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

黄鳍鲷

黄鳍鲷 sparus latus

别名:黄鳍棘鲷、黄鳍

分类地位:鲈形目、鲈亚目、鲷科、棘鲷属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沿海。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

特征、习性及价值: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温度9.5-35℃,生长最适水温为24-28℃。成鱼则可抵御2℃的低温和35℃的高温,生长最适水温为26-30℃。适盐范围较广,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仔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为底栖硅藻,也食小型甲壳类。对饵料要求不严格。仔鱼期常因饥饿而相互残食。黄鳍鲷雌雄同体,雄性先熟的鱼类,1-2龄雄性性腺发育成熟,2-3龄转变成雌性。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两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1-2月份可见鱼苗。

■黑鲷

黑鲷

黑鲷 Sparus macrocephlus

别名:乌颊、乌翅、黑加吉、黑立

分类地位:鲈形目、鲈亚目、鲷科、棘鲷属

分布范围:分布于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之沿岸,港湾及河囗,属内湾性鱼类,以黄、渤海产量较多。主要渔场在山东沿海。

特征、习性及价值:喜在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中生活。为广温、广盐性鱼类,耐低温能力较真鲷强,生存温度为4.3℃-34.0℃,致死低温度为3.5℃,摄食水温6℃,生长适宜温度为17.0-25.0℃。黑鲷为肉食性鱼类,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成鱼以小型鱼类,虾类,贝类和环节动物为食饵。一般4龄之前生长速度较快,易饲养,抗病力强,是海水和咸淡水增养殖优良品种。属雌雄同体,雄性先熟的鱼类,2龄鱼大部分是雌雄同体,3龄鱼50%以上性分离为雄鱼,4龄鱼多数为雌性。属于多次成熟产卵类型,产卵水温为14.5-24℃。

■星点笛鲷

星点笛鲷

星点笛鲷 Lutjanus stellatus

别名:白星笛鲷、花脸、红鱼、白点仔、黄翅仔。

分类地位:鲈形目、笛鲷科、笛鲷属

分布范围: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由日本南部至香港附近海域。

特征、习性及价值:栖息于礁石或岩石底的海域;大都独游或小群游动。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体呈淡褐色,间混有青色调;头部眼眶下各有1条蓝色纵纹;背鳍硬棘和软条的交界处下有l块不明显的白斑,但蓝色纵纹和白斑在鲜度下降时容易变得模糊;鳍为黄色。

■斜带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coioides

别名:青斑

分类地位:鲈形目、鲈亚目、鮨科、石斑鱼属

分布范围:分布于红海,最远可南至德班(南非),东至帕劳群岛和斐济群岛,北至琉球群岛(日本),向南又可抵达阿拉弗拉海,向北到澳大利亚。它们也会从苏伊士运河迁移到地中海沿岸的东部地区。

特征、习性及价值: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但在河口、离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发现。广盐性鱼类,可适应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通过盐度驯养,能适应盐度低至4的水环境,但不能适应长时间淡水环境。生长最佳水温20-30℃,可短时间忍受6℃低温,但水温低于14℃不摄食,高于32.5℃食欲减退。斜带石斑鱼喜欢弱光或阴暗环境,随成长改变栖息水深,无法忍受环境条件的剧变。属雌雄同体,雌性先熟种类,雌鱼3龄以上开始性成熟,而性逆转一般发生于5龄以上。在繁殖季节,亲鱼每月均可产卵,在水温25-31℃之间产卵量最多。

■鞍带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别名:龙趸、龙胆石斑、宽额鲈、巨石斑鱼

分类地位:鲈形目、鲈亚目、鮨科、石斑鱼属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在东南亚、澳洲和我国的南海海域

特征、习性及价值:鞍带石斑鱼通常居住在沿珊瑚礁区的洞穴或岩缝中,幼年时为黄色,其身体上有三块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随着鱼体成长,鱼体黄色消失,开始出现白色或黄色的斑点。雌雄同体,具性转变,先雌後雄。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者,香港有人捕捞到巨型龙趸重达640斤,长约2.4米,故也被称为“斑王”。

资源状况:鞍带石斑鱼在澳洲昆士兰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之一。野生龙趸因过度捕捞,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在台湾、澳洲及我国境内,人工繁育及养殖的成功对于减少野生资源的捕杀力度以及资源恢复有重要意义。

濒危及保护:列入《广东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棕点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别名:老虎斑,褐点石斑鱼

分类地位:鲈形目、鲈亚目、鮨科、石斑鱼属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东至萨摩亚及菲尼克斯群岛,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等。

特征、习性及价值:暖水性近岸及珊瑚礁鱼类,最深达60m。主要栖息于泻湖及海湾内之独立礁周围水域,亦常常被发现于外礁斜坡区以及清澈水域。体呈淡黄褐色,有5块纵系列的深褐色暗斑组成了不规则的条纹;头部、体侧和鳍密集分布着小的褐色斑点,在深色暗斑上的小斑点比位于暗斑之间的小斑点颜色深很多;尾柄后缘具一模糊的黑色鞍状斑;在颌骨一侧有2或3根模糊的深色条纹。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32℃。适宜生长盐度较广,10以上盐度的水中均可生长,最佳生长盐度为20-29。个体最长体长可达1200mm,一般为500左右。以底栖甲壳类及鱼类为食。

■虎龙杂交

虎龙杂交斑

虎龙杂交斑:广东省首个海水鱼类优良新品种

虎龙杂交斑(GS-02-004-2016)是由张海发带领的团队以来自台湾的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母本,以来自台湾的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父本,通过杂交而得到的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子一代。

虎龙杂交斑具有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的特点,杂种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

1、生长速度快,大幅缩短了养殖周期:虎龙杂交斑生长速度快,平均体重增长比母本提高114.52%;养殖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极大降低了养殖风险。

2、育苗成活率高:杂交后代的育苗成活率可达9.28-19.75%,显著高于父本的育苗成活率(0.5-2%)。

3、养殖效益好:受精卵及鱼苗价格(受精卵3000-5000元/公斤,3cm规格鱼苗0.5-1.5元/尾)显著低于鞍带石斑鱼(受精卵30000-60000元/公斤,3cm规格鱼苗5-15元/尾),卵及鱼苗成本大幅降低,加上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均不同程度降低,从而提高了石斑鱼养殖效益。

虎龙杂交斑适应性强:适宜在池塘及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生产,目前已在我国广东、海南、福建、广西、浙江及山东、天津、辽宁等省份示范养殖。虎龙杂交斑生产性能稳定可靠,是极具竞争力的优良石斑鱼新品种,在全国沿海地区及内陆(工厂化养殖模式)都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青龙杂交斑

青龙杂交斑

青龙杂交斑:石斑鱼杂交新品系

青龙杂交斑是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经3代群体选育后为母本,以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父本,通过杂交而得到的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子一代。

青龙杂交斑环境适应性强,适宜在水泥池、高位池塘以及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生产;此外具有生长速度快、育苗难度降低、养殖成活率高的特点,杂种优势明显。

■红龙杂交斑

红龙杂交斑

红龙杂交斑:石斑鱼杂交新品系

以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母本,以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父本,通过杂交而得到的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子一代。

红龙杂交斑生长速度快,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母本赤点石斑鱼,0.5-1龄鱼体长日均增长0.07cm,体重日均增重1.3-1.9g;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生产中表现为育苗难度低、养殖成活率高,养殖效益好。

■青红杂交斑

青红杂交斑

青红杂交斑:石斑鱼杂交新品系

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母本,以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父本,通过杂交而得到的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子一代。

青红杂交斑具有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杂种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

1.抗逆性强,养殖存活率高。青红杂交斑1龄鱼养殖成活率比赤点石斑鱼提高2倍。

2.生长速度明显高于赤点石斑鱼。4月龄鱼苗平均体重增长比父本提高1倍,养殖周期缩短,极大降低了养殖风险。

3.营养丰富,矿物质、脂肪酸种类齐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且比例适宜,具有较高食用价值。

【注:文中配图均由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提供】

养殖淡水石斑鱼鱼塘怎么设计_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_工厂化养殖石斑鱼视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