,陕西中医药大学给我送来种苗,让改种连翘后,又派博士来指导把连翘和柴胡、板蓝根套种,把连翘与矮油葵药粮套种。今年连翘大丰收,一亩地毛收入5000余元,7亩地就卖快4万元,帮扶到位‘攒劲’得很。”2020年10月31日,旬邑县长舌头村村民吕进锋喜气洋洋地将自己种植的连翘装袋搬到三轮车上。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陕西中医药大学科技专家团队、“创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积极配合县乡,实地走访了解贫困群众种植中药材存在的“两缺三愁”问题。积极探索创新“高校+政府+企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采收、统一助销的中药材种植全过程帮扶,先后免费发放连翘、柴胡等中药材种苗30万株,解决贫困户“愁资金”的问题;成立陕西中医药大学科技扶贫专家团,中药材种植专家“送教上门”,将“连翘、柴胡、板蓝根”联合套种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每年亩产值可达5000元,解决群众“愁技术”“缺信心”问题;陕西中医药大学+企业与合作社+种植户签订协议,解决群众“愁销售”“缺信任”问题。

自2014年开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以来,陕西中医药大学已累计投资200余万元,在此期间学校帮助长舌头村组建了“胜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动员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并且依托长舌头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积极申请省市县各项支持政策,弥补资金短期内短缺的短板。同时,驻村工作队、陕西中医药大学校扶贫办、陕西中医药大学校制药厂等多部门共同努力为中药材销售保驾护航,在实践中形成了“高校+政府+企业+合作社”四位一体的扶贫模式。

另外,陕西中医药大学派出具有中药栽培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学、农学、生物学等专业学科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人员,在中药材种植期、田间管理期、采收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从育苗移栽、整枝修剪、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晾晒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指导,提高种植户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增加了中药材科技附加值,保障药材品质提升。利用校友资源支持促成合作社与制药企业签订预收购合同,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有效助力了精准脱贫,推动了旬邑县域经济提档升级。

精准扶贫 基地建设

“双百工程”引领产业振兴

近年来,陕西中医药大学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自觉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工作部署上“扣扣子”,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调研座谈,积极推进对接帮扶工作,将脱贫攻坚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坚持推行陕西中医药大学统筹、基层党组织带头、院系(处室)包抓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

自脱贫攻坚以来,累计开展树信心、鼓干劲,问民生、帮教育,送医药、授技术,送温暖、防疫情等精准帮扶工作600余次。

2019年,陕西中医药大学联合地方政府、企业在咸阳市、渭南市、宝鸡市、商洛市、榆林市、铜川市等市开展“双百工程”中药材项目示范基地建设,以科研项目为支撑,推进建设了旬邑县连翘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永寿县关中地区适生中药材种子种苗选育基地、淳化县酸枣生态化种植及产地加工示范基地、淳化县黄芩种植示范基地、淳化县薤白种植及产地加工示范基地、柞水盘龙五味子种植示范基地、柞水云岭五味子种植示范基地、洛南连翘种植示范基地、太白县中药资源监测与技术服务中心、太白贝母种苗繁育与种植示范基地、太白白毛银露梅种植及加工示范基地、绥德远志种植示范基地等21个以“秦药”为特色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

陕西中医药大学扶持旬邑县建设“陕西(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该园区融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项目引进为一体,为旬邑县中医药产业提供科技创新保障。园区内建成了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旬邑分中心、陕西中医药大学“双百工程”产学研示范基地、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博士后创新基地工作站,先后成功引进了海天制药、三正药业、长青生物、龙盛堂药业等23家企业落户园区,累计引进资金263.32万元。

依托陕西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才优势,协助旬邑县人民政府申报“陕西(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成功获批,围绕中药农业生产资源开展中药新药、中药健康产品、中药饮片等研发项目,如“沙棘总黄酮提取工艺改进及沙棘果渣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系列普通健康食品研究开发”等。

多措并举 兜底保障

奏响脱贫攻坚“大合唱”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也是保基本民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陕西中医药大学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不断健全帮扶体系,聚焦提升保障水平,推动各项扶贫举措精准落实,打出了一套扶贫攻坚“组合拳”。

——开展消费扶贫。近两年完成旬邑县、淳化县农产品采购486万元。2018-2020年,每年与旬邑县签订金额150万元的优质农产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淳化县签订金额30万元的优质果蔬购销战略合作协议。根据《陕西省教育系统消费扶贫专柜布设工作实施方案》的任务要求,持续推进消费扶贫专柜布设工作,目前落地专柜数35台,已完成学校总任务的97%。

——组织爱心支教。组织青年教师及学生志愿者团队赴旬邑县马栏镇、郑家镇等多村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团训、卫生健康教育、英语教学、体育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先后投入15万余元改善长舌头村幼儿园和村小学办学环境和基础设施。完成长舌头村小学取暖电路改造项目,为该小学添置学生课桌凳50套、办公桌椅8套、钢架床9套、图书1200余册;完成长舌头村幼儿园改造项目,为幼儿园建设向日葵图书室,添置空调4台、图书1000余册,更换幼儿园校舍门20扇。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万元先后为旬邑县长舌头村安装太阳能路灯75盏,安装户外体育健身器材20套,重建倾斜破损的文化墙2座。

——推进对口医疗帮扶。陕西中医药大学与旬邑县医院、县中医医院、西头村卫生室建立全面、长期的定点帮扶联系,两所附属医院以派驻专家、适宜技术推广、临床带教等方式开展医疗技术培训;带动地方医疗机构人才培养、临床专业能力提升,组织两所附属医院开展义诊活动30余次,累计接诊6000余人次。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步之年。自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来,陕西中医药大学上下尽锐出战、群策群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真抓实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变“输血”为“造血”,创新探索出一套极具实践意义的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用心用情书写扶贫答卷,至真至诚托起百姓致富希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