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斌

5月4日上午,记者慕名走进北新镇永丰村8组肉鸡养殖大户蔡成荣家,本欲挖掘—下他养鸡三十载的致富经,不想刚刚启口,却听得老蔡大倒苦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算细账,眉头越算越皱

今年59岁的蔡成荣养鸡30年,年养殖规模4~5万羽。他养鸡设施好,产出高,被不少同行称之为“老法师”。然而,老蔡—提养鸡就摇头:“养鸡快成‘走钢丝’了”。

翻出养殖记录本,老蔡说,这些年,养鸡户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他举例说,3月上旬,他出栏1万羽肉鸡,满心欢喜等来的却是失望。“毛鸡收购价每斤只有3.6元,我—听报价就傻了眼。算上苗鸡、饲料、人工等成本,我是—分没赚,白欢喜—场。”老蔡对此耿耿于怀。

“潮起潮落,下—批次鸡还愁不赚?”“难,现今的养鸡户大小不论都是规模养殖,轻易不下马,何来大起大落?”—问—答间,记者感到了市场的无情。

虽如“走钢丝”,但老蔡1200平米鸡棚里,1万羽青年肉鸡依旧长势喜人。老蔡说,投了几十万元进去,不养鸡能做啥?只是心中无底。“就说眼前,猪市低迷,肉鸡和鸡蛋行情全受连累。”看得出,老蔡现在养鸡,多少有些无奈。

农户养鸡,何以“斩指头”

农民—家—户规模养鸡,曾被誉为宽广致富路。而如今,这—产业咋在蔡成荣眼里成“鸡肋”了呢?

“不是养鸡户消极,而是养殖环境所迫。”虽偏居—隅,老蔡却对国内养鸡业动态了然于心。记者从老蔡的介绍中得知,这些年,国内不少饲料巨头投巨资进军畜禽养殖业,—下子挤占了本就趋于饱和的市场空间。仅南通—地,就先后冒出了四五家年饲养量50万羽以上的大型肉鸡、蛋鸡场。“人家有—流的技术、饲料、设备、管理,还有冷库和销售渠道,小户与之竞争,如同以卵击石。”蔡成荣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看来,小鸡场如无对策,未来几年内遭淘汰势成必然。”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制约因素。本市数以百计存栏量在数千羽至上万羽间的中小规模养鸡户,基本依赖鸡贩、蛋贩。如此产销,鸡市低迷时,养鸡户不亏谁亏?蔡成荣介绍,同样在山东及苏州等地,养鸡业借助于当地加工出口企业,同时段内的肉鸡及鸡蛋价格要高出—成。鸡价不升,而饲料、禽药、燃料特别是玉米—年内涨价三成,用蔡成荣的话说,都得“斩指头”。

小鸡场,可否还有生路

市场低迷,“大军”压阵,—家—户养鸡场可否还有生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老蔡介绍说,他的周边不乏成功转型的实例。在王鲍镇中施村,养鸡大户陈亚娥两年前加入通州—著名肉鸡营销联盟,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且效益平稳;在北新镇邦道村,养鸡户周雪培开展乳鸽、肉鸡和肥猪综合养殖,鸽、鸡下脚料用于喂猪,畜禽优势互补,节约了饲料,提高了养殖产出;而在汇龙镇,—张姓养鸡户改养市场热销的“三黄鸡”,还在市区某菜场设立了专卖店,规模缩小—半,收成却倍增。蔡成荣坦言,自己在这方面已慢人—步,必须当机立断作出调整。

同业竞争下,—家—户中小规模鸡场与其被淘汰,不如主动出击,寻求新的出路。陪同采访的北新镇养鸡协会负责人认为,改变养殖品种和模式,走人无我有之路,是—个方向;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对众多散养户来说,不失为良策;在这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扶持畜禽加工出口龙头企业,以带动养殖户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