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东 唐小未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在荥经县花滩镇青杠村新村聚居点,这几句话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看得着的现实。搭乘灾后恢复重建的东风,这里的村民和他们世代居住的环境正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
住上好房子亲山临水“桃花源”
眼前的峭壁瀑布悬挂,背依青山花香烂漫,俯瞰水库清水长流……8月11日,走进荥经县花滩镇青杠村新村聚居点,一座座独立的川西民居小楼宛若位于“桃花源”之中,让人眼前一亮。
青杠村新村毗邻花滩水库,与国道108线隔荥河相望。聚居点于2013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3月完成主体施工,2014年年底全面竣工,共安置“4·20”芦山强烈地震受灾群众33户。
立足打造乡村旅游的定位,新村在完成基础设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同时,加大力度实施亮化工程。截至目前,新村内景观假山、观光游道等工程已经完工,游泳池、花滩水库景观道路和景观亭等后续旅游配套亮化工程也在筹备之中。
过上好日子打造产业创富路
见到村民吴光祥时,他正骑着三轮车从集镇上卖完豆腐回来。
“还没到集镇上,豆腐就卖光了。”前脚刚停下车子,吴光祥又张罗着要去喂鱼了。
吴光祥所做的豆腐远近闻名,被称为青杠村乃至花滩镇的一绝。搬进新家之后,周围邻居多了起来,豆腐的销量更好了。可吴光祥想得更远:新家靠近花滩水库,如果发展雅鱼养殖,以豆渣为雅鱼主食,既能提高黄豆的利用率,又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吴光祥着手修建鱼塘,养殖了3000尾雅鱼,家庭养殖业搞得风生水起。
综合发展优势,打造生态产业链——吴光祥的致富经,只是青杠村新村谋发展、图致富的一个缩影。
立足丰富的生态产业业态,青杠村村民频频出实招,在茶园里进行果树套种,提高土地产出率;利用经济林木,搞规模化林下养殖;依托新村,搞乡村旅游接待……
熊明伟是新村第一家搬迁入住的人,也是第一家在新村“试水”,开办茶坊的“熊老板”。虽然经营的时间不长,但熊明伟说,生意最好的时候,客人有50人以上。
“先强大自己,做好服务,积累客源,把口碑做好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就带动村民一起发展。”这是熊明伟对未来的构想和目标。
养成好习惯健康文明环境美
随着新村落成,产业发展,村民新的生活习惯也在慢慢养成。
住进了新村,熊明伟除了当老板,还玩起了艺术:为自家的盆景和新村绿化景观修枝,或者摆弄摆弄刻刀,创作根雕作品。
熊明伟说,新村环境好了,就要增添鸟语花香的氛围,植入浓郁的乡村文化气息,提升新村整体形象。
春季采茶,夏季收桃、李,秋季则出售竹子和板栗,欣欣向荣的产业,在为新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村民节省了劳动力。农闲时间,村民们可以沿着观光道散步,或者到活动广场跳舞。逢年过节,还可以组织文体活动。
“农村以前没什么绿化景观,也没什么公共服务设施和娱乐活动。现在条件好了,生活也更丰富了。”村民王绍兴是新村活动广场各类健身器材的常客,热爱运动的他每天茶余饭后,都会抽空来此锻炼身体。
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契机,以升级文明县城创建为抓手,荥经县在青杠村实施功能提升、形象亮化的同时,开展了环境卫生达标整治、村民不文明行为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使新村文明指数直线提升。
形成好风尚家庭和睦众人赞
临近中午,村民孙泽华在厨房和妻子一起准备午餐,客厅里,读小学的女儿和侄孙女在看电视。“农闲时间,在附近打零工,回家用餐方便,也可以照料一家老小。”孙泽华一边说,一边洗菜。
“我们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要做到一家人都满意,吃得开心,是个技术活儿。”长期的经验告诉孙泽华夫妇,老人喜欢吃酥软的食物,而小孩则喜食肉类。
快到饭点了,食物陆陆续续摆上餐桌,在新村中闲逛的老父亲孙忠云也信步回到家中。看着老人回来,孙泽华随即招呼父亲吃饭,两个孩子也嬉笑着簇拥到老人身边。
“父亲养育我们,幸苦了一辈子,住了新房,就该好好孝顺老人,让父亲颐养天年。”孙泽华夫妇说,孝敬老父亲,抚养孩子,和和睦睦地经营一家人的生计和情感,是他们搬了新家之后最大的愿望。
“搬进新家大半年,从来没听过他们一家人有只言片语的争执。”村里的邻居都说,孙忠云一家,是村里和睦相处的典范。
家,是社会最基层的结构单元,也是新村最基础的聚居单位。无数个“孙忠云”们的和睦,将造就整个新村的和睦,这正成为青杠村新村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