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蛋钱打过去啦,老唐你看下。下批蛋还留给我,下周就去。”

“好嘞,给你留着呢,再来收啊!”4月21日上午,南洋镇股园村五组村民唐步林坐在堂屋的板凳上,和鹅蛋收购商发着微信语音。眼前这个五十岁上下的老实人,是村上有名的“鹅司令”,手里掌管着一支蛋鹅大军,每年卖鹅蛋的纯收入就超万元。可谁曾想到,这位“鹅司令”之前是穷得叮当响,直到两年前,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自力更生,甩掉了穷帽子,还走上了致富路,成了脱贫致富的典范。

“最困难的时候,得亏党和政府兜了底”

“老唐,最近还好啊?虽然疫情有所好转,但还是一定要注意休息,提高抵抗力啊。”4月20日,股园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严加林带着一包口罩还有降压药来到唐步林的家里,老唐连忙起身为严加林开门。

“严主任比我大两岁,虽没有血缘关系,但我还认他是大哥。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得亏有像严主任这样的村干部们扶一把,兜了底。”唐步林对记者说。

在前几年,唐步林的贫困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虽说二十多岁就外出打拼,但2006年的一场台风毁掉了唐步林承包的30多亩棉花地,不仅一分钱没挣到,还赔了十来万,退了承包地。本想着找个工地,凭着一身气力,还能东山再起。世事难料,2007年,上完工的唐步林突然后背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疼得最厉害的时候,上厕所都困难,更不用说做体力活了。家里的钱全看病了,最艰难的时候,没米下锅,全靠向亲戚借米才能度日。问别人借钱也借不到,大家都怕我还不起。”唐步林回想起当时的难处,不禁红了眼眶。

“老唐这是因病致贫,咱得想法子让他看得起病。他目前这种情况,已经达到申请低保的要求,我建议把老唐纳到今年的低保户内,大家看看有什么想法。”2015年严加林在村“两委”精准扶贫会上提议帮助唐步林申请低保,得到村“两委”班子的一致通过。填表格、递材料、出证明……村“两委”的同志们帮着唐步林跑前跑后办好低保手续,当年,唐步林就领到了低保金。“钱虽然不多,但对于我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唐步林说。

“最迷茫的时候,扶贫干部帮我树信心找路子”

虽说领上了低保金,唐步林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买不起进口药,只能买疗效低的廉价药,光这样每年还要花4000多元的医药费,儿子考上大学,学费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此时的唐步林有些迷茫,这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2016年,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挂钩扶贫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发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就必须激发唐步林的内生动力,激发其脱贫致富的信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这是2017年,刚刚挂钩唐步林家的扶贫干部、区政协主要负责人对唐步林说的第一句话。挂钩干部与镇村干部一起为唐步林解开心结,给他讲身边的致富典型,还特别组织了一次“脱贫励志”报告会,一个个遭遇挫折而勇于创业的故事,让唐步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志气”脱贫的力量,点燃了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其实养鹅也是扶贫干部给我出的主意,找的路子。”唐步林回忆道。2017年,唐步林在一次和扶贫队的同志交流中,说起自己年轻时候在邻村的鹅场里打工的经历,对养鹅技术略知一二的事情。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回去后,扶贫队就忙起来了,老唐家附近有没有养鹅的场地、老唐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养鹅的劳动强度、市场上苗鹅价格是多少、经济收益好不好……为了确保养鹅成功率,扶贫队的同志整整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项目论证。

2017年春,第一批400只苗鹅跟着扶贫队来到了老唐家,半年时间,老唐的成鹅出栏,纯收入7200多元。“这几年,靠着养鹅,日子越来越好,去年9月底,我已经完全达到脱贫标准成功脱贫。在最迷茫的时候,是扶贫干部帮我树立了信心,找对了路子。”唐步林说。

“有了别人帮,咱自己也得拼了命地干”

“老唐能脱贫,那和他自己吃苦耐劳、勤于奋斗的精神是分不开的……”现在村里再开“脱贫励志”报告会,老唐的脱贫故事也成了严主任的“必讲课”。为了搞好养殖,大夏天,唐步林宁可自己一家三口挤在闷热的屋子里舍不得开电扇,却还要给养殖场里装上空调降温的事情,方圆几公里的男女老少都听说过。

而在唐步林的卧室里,还有一件穿了多年的羽绒服,破了补、补了破,老唐都舍不得扔,它被老唐亲切地称为“战甲”。

“这些年搞养殖,我自己都不记得吃过多少苦。每年的苗鹅都是在农历3月采购,虽已入春,但昼夜温差大,苗鹅的生存温度要始终保持在34摄氏度,高一度不行,底一度更不行。”4月21日,唐步林对记者说,“因为资金有限,高档的温控设备用不起,那就人工控制。”原来,为了控制好育苗棚里的温度,老唐在苗鹅刚采购回来的半个月里就一直待在鹅棚门口守着温度计。夜里冷,老唐就穿着这件羽绒服盖着被子,一夜下来,每隔半小时就得看一次温度计。

记者了解到,养鹅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饲料,一只苗鹅养一年,至少需要150元的饲料费用。而且唐步林养的还都是蛋鹅,吃不好,鹅就不下蛋,经济效益就受影响。唐步林为了既提高产量又减少饲料使用量,请教了不少专家。后来得知在距离自家1里多的谭阳河里有鹅最爱吃的一种水草,他每天天不亮,就撑船出门,赶在鹅喂饲料之前回来,切碎搅拌加在饲料桶里喂给鹅吃。“我这病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久站久坐。但要想脱贫,有了别人帮,咱自己也得拼了命地干啊!”唐步林说。(俞振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