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入源是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一名年轻农民,16岁时因意外失去右手掌,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畏艰辛、奋然向上,在全县率先探索黑山羊的养殖技术,成立集研究开发山羊品种改良、生产、繁殖及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当地300多名残疾人、1500多名贫困户养殖黑山羊脱贫致富。曾荣获 “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2019年5月,他作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一、身残志坚,“80后”小伙当上“羊倌”
2009年,国家出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借此东风,刘入源敏锐地发现养殖山羊的商机,结合当地农村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筹集3.5万元引进31头隆林黑山羊,在长江村创办博白县第一个种羊场——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和技术,短短一个月内,羊一只只夭折了。
刚创业就遭此打击,刘入源偏偏不信邪,他迎难而上,四处走访学习养殖和防疫技术,借了3万多元再次引进31头羊。他把床搬到羊圈里,几乎与羊形影不离,割草、防疫全部亲力亲为。白天,羊吃东西,他就蹲在旁边看,观察记录它们的神态动作;晚上,羊休息了,他也睡在旁边守着,继续观察和照顾它们,经过一次次尝试,他终于破解规模养羊的难题。2011年,他又投入80万元引进努比亚种羊,并进行品种改良。改良后的山羊,个体大,抗病力强,更容易养殖,收益也更大。
2014年,刘入源的种羊养殖基地被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确定为全区标准化种羊示范基地。现在,已经发展为集研究开发山羊品种改良、生产、繁殖及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300多亩,拥有努比亚种羊3200多头,存栏肉羊500多头,草场400亩,实现年产值500多万元。
二、创新模式,带领乡亲一起“发羊财”
刘入源以农家党校、养羊协会和协会党支部为依托,启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进国外努比亚山羊良种,在博白县推行试点养殖。公司主要采取托管供养模式,让贫困户将种羊寄养于公司基地或养殖大户,由村委会统一监管。公司无偿提供技术、药品、饲料、疫苗等服务,并每年抽取1%左右的利润分红给村委会。这种“联户寄养、利益共享”模式,不仅让贫困户发家致富,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从此,刘入源从“羊倌”变成了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那林镇六厘村55岁的残疾人宾仕强,原来家里很贫穷,2014年底获得刘入源资助14头种羊进行养殖,如今已发展到80余头;那林镇太平村有个贫困户叫李成德,他找到刘入源说想学养羊,刘入源以50元的总价“卖”给他价值近万元的3头种羊,还手把手教他养殖,现在的李成德盖起了小楼,娶妻生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三、多管齐下,为精准扶贫开“造血”良方
在刘入源的带动下,黑山羊养殖成为博白县的特色扶贫产业之一,2017年入围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博白县的19个镇、29个行政村的农户参与黑山羊养殖,养殖户年增收达到2万元以上。
为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刘入源牵头成立黑山羊养殖合作社,打造“努比亚富硒羊肉”和“雪花羊肉”两个知名品牌。合作社社员,按照公司规范化流程养羊,在出售成品羊时均可以免费使用品牌,进一步提高商品价格,增加收入。
刘入源积极参与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2018年2月,在广西科协举办“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培训工程”首场培训班上,他给学员们介绍当前先进的肉羊养殖模式和发展趋势,并从品种选育、病害防治、饲养技术等方面传授科学养殖知识。培训期间,他还带领全体学员现场参观自己创办的标准化现代养羊场。
2016年底,作为江宁镇长江村养羊协会支部书记,刘入源加入自治区残联的“残疾人阳光扶贫项目”,承诺一年带领100名残疾人致富。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做到第四期,已成功带领几百名残疾人脱贫致富。
四、产业融合,走好可持续性扶贫之路
刘入源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为更好地履职建言,反映基层社情民意,“两会”召开前,他走村串户,召集养殖户、贫困户一起座谈,倾听社情民意,收集一手资料。参加“两会”分组讨论期间,他提出“扶贫不能把产业硬塞给农民”和“司法机关要加大乡村司法和普法力度”等观点,得到许多代表支持。
如今,博白县委、县政府和刘入源的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计划在发展江宁养羊基地的基础上,在旺茂镇规划建设一个集养殖种羊、种植牧草、饲料加工、肉羊深加工及冷冻于一体的占地300亩养羊基地,建设3万平方米羊舍,养殖努比亚山羊种母羊7000头、公羊5000头,计划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同时,在江林镇、那林镇建设两个基地,引导一大批农户、贫困户入股公司基地养羊,并辐射带动基地周边乡镇自主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