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云港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陆波的陪同下,记者乘船驶进了美丽的海州湾。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见湛蓝的海面上,一排排养殖筏架和塑料浮球随波微动,清澈的海水下,三四米长的海带翩翩起舞,深吊着的一笼笼肥硕的牡蛎、一串串紫黑的贻贝清晰可见。“这是在海洋牧场示范区采用的立体化海水养殖新模式。”陆波说,“为实现向高效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我们在这里探索出了‘上中下水层综合利用,多品种立体共存’的生产模式。”

养殖筏架上,在海水上层挂绳养着海带,中间挂笼养贝类和放置深水网箱,水下还播养鲍鱼、海参和虾夷贝等。水上层挂养和水底增殖的海带、裙带菜、紫菜等10多个品种海藻,减缓了风浪,净化了水质,消除了富营养化现象,增多了海区浮游生物,降低了筏养海胆和虾夷贝的死亡率。同时,利用上层海带释放出的氧气,为海胆和虾夷贝生长提供条件,海胆和虾夷贝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排泄物可以肥水供藻类生长,繁茂的藻类又为底层的鲍鱼、海参和虾夷贝输备充足的饵料,海区上中下层存在的物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在保持生态平衡中提高了复养指数和单位经济效益

在发展立体生态养殖,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连云港市还积极调整控制贝藻养殖结构和布局,从今年起组织实施了规模约400亩的海洋牧场藻场试验项目,实施藻种选育工作,对培植前景较好的优势海藻种在大海中进行“播种”。与此同时,开展鲍鱼、牡蛎、海虹等贝藻混生项目试验和高附加值贝类养殖试验。

“海州湾海域首次尝试成功了野生环境下鲍鱼养殖度夏的课题。”陆波介绍,“鲍鱼是一种特别‘娇气’的水产品,生长的最佳水温在十五六摄氏度左右,海州湾夏季水温过高又不适合大颗粒鲍鱼生长,我们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水温不适、赤潮等养殖难题,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使海州湾区水质更好,鲍鱼吃起来味道更加鲜美。”

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是这里的又一成功探索,使渔业养殖空间布局从浅海拓展到了深海,推动了深海养殖业的发展。今年年初,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购置和安装了六组周长为40米的深海抗风浪网箱,紧紧依靠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管理平台,选择梭鱼、鲈鱼、黑鲷作为主养品种。深海抗风浪网箱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据粗略计算,每个网箱每年可产商品鱼16吨,截至目前,已生产商品鱼9万公斤,按平均价格30元/公斤计算,每年每个网箱可创产值48万元,六组网箱可创产值288万元。

立体生态养殖已经成为渔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村就在海边上,村里有不少渔民搞养殖,王勇就是靠养殖致富的渔民,他告诉记者:“近几年搞立体生态养殖经济效益非常好,一年能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比传统的养殖方式,效益能增5倍。”

图为海州湾连岛渔港。(资料图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