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长丰县造甲乡,几乎无人不识稻田养虾大户崔兴文。近日,记者获悉,他带动乡亲致富的事迹入选“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成就展”,并在日内瓦万国宫播出。昔日贫困户,如今成了近百名乡亲脱贫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日前,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去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展览在日内瓦万国宫开幕。脱贫攻坚典型崔兴文的相关视频作为中国扶贫成就微视频之一现场展播。
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造甲乡,域内拥有长丰县最大的水库——双河水库,稻作文明悠久,但单一的传统稻作又成为这里的农业短板。可是,一个不服输的老汉崔兴文,却做活了“水文章”,淘出“龙虾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秘笈”。
崔兴文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腿部留下残疾。成年后,他娶了一位患有精神残疾的妻子,育有一子,生活处处捉襟见肘。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了,崔兴文一家成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很快,这种现状因为他的一次次尝试发生了改变。“从四年前,我就开始尝试‘虾稻共养’模式。”崔兴文说,他开始在家门前田头试验。通过不断摸索,崔兴文的亩均可以增收4000元左右,最顶峰时亩均增收1万元,这种生态养殖模式真的让稻田翻出了“金疙瘩”。2017年,崔兴文20多亩的“虾稻共养”,年纯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崔兴文被造甲乡聘请为全乡龙虾养殖顾问,为龙虾养殖社的百名社员普及养殖技术,提供龙虾销路。据统计,崔兴文帮助近百名乡亲摘掉贫困户的“帽子”,造甲乡也走出了岭上产业脱贫的新路径。阳春三月,已经53岁的崔兴文又开始探索“虾藕共养”模式。
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如今虾稻养殖亩均纯收入可达3000-7000元,全市虾稻综合种养面积达33万亩。发展虾稻产业已成为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特色种养业扶贫的重要产业之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