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万冲镇山明村位于昌化江南面,全村有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725人,党员85名,村“两委”干部10名。该村以橡胶为主导产业,近年来价格低迷,农民收入大幅下降。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指导下,在镇委镇政具体帮扶下,该村紧紧围绕探索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转变生产方式、多方帮扶带动等进行了认真的谋划、推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山明村有了新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2900元增长到2014年的5600元,增长了近一倍。2015年被评为全县产业致富村。
一、背景
近年来,国内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对于以橡胶为主产业的山明村农民打击很大。怎样才能让村民富起来?这是摆在山明村“两委”干部面前的难题。面对困境,村党支部书记刘晓文大胆探索,联合村里5位村民,经过多方调查研究,以调整传统单一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创办万千种养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网络。通过种植荔枝、龙眼、槟榔、香蕉,养殖山鸡、山羊、泥鳅等特色产业,发展多种林下经济,县职能部门对口帮扶,全程跟踪指导,共同托起群众致富的“小康梦”。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探索经济产业转型。山明村地处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南坡,且在昌化江畔,依山傍水,气候湿润,比较适合种植乔木类经济作物,还可充分利用林间空地发展养殖。为促进山明村经济发展,村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深入开展“山明村的优势与不足”、“山明村应该如何发展”等思想解放大讨论,广纳民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山明村三年经济发展规划。从2013年起,在稳固橡胶、槟榔等主体产业基础上,鼓励群众种植龙眼、芒果、香蕉等热带水果,并结合县、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殡葬改革腾出来的旧坟地种植麻竹、发展冬季瓜菜600亩,同时大力发展羊、牛、猪等畜牧业。2015年,在借鉴乐中农场和南流村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泥鳅养殖150亩。
(二)带头创办合作社,铺就农村致富路。“我们生活改善了,多亏了村里的带头人”。村民们说的带头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刘晓文。产业转型思路制定出来了,但受资金、技术及风险的顾虑,村民们参与产业转型的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困境,刘晓文联合村里面5位村民,率先创立了万千种养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承包300亩坡地,种植香蕉250亩、龙眼50亩,并在香蕉、龙眼地间饲养山羊150多只、生猪100头、五彩山鸡300多只,其中五彩山鸡由五指山市某酒店定点采购。2014年,合作社各项收入总和达60多万元。2015年,合作社增加泥鳅下水田养殖项目,目前仅这一项的收益就达到了40多万元。
(三)多方帮扶带动,构建大服务格局。一是合作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将防治病虫害的成功经验毫不保留地介绍给6组村民叶汉睿,帮助他成立自己的合作社――叶氏种养合作社,种植芒果300多亩,饲养生猪200多头,年收入达100多万元。二是县职能部门对口帮扶。如县民宗局帮扶黄秋葵110亩;县扶贫办帮扶砂仁12000株、益智21000株、豇豆150亩;县畜牧局、农业局、热作办定期派技术员指导种植、养殖技术。三是对想要创业而资金不足的村民,帮助申请贷款。2014年初,村民林望发现黄牛肉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于是他与本村10户农户成立合作社,但由于资金问题陷入困境。村党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予担保,帮助申请贷款15万元,有效解决资金问题。
山明村党支部立足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经济发展这一工作重心,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宽群众的致富之路,促进村级组织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幸福和谐富裕新山明而奋斗。
山明村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