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任长艳,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年援疆至今。怀着对扶贫事业的满腔热忱,扎根南疆,不畏艰难,先后在戈壁滩上建起3座现代化工厂,解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1000余人,带动近2万个种植农户增加经济收入,与20个国家挂牌督战贫困村结对扶贫帮扶。在她的带领下,闽龙实业先后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上海市重点援疆企业”。2021年2月,任长艳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传承
任长艳:“肩上有责任感,内心有信念,始终要有家国情怀,下一代人也应该如此。未来要持续援疆,要继续引领下一代接力援疆。脱贫全面结束后是乡村振兴,下一代人已经开始在做了,他们会做得更好。”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长艳。
“这是核桃油,这是冻干冬枣,都是在南疆生产加工的。”9月17日,在公司产品展厅,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长艳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来自南疆的农副产品,犹如展示掌中至宝。
在距离上海5100多公里的新疆喀什,任长艳带领企业用10年时间在南疆打造3个现代化深加工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打造1200亩红枣种植基地,截至目前通过产业扶贫解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1000余人,带动近2万个种植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厂区所在的喀什泽普县在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任长艳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在戈壁滩,被称为“沙漠玫瑰”。
2021年2月,任长艳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她说,“过去十年,我把最好的年华绽放在戈壁滩,绽放在扶贫路上,确实是艰难长出的花。”
1200亩红枣树活了
“实在是太荒凉了,到处都是沙,石子路一路颠簸,贫困户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开水就馕。”自十年前第一次踏上新疆喀什戈壁,这一幕便牢牢印在了任长艳心底。
2010年,任长艳随上海市政府组织的考察团去对口援建地新疆喀什开展扶贫协作考察,“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援建新疆的号召,另一方面自己的公司做农副产品,有需求。”
带着满心期待,任长艳到达戈壁荒漠,发现环境比想象的差很多,“土地贫瘠,路面颠簸,水电基建不完备。”震撼之余,她意识到扶贫的重要性,“地方产业落后,当地农民贫苦,只有不断发展产业,才能带动就业,促进地区发展。”
面对当地贫瘠的土地与漫长的回报周期,很多企业对在戈壁滩发展农业犹豫不决,任长艳的产业扶贫想法起初也曾遭遇到阻力。“当时很多公司高管都反对在南疆搞农业,因为环境差,回报慢,很多人不理解”,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金龙回忆道。
尽管反对声不绝于耳,但任长艳还是决定去新疆,“相信党和国家的战略。”2011年,任长艳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打造1200亩国家级红枣种植基地。
引水渠、打水井、种枣苗、收集各种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3年后,枣树苗终于能够存活并开始结枣,1200亩枣树绿洲自此“盛开”在荒漠。
沙漠中种出枣树,是当地人不敢想的事情,也是件艰难的事情,任长艳做到了。那时,她经常忙于在沙漠中劳作,皮肤一度晒伤,几年才恢复,她说:“既然选择了,排除万难也要做下去,想把这件事做好。”
3座深加工厂建成了
任长艳认为,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好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坚定在南疆发展特色产业。“那里瓜果多,味道香甜,但到了销售旺季很多运不出去,造成大量损耗,这完全是一种资源浪费。如果能在原产地进行深加工,可以减少水果损耗,延长产业链,为当地实现创收。”
2010年,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在喀什泽普县成立新疆闽龙达干果产业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援疆落户的企业之一。任长艳开始在两地间频繁往返,从上海到喀什要飞6个小时,下飞机后还要一路颠簸5个多小时才能到戈壁厂区。
荒漠区无水电、路不通、基础建材短缺、大型设备经常因电力不足损坏……建厂初期,问题一个个涌现,任长艳一个个解决:远程调运基础建材,想方设法将大型设备安全运输到工地,完成设备调试……最终在戈壁滩上建造出一座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工厂。
有了第一个工厂的成功经验,2018年,闽龙实业在上海浦东新区对口支援的喀什莎车县成立新疆小蜂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由任长艳之子、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金龙负责,主要开展巴旦木、核桃油深加工。2020年,又在莎车县投产一家扶贫工厂,以藜麦能量棒、藜麦代餐粉深加工和休闲炒货精加工为主营业务。
2018年,新疆小蜂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在喀什莎车县成立。
任长艳说,闽龙旗下这3家工厂在不断发展完善,做新品研发。新疆闽龙达干果产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投入巨资引进FD冻干技术设备生产线,解决了喀什鲜果销售难、易腐烂的问题,同时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
近2万种植户收入增加了
“厂子建起来得有人干活,技术工人是中坚力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长艳决定培养当地技术工人,这样既可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也能够让当地人获得一技之长,有脱贫致富的能力。于是,她在当地招聘贫困户,派上海公司技术工人去当地教授技能,即便“师傅”回到上海,也会对来自喀什的问题连线解答,任长艳称之为“千里师徒传帮带”。
任长艳在小蜂农业车间指导工人。
除了建设工厂,任长艳还帮扶农户促销农产品,与20个国家挂牌督战贫困村结对扶贫帮扶。在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工厂一楼展厅,展示了上海7个对口援建地区的三四百款产品,公司还借力电商拓宽地方特色商品销售渠道。
依靠产业扶贫模式,任长艳的新疆厂区目前建成FD鲜果冻干、坚果油、藜麦等9条精深加工产线,解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1000余人,带动近2万个种植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厂区所在的喀什泽普县在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
“想到自己的努力让不少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回头看看,觉得一切都值得。”如今的任长艳已到不惑之年,谈及未来规划,她觉得援疆是一生的事业,“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
“沙漠玫瑰”成了“脱贫先锋”
谈及创业史,任长艳说自己不是一个爱闯的人。时代机遇让她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把她推上了历史潮头。
2021年2月,任长艳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面对荣誉,她说,“10年援疆路,有幸一路参与、一路实践、一路见证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的那一刻,心潮澎湃、刻骨铭心!”
2021年2月,任长艳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在任长艳看来,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是她坚持10年援疆不可或缺的动力。“能够一路走下来,定是肩上有责任感,内心有信念。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有义务去帮助他们,有责任去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除“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任长艳最喜欢外界对她的一个称谓是“沙漠玫瑰”。“过去10年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年华,沙漠里种大枣,戈壁摊上建现代化工厂,我把最好的年华绽放在戈壁滩,绽放在扶贫路上,确实是艰难长出的花。”
■匠人心声
新京报:你觉得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如何呈现匠心精神?
任长艳:在一个行业深耕30年,专注这个行业,聚焦农业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不关注资本,不断地对产品产业进行创新升级,我认为这就是匠心。
新京报:什么时候是你认为最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任长艳:每个阶段都有最艰难的时候,只要坚持、有耐心地去解决,就一定可以解决。
新京报:你感觉职业生涯中最有成就的事情是什么?
任长艳:做成每件小事都是一种成就,但10年援疆是我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新京报:你感觉获得的最大快乐是什么?
任长艳:10年坚守援疆,培养出技术人才,看到他们通过自己的技术获得成长,生活变好,脸上有了笑容,这是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觉得援疆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新京报:你希望未来还取得怎样的成就,对于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任长艳:希望未来能持续援疆事业,起到先锋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参与到产业帮扶事业中去。也希望下一代能够更好地接力援疆,继续落实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将这个事业传承下去。
新京报记者 刘欢 图片 企业供图
编辑 郭铁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