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技术12****(1.**** ;2.**** )鲟鱼是一种大型名贵经济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该鱼是鱼中名 品,它肉厚、骨软,全身都可食用。实践证明,人工淡水养殖的,体重在2kg 以下的活体,其肉质优 于三文鱼,其软骨、鱼肝、鱼肠、鱼肚、鱼筋可烹制成几十道风格各异的名菜。它的软骨具有抗癌 和补钙的作用;鳃具有清热解毒的特殊功效;鱼油具有治疗烫伤的特效;长期使用鲟鱼对久治不愈 的腰伤、胃病和脱发等病,均有显著疗效;用鲟鱼的卵加工而成的鱼籽酱,味道鲜美,价格昂贵, 素有“黑色黄金”之称,是驰名中外的珍贵高档食品。据测定,史氏鲟肉中含粗蛋白18. 1%,粗 脂肪1. 9%;鱼籽中含粗蛋白26. 2%,粗脂肪16. 3%。这也验证了鲟鱼具有极高的滋补作用。 又因其体披五行骨板,形态特异,所以鲟鱼也被当作一种观赏鱼类,称其为“巡洋舰”。0鲟鱼的养殖在我国始于九十年代初。生产实践证明,它具有生长迅速(当年鱼苗在 18-22 C 的 水温条件下,经六个月的饲养就能达到平均尾重0.5kg 以上的商品鱼规格),饲养周期短 (只须六个 月至一年),适应能力强(南北方均可养殖),投喂方便(可以吃人工配合饵料),消费市场广阔,经 济价值高等优点,现已成为我国又一个淡水养殖名贵品种。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鲟鱼身体延长呈纺锤形,前端略粗,躯干部横切面呈三角形;向后较细,腹部较平;吻 突出呈锐三角形或矛头形,吻的腹面,口的前端有须两对;口小,下位,嘴唇具有皱褶,形似花瓣, 鳃膜不相连;躯干具五行骨板;背中线一行,左右两侧各一行,左右腹侧各一行;尾鳍单尾形;背 部为黑褐色或棕灰色,腹部银白色;骨板数:背骨板12-17 块,侧骨板32-46 块,腹骨板7-11 块; 鳃耙数:35-38。一、生活习性0鲟鱼是底栖冷水性鱼类,其生存水温为 0~33 C,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鲟鱼的生长适应温度0000 为 14~25 C,水温低于4 C 或高于26 C 时生长缓慢。鲟鱼对低温有特殊的适应能力。水温低于5 C0 仍能少量摄食,温度达到26 C 以上时摄食量下降。0鲟鱼对水中的溶氧要求明显高于四大家鱼。当水温在 18~22 C 时,水中溶氧如能保持 6mg/L,鲟鱼的食欲旺盛,生长迅速,饵料系数低;当溶氧低于4 mg/L 时,鲟鱼食量明显减少,长 势缓慢;当溶氧降至3 mg/L 以下时,鲟鱼就会出现浮头现象;当溶氧降至1.5 mg/L 时,鲟鱼就1 窒息而死。鲟鱼对PH 值适应范围较广,在PH 值为6.5~8.5 的水域中均能生存。

其PH 值的最适范 围为7.0~8.0。鲟鱼性情温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体长4cm 以前,喜沿池壁游动。4 cm 以后,幼鱼都 分散到池塘底部活动觅食。投喂时,幼鱼摄食较集中,但不上浮到水面抢食,饱食后即离开。二、食性鲟鱼为温和的肉食性鱼类。75 cm 以下的幼鱼,主要以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及其幼 虫为食,成鱼除索食这些之外,还以小型鱼类、虾类为食。性成熟的鲟鱼个体,几乎不摄食。在池 塘养殖条件下,鲟鱼主要摄食摇蚊幼虫和枝角类。鲟鱼仔鱼开口时喜食水蚯蚓、枝角类和卤虫的无 节幼体,经驯化后可摄食人工配合饵料。三、生长特点鲟鱼在天然水域中生长速度较快,最大个体重达100kg 以上。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水温在 18~22 C范围内,用人工配合饵料饲养,两个半月体重可达50g,3 个月可达 100g,6 个月0 可达500g,12 个月可达1500g 以上。一龄以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四、繁殖习性鲟鱼寿命较长,性成熟晚。在天然水域中,第一次性成熟的年龄,雌鱼为 9~13 龄,雄鱼为7~12 龄,产卵周期为3~5 年。鲟鱼的怀卵量随雌鱼体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8~45 龄雌体怀卵量在4100~1057000 粒,平均286000 粒。

鲟鱼的相对怀卵量为4600~17300 粒/kg 鱼体 重,平均为11900 粒/ kg 鱼体重。00鲟鱼的产卵盛期在5~6 月份,适宜产卵的水温为17 C,人工催产在10~24C水温 范围内均能得到较理想的催产效果。鲟鱼的卵为沉性卵,灰褐色,遇水2~13分钟出现粘性。第二节 苗种培育鲟鱼的苗种培育目前在我国,其整个生长阶段都是在玻璃钢或水泥池内进行的。 苗种培育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花经 30 天左右的培育,使其全长达到 3.5~ 4.0cm 以上幼鱼的过程,其饵料可用卤虫无节幼体、水蚯蚓、枝角类等活性饲料,也可用微囊饲料 开口。第二阶段通常用人工配合饵料,将3.5~4.0cm 的幼鱼经60~80 天的培育,使其全长达到20~ 30cm、体重30~100 g 幼鱼的过程。0一、鲟鱼的仔鱼发育特点(水温21-23 C )1.刚孵出的仔鱼,全长约 1.0-1.3cm,体重 18-20mg,腹部有一个硕大的卵黄囊; 体色呈灰黑色或黄色,体形似蝌蚪,头部较小,并向下弯曲;仔鱼依靠鳍褶的摆动,做间歇式的有 规律的上下垂直运动;消化系统处于初级阶段,在卵黄囊的底部是原始的瓣肠与肛门相通;刚孵出 的仔鱼惧强光,不宜强光直射。

此时的仔鱼为垂直游泳阶段。2.孵出四天的仔鱼,全长达到1.8-2.0 cm,体重30-40mg。此时的仔鱼胸鳍和尾鳍 的初步形成,口缘齿、肝脏出现,卵黄囊变小,分化出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受到惊吓时,仔鱼2 具有躲避能力。此时仔鱼到达水平游泳阶段,趋光性增强。3.孵出六天的仔鱼,全长达到2.1-2.3 cm,体重50-60mg,鳍全部形成。仔鱼进入 地栖生活阶段,喜欢密集于暂养池的底部。绝大部分的仔鱼头尾取向一致,有序地排列于池底部。 此时的仔鱼口能自由闭合与伸缩,口缘齿发达,食道变粗,胃囊明显变小,十二指肠发生两个弯曲, 出现胰脏和幽门垂结构,肝脏增长迅速,瓣肠和指肠的色素栓开始排出,消化到的分化完成。此时 大部分仔鱼开始摄食。4.孵出九天的仔鱼,全长2.5-2.75 cm,体重60-70mg。此时鳍的发育完善,嗅觉很 敏感,胃囊变小,胃壁变厚,十二指肠出现三个弯曲。此时的仔鱼消化道基本完善,开始大量摄食。5.孵出十三天的仔鱼,全长2.9-3.1 cm,体重150 mg 左右。此时的仔鱼五行骨板形 成,体形和成鱼相似,进入幼鱼阶段。二、一、鲟鱼的鱼苗培育鲟鱼的鱼苗培育阶段是鲟鱼的仔鱼向稚鱼,稚鱼向幼鱼的过渡阶段,也是苗种培育 的关键时期,因此这阶段一般采用工厂化流水池培育。

1.培育池2鱼苗的培育池不宜过大,面积在2~6 m 左右,有室内水泥池和玻璃钢池两种。苗 种培育的水交换量一般在10~20L /分钟。另外池壁和池底表面要光滑,池底无漏缝。培育池使用前 应用2~4% 的食盐水或30ppm 的高锰酸钾消毒彻底消毒。饲养时期水深应保持20~40 cm 。2.水源水质要求清洁,最好为一次性用水,可以用经曝气后的江河水、深井水、水库水。 PH 值在6.5~8.5 之间,溶氧在6mg/L 以上,水温在14~25 C之间。03.仔鱼放养(1)放养密度,仔鱼孵出后即可放到培育池中,密度为2000 尾/m2(2 )每池只能放同一批孵化的苗,切忌将不同规格的鱼苗放在同一培养池中,易 导致争食互残,培育失败。(3) 掌握放苗时机,仔鱼在进入底栖生活以前放到培育池中,因放苗过晚仔鱼进入 底栖后,捞苗困难,易伤苗而引发大批死亡。(4) 放苗前务必测量水温,PH 值和氨氮,鱼苗袋内与池塘水温差不能超过20C,如没 有测试条件可将几尾鱼放入试水,如在2~4 小时内鱼苗安然无恙,便可放鱼。4 仔鱼暂养仔鱼暂养指将刚孵化的仔鱼培育池内养到开食之前这一段时间的饲养管理。仔鱼 暂养期是其生活史的敏感期,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在行为上经历了垂游到平游到底栖的过程, 池深以20~40cm 为宜;池上要有避光设施,水温保持恒定,尤其不能使水温突升突降。

5 投饲3仔鱼开口期的投饲是影响成活率的关键之一,仔鱼开始摄食的时间因饲养的水温0 不同而不同,而仔鱼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水温21~23C 时,孵出的仔鱼6~7 天开食。而水温 13~15C 时,仔鱼 12~13 天开始摄食。但无论水温高或低,其开食的体长是相近的,当卵黄吸收0 即将完毕,全长达到2.1cm时,就有部分仔鱼开始摄食。鲟仔鱼的开口饵料可以是卤虫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或水蚯蚓,日投饵率在20%左右,投饵喂 量以略有剩余为准;鲟鱼在开口也可用配合饲料,饲料的粗蛋白为45~50%,直径在0.2~0.4mm, 水中稳定性好,在水中能保持30分钟不溃散。仔鱼开口时间不同步,因此在开始驯化阶段要昼夜投 喂,一般每1~2小时喂一次,日投饵率为20~30%,当正常摄食后,投喂次数可降至2~3小时一 次,日投饵率15~20%,料粒径为0.4~0.6mm。 6饲养管理 (1)保证喂量充足,防止由投饲料不足而引起的自残,规格不齐等特点。0 (2)保证水质清新,水温恒定,确保溶氧在6mg/L 以上,水温控制在16~25C (3)及时清污,一般每天至少排一次 (4)投喂生物饵料要消毒,用2~4%的食盐水或0.5ppm 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用手投喂,以免将 病原菌带入。

(5)鲟鱼有明显的畏光性,整个饲养阶段要有遮光设施。 二、鱼种培育鲟鱼仔培育到3.5~4cm的幼鱼要及时分池饲养,此时进入鱼种培育阶段,培育方式仍以工厂化 为宜,可流水或静水培育,整个期间用生物饵料和配合饲料。2 1培养池 玻璃钢池和水泥池,水泥池面积3~40m ,静水池要有增氧设施,养殖水深40~60cm。 2水源 要求同鱼苗培育 3 鱼种放养 当鲟鱼鱼苗达到3.5~4cm 时,已具备成鱼的形态,即进入幼鱼阶段,放养密度根据 鱼的规格和培育池的条件随时调整,放养密度参考表1表1 鱼苗放养密度 体重(g/尾)0.2~1.0 1~33~55~1010~30 30 以上 密度流水池10006004002001501002 (尾/m ) 静水池150120100806030鱼种培育阶段也是养殖过程中重要的阶段之一,如鱼苗培育阶段采用生物饵料,在鱼种阶段应 采用配合饲料和生物饲料向结合投喂,每天驯化四次,这样经1周左右的训养,即可完成转食过程, 鱼种的饲料的营养成分为粗蛋白40~45%,粗脂肪 8~12%,饲养期间日投饵率,日投喂次数及相0 关饲料粒径应根据幼鱼生长随时调整,在水温14~25C,具体情况如表2表2 鲟幼鱼的日投饵率,日投喂次数及相关粒径体重(g/尾)0.2~1.01~33~1010~3030 以上4日投饲率(%)10~1510764~6日投喂次数8~106~8544 饲料粒径(mm)0.6~1.01~1.51.5~2.53~3.54.5 (1)坚持“四定”原则。

整个饲养期间,投饵率变化在4~10%之间,每次投喂在20分钟为宜。 (2)及时分养,幼鱼的放养密度参照表2进行调整,且要大小分养。 (3)保持水质清新和水环境稳定,静水池要求每天换水1~2次,每天换掉池水的1/3~1/2即可, 保持水溶氧6mg/L 以上。第三节 成鱼养殖鲟鱼的成鱼养殖,实际上指商品鱼的养殖,即把规格为100g左右的大规格鱼种,用人工配合饲0 料,在其适温范围内(14~25C)经5~6 个月的饲养,体重达到1.0~1.5kg 的商品鱼的过程。目 前养殖方式为水泥池、网箱、池塘养殖三种。 一、水泥池养殖 1.养殖池条件2水泥池面积10~150m ,静水和流水均可,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要配有增氧设施。2 鱼种放22放养密度:流水池30~50 尾/m ,静水池5~10 尾/m ,鱼种放养前要用2~4%食盐水溶液浸 洗5~10 分钟。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3 饲养与投喂整个饲养阶段完全用人工配合饲料,营养指标为:粗蛋白37~43%,粗脂肪8~10%。饲 料粒径在3~6mm,日投饵率为2.5~4.5%,每日投喂四次,投喂时间宜在40~60 内完成。饲养阶 段坚持四定原则。

4 饲养管理: (1)水质 每天排污一次,静水池每天换水1~2 次,并开动增氧措施,保持溶氧在6mg/L 以上。 (2)水温 为确保最佳生长优势,应把水温控制在 18~22℃之间,并根据水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 投饵率。 (3)及时分 每隔20 天,将鱼筛选一遍,确保池中鱼大小规格一致,密度合理。 二、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是综合利用水域资源,是进行规模化养殖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式。1.设置网箱的水域选择 无论是在湖泊、水库还是溪流,设置网箱应相对开阔、避风、向 阳,有一定的风浪和水流。水深在3m 以上,透明度在50-80cm 左右,PH 值在7.0-8.0,全年水温有0 4-5 个月保持在18 C 以上。2.网箱、网目规格 可选用网目为2-3cm 的聚乙烯网箱为内箱,网目2-4cm 的网箱为外箱,533 双层使用。网箱规格一般为4 ×4×2.5m 或5×5×3 m ,一般高在3cm 以上。内箱的网目应小于外 箱网目。23.鱼种放养 放养密度为100-150g 的鱼种20-30 尾/m ,入箱前应用15-20ppm 的高锰 酸钾浸泡10-15 分钟。24.饲养投喂 每箱应设沉性料台一个,面积在 2-4m 。

一般每日投喂四次,日投饵率在 2.5 -4.5%,每次投喂以30 分钟为宜。5. 日常管理(1)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箱体有无破损,防止逃鱼。(2)定期刷洗网衣,每15 天涮洗网箱一次。(3)每天定时测量三次水温,测量深度一般为2m,并认真记录吃食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三、池塘养殖1.池塘条件 可选用面积在3~5 亩的池塘,水深在1.8~2.0m,底泥不超过15cm,水源充足, 注排水方便,并设有一个或两个饵料台,配备3.0kw 叶轮式增氧机一台。2.养殖用水水质 池塘养殖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体作为养殖水源,水中溶氧不低于 6mg/L,水温控制在18~24℃,透明度在25~40cm 左右。3.放养密度 小规格鱼种(15~20cm)为1200~1800 尾/亩;1 龄鱼(规格350~450g)为700~ 900 尾/亩;2 龄鱼(规格500~700g)为500~700 尾/亩。4. 日常管理(1)池塘消毒 鱼种下塘一周前应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亩施生石灰75kg(2)池塘注水 清塘后的池塘,经日晒一周后进行注水(3)定期防病 定期打样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投喂量,每月投喂加入大蒜素的药饵2~3 天4.混养为了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可参考四大家鱼的养殖模式,以食性互不干扰的原则,进行适当的 搭配。

每亩可投放花白鲢春片100 尾左右。第四节鱼病防治鱼病防治施提高鲟鱼苗种成活率和成鱼高产的重要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已发现的疾病有水霉病、 车轮虫病、小瓜虫病、三代虫病、咬尾病、肠炎病、出血病和气泡病。1.水霉病 病原体为水霉菌,主要危害受精卵和体表有外伤的苗种与成鱼。预防方法为在捕捞 时要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治疗可用1%孔雀石绿软膏涂抹鱼体,连用2-3 天可有 效防治此病。2.小瓜虫病 病原体为小瓜虫。发病的鱼体表面有白色小点。预防方法是控制小瓜虫病原的6 带入。治疗可用50-70ppm 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3.车轮虫病 病原是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鳃和体表上。治疗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 0.7ppm 浓度全池泼洒。但用药后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马上换水。4.三代虫病 病原是三代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病鱼嘴部四周及鳃充血,呈缺氧状。治 疗可用敌百虫晶体0.25ppm 浓度全池泼洒。5.咬尾病 主要是因为投喂不足或密度过高造成。发生此情况后应及时分养,保持在最佳放 养密度,保证投喂量。6.气泡病由于气体饱和而引起的。病鱼游动缓慢,浮于水面不能下沉,腹部或肠道内气泡 清晰可见。

治疗办法为立即加入新水,并排出部分老水,也可用1%食盐水浸泡直到气泡排出为止。7. 肠炎病 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病鱼腹部、口腔充血,肛门红肿,肠道发炎充血。 主要是由鱼饲料腐败变质引起。治疗可在饲料中添加0.2%大蒜素制成药饵,连喂5~7 天。同时全 池泼洒二溴海因等外用消毒剂,效果较佳。8.出血病由细菌引起,苗种培育阶段易发此病。症状为体表充血发炎,嘴四周、肛门及鳍 条基部充血,鱼腹两侧发红,剖开腹腔,也有充血现象。预防用环冰沙星0.5~1.0ppm 全池泼洒, 每天一次,连用2~3 天。治疗可用氟苯尼考添加至饲料中,连用2~3 天即可。7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