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推进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继“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教育民生政策。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具体操作是缩小由于长期历史原因造成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努力改变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校舍设备、政策措施,最终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等诸多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明确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职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定不移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重点保障农村义务教育设为政策优先事项;在脱贫攻坚战中,又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任务,致力于实现“控辍保学”。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郑重地将此列为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之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体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将义务教育列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中央加大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实施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同时带动地方投入,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在地方层面,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出台各类学校建设标准、办学标准、设备配备标准,均衡合理配置校舍、设备、图书、经费、教师等资源。推动各地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工作,指导各地科学合理配置资源,重点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近年来还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以及县城学校的建设。教育资源能够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近年来,为破解“择校”难题,推广实施学区化、集团化、捆绑式、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在招生环节,坚持就近入学、公民同招、属地管理等做法。针对义务教育的育人特点,明令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总体上看,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环境与软件建设明显改善,“大校额”“大班额”比例明显降低,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学校成为乡村最优质的建筑、最亮丽的风景线和最具特色的文化高地。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积极探索推进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设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努力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

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以来,党和国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义务教育的重点是对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即“两免一补”。从统计数据看,全国每年有超过200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政策;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实施了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校近15万所,受益学生多达4000万人。202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还有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到5元。健全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全体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现实。

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政策措施上,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特别是对农村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的培训,使农村中小学能开齐、开足课程。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校长教师交流,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其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切实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逐步提高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并进一步向边远贫困学校、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倾斜。

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之策。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相对均衡,而学校的差距主要是教育质量的差距。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育人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之一,特别是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家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始终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在更多时候,将政策重点放在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面。2021年暑期开始深入推进的“双减”工作,其根本之策也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此相应地,国家出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逐步建立了监测评估体系。

此外,强化督导评估形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激励机制。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制定标准、实施绩效问责制、运用评估手段来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有鉴于此,我国建立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迄今为止,不仅完成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国家督导检查,2017年又启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全力地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陈如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