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看到这个消息,正在铜仁市沿河县泉坝镇泉塘村的田卓长舒一口气,一年多来,他盼望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养蜂养殖技术视频播放_峰养殖技术_养殖蜂技术

沿河县,贵州省66个贫困县之一,是全省也是全国最后一批出列的贫困县之一,其脱贫难度可想而知。啃“硬骨头”,政协不能缺位。去年7月,铜仁市政协主席陈康联系沿河县泉塘村实行挂牌督战,8月,田卓被派到了泉塘村。

田卓是《铜仁政协》编辑部主任,到泉塘村来,他是主动请缨,作为沿河人,他觉得自己有这份责任。虽然长期干着编辑刊物的“书生活”,到了扶贫岗位上,田卓丝毫没有“书生气”,他先盯准人做工作。

把工作做到心里去

“当年我们村没有被定为深度贫困村,产业项目争取上不具优势,27户残疾贫困户要脱贫难度太大,我们根本找不到办法。”田卓刚来村里时,村支部书记陈云介绍。在村里走了一圈,聊了一路,田卓感受到的是人心不齐、干劲不足、产业不多、增收缓慢,贫困发生率达27.5%。

“我必须把村支两委的精气神调动起来。”田卓首先想到了学习,晚上把大家组织起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学习其他地方的扶贫经验。

聚力鼓劲,大家的心态很快就变了。“要不是田科长给我加油鼓劲,我可能就放弃这份志愿者工作了。”驻村大学生何江凤曾因为去一建档立卡户登记资料,被骂的不想干了,如今被评为年度全省优秀志愿者。

泉塘村有7个村民组,岸溪组比较偏远,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上稍有靠后,村民邓国奇很不满,多次向上反应。

田卓了解到确实不是村支两委不作为,他就三番五次跑到邓国奇家“串门”。“我跟他说,一个村就像一个家庭,事得一件一件地办,饭得一口一口地吃。”田卓说,没想到,苦口婆心还真感动了邓国奇。

在去年的通组公路建设中,邓国奇带头参与、主动协调土地占用问题,还作通邻居的思想工作,使其从危房搬入到新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邓国奇组织10多名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解决在家增收难的问题。他在电话中这样说:“田科长和我们不沾亲不带故,都全力帮我们村脱贫,我们作为本村人不努力怎么说得过去?”

峰养殖技术_养蜂养殖技术视频播放_养殖蜂技术

有了产业扶贫才踏实

扶贫就得有真金白银,田卓开着自家的车跑县里、市里、贵阳市,能跑的部门跑遍了,能联系的人“一个不放过”。争取社会扶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资金等1400多万元。

有了产业扶持资金,村里的肉牛养殖、林下养鸡等都逐渐搞起来了,但是,一个村如果没有一个主业就很难支撑。陈康多次到泉塘村调研,明确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实现产业突围。

泉塘村的主业最后被定为辣椒

国庆节后村里采收辣椒的场面还历历在目,田卓兴奋之余没忘记当时的辛酸,“发展辣椒是陈康主席实地调研后根据村情实际作出的决策,事先与农业公司签订保底价每公斤3.6元收购合同。但一开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流转土地,群众不愿;种植技术,群众不会;保价收购,群众不信。”

怎么办?田卓一边挨家挨户上门与群众算经济收入账,一边从市科技局邀请辣椒技术专家到村里进行培训,参加培训农户还能拿到务工补贴。

技术培训刚结束就着手土地流转和土地翻犁,陈康协调资金50万元,田卓采取签订流转合同就立即付钱,翻地干活的当天结算工钱的办法,群众的不信任顿时化为乌有。

泉塘村六组的村民覃勇发,今年疫情防控后一直在家务农,他也半信半疑地加入村里的合作社种植辣椒,现在成了合作社的技术管理员,每月拿着3000元的工资。

“我们在家就有活干有钱拿了。”七组村民邹书英笑呵呵地说。以前她外出务工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她把自家的3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辣椒,既有流转费和分红拿,在合作社务工每天还能有八九十元收入。

目前,泉塘村的辣椒产业规模已有420亩,产业带动群众增收66.6万元。

田卓还为村里争取了100多万元资金,启动乡村环境大整治,拆除了危旧房40多幢,利用折下的废砖头、瓦片和木料沿途修建了青瓦墙、木栅栏,还给每家每户硬化庭院围起了小菜园。从9月起,泉塘村推行每月2次环境卫生大评比,家家户户室内室外环境卫生一天比一天干净起来。

三组88岁的老党员陈应廷对这两年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每天都要背着手在村里走上两圈。

如今沿河县出列了,田卓还有更多的考虑,有更多的事要做,“我们要千方百计把泉塘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让群众在家门口端上金饭碗!”

记者:黄静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