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五指河畔向北而行,梯田层层,绣球开正艳。这里是承留镇张河村,一簇一簇的绣球花缀在半山腰,就像一张张笑脸幸福绽放。放眼望去,群山环抱,绿意正浓。微风徐来,空气中弥漫着绣球花的阵阵清香。

这里曾经一处处撂荒的山坡,如今能披上美丽的外衣,离不开村里的80后姑娘成文鹏。

“浇水要注意,每一株都要挨个儿浇透……”成文鹏一边忙活着,一边细致地交代着干活的村民。“这一株株花苗都是我的宝贝疙瘩。”

成文鹏打小在张河村生活,二十刚出头就外出打工。经过在南方几年的辛苦打拼,成文鹏回到济源创业,在城区经营了一家花店。得益于南方先进运营理念的浸润,加上成文鹏不怕困难摸索前进,小生意越发红火起来。

成文鹏并没有因此满足。凭借多年在鲜花行业摸爬滚打的经验,她敏锐地感知到本土市场的缺口。如何让绣球、百合等鲜花在济源的土地上扎根生长,成了成文鹏的心愿。

2015年,不安于现状的成文鹏再三琢磨后,决定从商场转战回老家,承包土地当“花农”。

得知她的心思,父母不解:“跳出农门不易,一个女孩子又何必再回村里讨苦吃?”最后,成文鹏还是选择了坚持,她要做给父母看。

回乡搞花卉种植的主意可不是成文鹏拍大腿想出来的。

张河村北邻山西阳城,西接王屋林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成文鹏的记忆中,幼时张河村的热闹、繁华程度不亚于城区的集贸市场。

“说不定能借此机会使家乡变漂亮,顺势还可以发展乡村观光旅游,让老家恢复曾经的人气,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成文鹏动了心思。

“这个想法好。”张河村党支部书记贾占全听了成文鹏的想法后连连称赞。他认为,农村经济要想大发展,必须得有产业带动。

为了使鲜切花种植项目尽快落地,张河村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帮扶下,迅速成立了鲜切花生产加工创新科技团队。成文鹏带头组织大家伙儿多次到山东、江苏、云南等地学习考察,再三考虑选择绣球、北美冬青等花卉作为首批培育品种。

绣球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要求。成文鹏专门请专家来检测土壤,并施有机肥,一步步做好基础工作。

看着现在初具规模的种植基地,成文鹏感慨万千。对她而言,种下的不只是花苗,更是挑战和希望。

靠着一股闯劲儿,成文鹏走了过来。

2019年,成文鹏首次定植少量绣球花苗进行测试时,恨不得一天24小时住在地里照料。

花苗由低长高,花朵由小变大,花色变绿变粉变蓝……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让人惊喜万分。

当第一朵绣球花绽放在张河村的土地上时,成文鹏忍不住发朋友圈“炫耀”了一番。

现在,依托张河村的花卉种植基地,成文鹏不仅通过自己的花店卖鲜切花,还给一些鲜花经销商和园林部门等供货,平时也会教顾客如何养护鲜花。一条龙的服务让她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绣球种植技术_种植绣球致富_致富种植绣球怎么样

“绣球是多年生植物,花期从5月持续至12月,人力投入较少。北美冬青属于新兴树种,挂果期从10月持续至来年5月。两种植物都适合做鲜切花和盆栽,不愁销路。”成文鹏对基地的前景很看好。目前,她承包了40亩地,种植绣球3万多棵、北美冬青2000多棵,预计年产值能达到110万元。

“从我提出回乡投资意向到种下首批花苗,再到现在首期花开,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成文鹏说,产业的发展要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基地建成后,成文鹏就雇用了附近的一些村民来帮忙照料。“这20余名工人大多是50周岁以上的剩余劳动力,每日工资70元左右。”她说。

如今,成文鹏正在抓紧申请建设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设施建成后,不仅能更好地服务花卉种植基地,每年还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至10万元。未来,她还打算把村里剩下的600多亩地利用起来,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民一起发展花卉种植产业。

成文鹏将花卉种植基地的名字正式注册为观花坪花卉基地,其中“观”字取义“又见”。站在熟悉而又陌生的五指河畔眺望,成文鹏的眼中满是憧憬:未来的张河村将变成一个四季花海,再现曾经的热闹景象。

种植绣球致富_绣球种植技术_致富种植绣球怎么样

【村庄档案】

张河村是位于承留镇西部山区的一个省级贫困村,距承留镇区15公里,济源城区25公里,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全村15个居民组,324户1250人,常住人口约660人,多为老年人和儿童。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4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5户15人,低保贫困户8户27人。2017年底张河村脱贫摘帽,2019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如今,张河村旧貌换新颜,注册了“济源市五指河劳务服务公司”、五指河石磨面加工作坊项目,实施阳光兔业产业园扶贫项目,组建香菇合作社,谋划建设以白菜、洋葱、萝卜育种为主的蔬菜制种示范点,引进济源市观花坪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花卉基地项目和肖阳小杂果采摘园项目,产业遍地开花,带动周边群众及贫困户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2019年张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38万元。

【记者手记】

绣球花的花语是“希望” “团结” “圆满”。成文鹏种下的一株株花苗不仅是挑战,也是张河村的希望和未来。绣球花开,开在了张河村贫困的土地上,也开在了张河村村民的心间,给乡亲们带来了美好的希望。

成文鹏们以“花海”回报乡梓,激发了乡亲们共同振兴家园的“团结”之心。“不要救济要政策,学透政策抓产业。”这句印在张河村党建主题公园墙面上的宣传标语,更像是张河村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态度和决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