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覆膜栽培技术

张亚 蔡英丽 刘伟

(1. 四川省德立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2. 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基于多年的栽培实践经验 , 介绍在现有的大田栽培技术体系下 , 开发出的一种新的羊肚菌覆膜栽培技术。其优势有保湿、防涝、避光、抑制杂草、加快积温、促进出菇、控制“菌霜”的过度生长、定向出菇、节约成本、增强栽培的灵活性等。详述其技术流程、要点 , 指出控制温度、通风及揭膜时间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人工栽培; 覆膜技术;控制菌霜;催菇 ;管理要点

羊肚菌 (Morchella spp.) 在分类上属子囊菌亚门 , 是一种全球特别是整个北温带地区分布较多的大型子囊菌。羊肚菌不仅肉质脆嫩可口、味道鲜美 , 而且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菌、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性名贵珍稀食用菌 [1]。因此 , 羊肚菌的栽培一直为全球食用菌爱好者所重视。20 世纪 80 年代 , 美国科学家 Ower 公开发表了栽培论文 [2], 随后相继申请了三项重要专利 , 但其栽培方法多年来却未能成功推广应用。近年来 , 我国的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 , 尤其是四川、重庆一带推广的大田人工栽培技术。据测算 , 2012—2015 年 4 年间我国羊肚菌种植面积分别约为 3000 亩 (1 亩≈ 667 平方米 , 下同 ) 、4500 亩、8000 亩和 22000 亩 ; 种植区域也逐渐由四川、重庆、湖北、云南一带向四周推进 , 发展迅猛 [6]。

当前我国羊肚菌大田栽培模式主要分为 : 菌种制备、整地播种、外源营养袋处理 ( 补料技术 ) 、保育催菇、出菇管理和采收干制 6 个环节[7]。然而 , 羊肚菌生物学基础认知匮乏给人工栽培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 每年因菌种质量、管理技术、自然灾害等问题 , 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事故时有发生。在近年的大生产中 , 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羊肚菌覆膜栽培技术。该技术关键点是播种之后 , 在畦面覆盖黑色地膜 , 起到保温、保湿、防涝、抑制杂草、促进出菇等作用。经 3 年的栽培对比试验发现 , 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力投入 , 减少不利环境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 增产效果显著。

1 覆膜栽培技术的优势

1.1 保湿和防涝

羊肚菌和其他食用菌一样 , 对基料的含水量比较敏感。由于羊肚菌的栽培生产是在田间完成的 , 整个生产过程有近一半时间属于发菌阶段。该阶段的土壤水分对菌丝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 而发菌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高低。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 , 发菌阶段通常是秋冬季节 , 降水量偏少 , 且北方地区常伴有大风天气 , 容易造成土壤水分流失 , 影响菌丝发育 ; 而此时的长江以

南地区 , 雨量较多 , 特殊年份常伴有长时间连阴雨天气 ,造成土壤水分偏多 , 土壤氧含量不足 , 而导致菌丝发育受阻 , 甚至发生菌种腐烂不萌发等情况。覆膜技术可有效避免土壤含水量过大波动 , 雨水可以顺着地膜 , 流入沟内 , 即便是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 也不会对畦面上的菌丝造成损害 ( 图 1) 。

致富经羊肚菌种植技术_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视频_农业致富网羊肚菌种植

图 1 羊肚菌覆膜栽培的防涝效果

1.2 避光和抑制杂草

羊肚菌菌丝发育不需要光线 , 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 ,这是目前多采用黑色遮阳网的原因所在。羊肚菌菌丝在偏黑暗环境下发菌速度快 , 菌丝浓密、健壮 , 使用黑色地膜可有效避免光线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当前的大田栽培特别是四川、湖北及以南等地区一般都在水稻田进行 , 随着春季的临近 , 大田内的杂草即迅速生长。待到羊肚菌出菇季节时 , 茂密非常的杂草已成为蛞蝓等害虫的栖息环境 , 且影响通风、光线等 , 致使羊肚菌畸形 ,菌柄长 , 菇脚大 , 商品性变差 , 同时也增加了采收难度。杂草丛生也易造成小环境高温高湿 , 诱发羊肚菌细菌、真菌病害。黑色地膜具有阻挡光线作用 , 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 图 2) 。

致富经羊肚菌种植技术_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视频_农业致富网羊肚菌种植

图 2 覆黑膜对杂草的抑制效果

1.3 加快积温

虽然当前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数据明确不同品种的羊肚菌的最短积温 , 但实践经验已确定覆盖地膜可以缩短出菇周期 , 实现提前出菇。覆盖地膜可以加快积温的原因在于 , 地膜可以吸收太阳光热量进而增加土壤的温度 , 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地温散失。经测量发现 , 覆盖地膜可使土壤增温 2~5℃ , 其中白色地膜的增温效果最为明显 , 其次是半透膜 , 黑色地膜增温效果相对偏弱。地膜的增温效果有助于羊肚菌菌丝在秋冬低温季节健康生长 , 促进菌丝发育并积蓄营养 , 进而拉长羊肚菌的生产期并缩短出菇周期 , 提高生产种植的可伸缩性。

1.4 促进出菇

羊肚菌和其他食用菌一样 , 需要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实现催菇。这里的环境条件包括 : 温度、光线、二氧化碳 / 氧气浓度、水分等。首先 , 覆盖地膜有助于发菌期间保温 , 昼夜温差波动较小 , 揭去地膜可突然拉大温差 ,有助于诱发菌丝分化出菇。其次 , 覆盖黑色地膜后 , 进入长时间避光养菌 , 突然揭膜可增强散射光照射刺激 ,有助于诱发菌丝分化出菇。再次 , 覆膜后菌床整体环境相对封闭 , 菌丝长时间处于高二氧化碳和低氧环境 , 揭膜会使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突然恢复到外界环境的平均水平 , 有助于诱发菌丝分化出菇。此外 , 覆膜处理通常还会造成菌床的土壤含水量较播种前减少 5%~10%,揭膜后喷水催菇 , 水分的突然变化会加强对菌丝的刺激 ,增进催菇效果。近年的栽培经验表明 , 覆膜技术在温差、光线、通气、水分等方面综合刺激出菇远比单一刺激出菇效果显著。

1.5 控制“菌霜” ( 无性孢子 ) 的过度生长

菌霜即无性孢子 , 也曾称分生孢子 , 是羊肚菌栽培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表型特征。而菌霜的多少与出菇量没有必然联系 , 根据我们近年来的栽培经验 , 菌霜的产生多少与以下因素有关 : ①品种 , 通常六妹羊肚菌 ( 如六妹羊肚菌 6 号 ) 较梯棱羊肚菌 ( 如梯棱羊肚菌 1 号、3 号、4 号 ) 菌霜产生量多 ; ②氧气 , 通气良好 , 氧含量高 , 菌霜偏多 ; ③土壤水分 , 土壤水分影响播种后的发菌程度 ,在通气、光线和空气湿度合适时易形成较多的菌霜。

考虑到羊肚菌菌丝产生菌霜会消耗营养 , 而营养储备是羊肚菌出菇的关键 , 因此 , 菌霜产生过多必然消耗原本可以供给出菇的营养 , 造成减产。而覆膜技术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 , 排除菌种品性外 , 覆膜营造了相对厌氧的环境 , 并保持土壤水分相对恒定 , 使菌霜的产生量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既提高了外源营养代谢效率 , 又降低了营养消耗量 , 对促进产量提高有积极作用。值得提出的是 , 羊肚菌的出菇与无性孢子的产生之间的确切关系 , 及其无性孢子的功能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8]。

1.6 定向出菇

早期的栽培生产无法控制发菌范围 , 整片田地均长满羊肚菌菌丝 , 常出现遍地出菇包括沟内出菇现象 , 给生产管理和采摘造成不便 , 增加了劳动强度。覆膜可在菌床上营造既相对稳定又有利于菌丝发育的小环境 , 可有效控制菌丝在菌床上均匀茁壮生长并分化出菇 , 便于出菇管理和采摘。

1.7 节约成本

综上优势之外 , 覆膜技术还可以有效实现羊肚菌整体栽培成本的下降 , 其中包括 :

(1) 播种量减少。覆膜可使羊肚菌菌丝生长迅速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 24 小时可长 1.5~2 厘米 , 且菌种基本不受大风、雨水、干旱、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 发菌快 ,菌丝更茁壮 , 因此菌种的使用量可以从早先的每亩 300袋降低至 170 袋 ( 规格为 14 厘米 ×28 厘米的常规菌种袋 ,单袋重约 0.6~0.7 千克 ) , 而产量不受影响。这样源头的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生产 , 可节省大量的劳力和材料的投入 ,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2) 降低外源营养袋成本。好的发菌过程可以实现外源营养袋的有效利用 , 覆膜后的羊肚菌菌丝不受外界干扰 , 不仅活力好且密度大 , 在外源营养袋放置后菌丝可迅速代谢外源营养袋营养物质转而吸收利用。因此 ,可以设计科学有效快速利用营养代谢的方案 ( 营养袋配方 ) , 适量供给 , 避免早期过多无序的营养供给 , 节省原材料成本。

(3) 降低管理成本。覆膜栽培可以有效解决北方地区采用当前羊肚菌栽培模式的干旱问题 , 减少发菌过程补水程序的劳力和财力投入 , 即便倒棚也不用担心干旱或湿度过大等问题。

1.8 加大栽培生产的灵活性

覆膜技术可以有效增进羊肚菌栽培生产的灵活性。当前羊肚菌常规栽培是先搭建遮阳棚 , 再进行播种 , 而实际生产中 , 搭建遮阳棚劳动强度较大 , 平均每亩地需要 2~2.5 个劳动力一天的工作量 , 且播种时节需按时进行 , 这给大规模栽培生产造成不便。而覆膜技术播种后短时间内可不搭遮阳棚或覆膜后直接将黑色遮阳网覆盖在田间 , 待后期慢慢搭建大棚 , 既不耽误工作进度又能避免集中用工招工难 , 灵活方便。

2 栽培要点

选地 : 林地、农用耕地均可 , 要求土质疏松 , 排水良好 , 无积水 , 近水源。

整地 : 整理成高畦状 , 宽 1.0~1.2 米 , 沟宽 0.2~0.3 米 ,深 15~30 厘米。

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视频_农业致富网羊肚菌种植_致富经羊肚菌种植技术

图 3 播种覆膜

播种 ( 图 3) : 环境最高温度低于 20℃为适宜播种时节 , 土壤含水率宜保持在 20%~28%。由于不同土壤保水性不同 , 可用手感觉含水量 , 即手放在土壤上有凉爽感 ,用力捏可成团无水渗出 , 松手后手上有轻微水印 , 丢在地上可散开。每亩撒播或穴播菌种 150~250 千克 ( 湿重 ), 采用机械覆土或用钉耙翻耕平整菌种和畦面土层 , 确保有 70% 以上的菌种被翻入土 , 覆土厚度为 3~5 厘米。

覆膜 ( 图 3) : 在畦面覆盖黑色、白色或半透性农用地膜 , 以黑色地膜为好 ; 地膜厚 0.004~0.006 毫米 , 宽度与畦面一致 , 覆膜后在地膜两边每隔 50 厘米压一土块 ,既避免大风吹走地膜 , 又可保持菌床一定的通气效果。

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视频_致富经羊肚菌种植技术_农业致富网羊肚菌种植

图 4 播种覆膜后搭建遮阳棚

搭建遮阳棚 ( 图 4) : 遮阳棚可在播种之前 , 也可在播种之后进行搭建 , 选择 4~6 针、透光率为 10%~15%的黑色遮阳网。长江以南地区以平棚为宜 , 平棚高度不低于 2 米 ; 长江以北地区以拱棚为宜 , 避免大风大雪对棚的损害。

养菌 : 整个养菌环节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5%~28%,控制土壤温度不高于 25℃ , 以免滋生杂菌 , 空气湿度自然。

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视频_农业致富网羊肚菌种植_致富经羊肚菌种植技术

图 5 羊肚菌发菌效果

补料 ( 图 5) : 在环境温度 20℃条件下 , 播种 3~4 天后 ,土层内及土层表面将萌发大量洁白纤细的营养菌丝 ; 培养 1 周左右 , 菌丝量增大变浓密 , 可进行“外源营养袋”的补料 , 营养袋规格为 12×24 ( 厘米 ) , 掀开地膜 , 将外源营养袋侧面划口或打孔面朝下扣在长有营养菌丝的菌床上 , 再覆盖地膜。每亩地的营养袋用量为1600~2000 个。

撤袋 : 羊肚菌的菌丝将沿着划口处长入外源营养袋内吸收营养, 补料操作后约一个月, 菌丝可长满营养袋。

此时环境温度也逐渐降至最低 , 待第二年春季温度回升时撤膜、撤袋。

催菇 : 确保土壤温度达到 8~10℃ , 采用微喷管浇水 ,时间控制在每天 0.5~1 小时 , 沥水性好的沙壤地 , 浇水1~2 次 , 保水性好的黑壤地 , 可适当减少浇灌时间和次数 , 整体保持土壤水分在 28%~35%。增加棚内空气湿度至 85%~95%, 1~3 天后便可出现针尖状的菌丝扭结的原基,3~5 天后即能发育成球形原基。原基的发育速度与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密切相关。

出菇管理 : 原基生长至 3 厘米左右的幼菇时为最关键阶段 , 此时条件不适 , 极易造成原基或幼菇夭折。排除原基夭折生理性因素 , 如前期营养储备不足等 , 环境条件非常重要 , 此时控制土壤水分在 25%~32%, 高于播种环节 , 略低于催菇环节 ; 保持空气湿度在 85%~95%,与催菇环节相同 ; 土壤温度自然 ; 适度通风 , 菌床表面风速控制在每分钟 20~40 厘米为宜。

采收 : 条件适宜时 , 原基生长 20~30 天可达到成熟 ,成熟的羊肚菌子囊果体积不再增大 , 菌盖表面的凹坑明显 , 棱廓分明 , 菌肉厚实 , 手感较沉。采摘前不可喷水 ,以免影响品质。

3 注意事项

虽然覆膜具有前述多方面优势 , 但在操作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问题。

3.1 温度控制

覆膜之后 , 特别是未搭建遮阳棚之前 , 天气晴朗容易造成菌床温度急增 , 白色地膜的增温效果尤为显著 ,实测可高于环境温度 3~5℃。若长时间天气晴朗高温 ,易造成地膜下菌床局部高温高湿 , 导致杂菌发生并影响羊肚菌菌丝活力。因此 , 采用覆膜技术时 , 播种时间可较常规栽培延迟 5~10 天 , 并及早搭建遮阳棚 , 在对黑色地膜使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先使用相同厚度的白色地膜。

3.2 酌情揭膜通风

覆膜给菌床营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 地膜两边按照 50 厘米间距压一土块 ( 图 4) , 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缺氧问题。但当播种时土壤湿度偏大、播种后遇长时间连续阴雨天气 , 造成菌床湿度偏高时 , 容易导致菌丝发菌差或菌种不萌发、菌丝纤细等情况 , 此时可先不覆膜 , 或揭膜透气进行调整 , 待菌丝活力恢复、土壤湿度合适时再进行覆膜。

3.3 把握揭膜时间

虽然有在地膜下菌床出菇良好的情况发生 , 但最佳的揭膜时间通常为出菇前 10~20 天 , 辅助以撤袋、通风、补水、保湿等操作实现催菇。如遇原基或幼菇已经在地膜下形成 , 揭膜应缓慢进行 , 避免因突然揭膜造成温差、空气湿度剧烈变化 , 引起原基或幼菇夭折。

可行的操作是先在薄膜上打孔 , 使薄膜下小环境与大环境逐渐接近 , 3~5 天后 , 再揭开地膜。整个操作过程要确保空气湿度维持在 85%~95%。

4 展望

羊肚菌栽培是近年来才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技术 ,有别于常规食用菌栽培 , 其栽培理论还需要逐步完善和提高。当前的技术体系适用于四川、湖北、河南、云南、贵州、湖南等中国中部、西南部和长江流域一带地区 ;偏北的河北、山西、山东、新疆及东北地区等地 , 需要根据当地的温度走势确定差异化的生产方案 , 除了菌种的适应性选择外 , 主要考虑保温、保湿问题 , 避免或错开冬季的长时间低温对羊肚菌造成的伤害。覆膜栽培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 在保温、保湿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 生产者可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条件 ,采用覆膜技术 , 辅助生产。

[ 参考文献 ]

[1] 何培新 , 刘伟 , 蔡英丽 , 等 . 我国人工栽培和野生黑色羊肚菌的菌种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 自然

科学版 ), 2015, 30(3): 26-29.

[2] Ower RD. Not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rel ascocarp:Morchella esculenta[J]. Mycologia, 1982, 74: 142-144.

[3] Ower, RD., Mills, GL., Malachowski, JA. Cultication of Morchella. U.S. Patent 4594809 [P]. 1986.

[4] Ower, RD., Mills, GL., Malachowski, JA. Cultication of Morchella. U.S. Patent 4757640 [P]. 1988.

[5] Ower, RD., Mills, GL., Malachowski, JA. Cultication of Morchella. U.S. Patent 4866878 [P]. 1989.

[6] 王震 , 王春弘 , 魏银初 , 等 . 适宜中原浅山丘陵地区的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J]. 食用菌 , 2015(4): 39-41.

[7] 王震 , 王春弘 , 蔡英丽 , 等 .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J]. 中国食用菌 , 2016 (4): 87-91.

[8] 刘伟 , 蔡英丽 , 何培新 , 等 . 梯棱羊肚菌无性孢子显微观察及细胞核行为分析 [J]. 菌物研究 , 2016, 14(3):157-16

来源|《食药用菌》杂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