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中印 通讯员 蒋雯杰
7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新坍镇新坍子居委会的绿色扶贫桃园基地,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伸向远方,一排排桃树枝叶茂盛、青翠欲滴,微风吹来,散发出阵阵桃香。
“今年的黄桃长势不错,棵棵桃树都挂了果,坐果率也很高,预计今年产量在15万公斤左右,可以说是一个丰收年。”桃园基地负责人李汶宸告诉记者。2018年,该镇在新坍子居委会集中流转土地1200亩,全面营造富民经济林,打造绿色扶贫项目,建成了连片700多亩的桃园基地。今年又从省农科院和上海市奉贤黄桃基地引进油桃、水蜜桃、锦绣黄桃三大系列7个品种,栽植290亩,总规模超过1000亩,成为全市最大的桃园基地。
新坍镇境内没有大规模种植桃树的历史,现在为何选择发展这一产业。李汶宸告诉记者,为加快实现富民增收,经村民同意,他们将原本发放给村民的扶贫桃树集中成片栽植,由新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管理,以规模种植提升规模效益,努力实现以农兴农、富民兴村。“低收入农户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分散种植桃树往往会导致产量低、增收慢,而采用集中种植桃树能有效解决在管理、销售上遇到的难题,从而更好地发挥扶贫基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我们基地每年把60%的净收益以分红的形式分配给低收入农户,不断加快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
漫步桃林基地,只见桃子都被纸袋套住,密密麻麻地挂着,惹人喜爱。“种植上了规模,管理必须到位才能有良好且持续的发展。”李汶宸说,他们聘请了盐城市经验丰富的种桃专家作为技术指导,负责整个基地的桃树管理和对入园务工低收入农户技术培训。为了更好地管理桃树,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以激发三方在种植、管理、销售等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除了每年固定领取土地流转费和年终分红外,我在桃园基地打工,每个月轻轻松松挣2400元工资,真好!”说这句的话是60岁的新坍子居委会居民金乃涛。老伴去世后,金乃涛一人打理家里的几亩田,收入不高,生活也不见好转。如今,依靠这个桃园基地,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腰包鼓了起来,还住上了新房子、置办了新家具。“没想到变化来得这么快,真得感谢政府打造的这个桃园基地。”金乃涛说。
为不断增加桃园经济效益,基地筹资350万元,建设1000平方米冷库,用来储存黄桃、冬桃等。“反季节出售桃子可以卖高价,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基地的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李汶宸表示,下一步,计划引进或者自建桃子加工企业,吸纳更多的群众进厂就业,在不断提升桃子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把村民的利益深深嵌入产业链条,让他们可以持续分享效益“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