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垦科学院自主培育的丰产优质加工番茄新品种垦番1708,其果实个头大小均匀、耐压力好、产量较高等特点突出,得到种植户的好评。(受访者提供)
新疆网讯(记者江斌伟)近日,新疆农垦科学院自主培育出3个丰产优质加工番茄新品种,分别为新番64号、垦番1802、垦番1708。其中,具有高产、优质特性的垦番1802亩产达到了13.34吨。这些优良品种为新疆加工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种业被称为农业“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十四年间,新疆科研人员在田间种植、评价鉴定和筛选,从千余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性状表现综合优秀的加工番茄新品种。1月18日,记者连线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特种经济作物研究室研究员李艳,探寻新疆加工番茄品种迭代更新背后的故事。
打地基精心选择育种材料
“育种材料是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这十几年时间里,我们像盖房子一样,精心培育好的建筑材料。”谈及新品种的选育过程,李艳打了个比方。
2007年以来,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特种经济作物研究室致力于加工番茄育种研究。
一个新品种从培育到推广种植,需要8年甚至更久。科研人员从千余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的加工番茄新品种新番64号、垦番1802、垦番1708就是佼佼者。
新番64号,中熟品种,果实较大,果肉坚实,抗裂、耐压,丰产;垦番1802,中熟品种,大小较均匀,坐果好,丰产潜力高;垦番1708为中早熟品种,果实卵圆果,大小较均匀,坐果很好,成熟较集中,果实硬度和田间耐贮性好,田间抗性好。三个新品种均适合机械采收。
“新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李艳说,通过10个优势组合在中粮屯河种业基地示范种植,产量与加工品质指标表现优异,亩产11.8吨至12吨。其中,垦番1802亩产达到13.34吨。相较而言,目前加工番茄平均亩产约8吨。
新疆加工番茄种植与加工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品种依靠引进,亩产最高约6吨。在科研人员等多方努力下,目前多数主栽品种被新疆自主培育品种替代。
品种迭代更新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让原料产量和品质有了很大程度提升,还进一步降低加工企业料酱比和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砌墙面集成创新寻求突破
“集成创新才是新疆加工番茄产业未来的方向。我们在‘一粒种子’上下足功夫,就像是用一块块砖把墙面垒扎实,不断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李艳说。
当前在新疆种植的番茄品种中,缺乏品质优良的极早熟、早熟品种、专用品种。科研人员培育新品种的主要目标是高产、高黏稠度、高固形物含量、适合机械化采收。
“十四五”时期,种业是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目前,《新疆现代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为构建现代种业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这几年,依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五”农业科技攻关课题《加工番茄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创新》科研经费支持,李艳团队采用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最终选育出适合新疆种植的一组优质新品种。
经过“十三五”的攻关,科研人员创制了一批具有育种价值的新材料,番茄红素含量达到18.3-27.0mg/100g(一般情况是12-13mg/1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7.0%-7.9%(通常情况是4.5%-5.5%)。
此外,培育的新品种最重要的是加工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突出,新番64号、垦番1802、垦番1708分别为5.3%、5.7%和5.4%,比对照品种H3402的5.1%,高出3.9%至11.7%,实现了“高产”与“优质”的协同提高。
李艳解释,原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减少每生产一吨番茄酱15%-20%的原料消耗。新品种全面推开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观。
数据显示,2019年,新疆加工番茄种植面积50万亩,原料总产388.4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新疆加工番茄种植面积增至64.9万亩,原料总产508.9万吨,发展态势良好。
筑屋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如何推介优良加工番茄新品种,发挥品种对产量和品质的最大化价值,科研人员不遗余力,李艳把这个环节比喻为“筑屋顶”,让新品种落地、开花、结果。
多年来,李艳团队的育种紧跟市场走,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农户的需求不断做出调整,根据加工番茄原料产区布局,将近5年来最新选育的5个适宜机械采收的加工番茄优良新品种在南疆等地示范推广,当地种植户实现增收,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李艳说,新番64号等新品种在南北疆加工番茄原料产区经过5年适应性测试,果实个头大小均匀、耐压力好、产量较高等特点突出,得到种植户好评。
加工番茄的主要用途是送入加工厂生产番茄酱,另有番茄干、番茄粉、番茄红素等产品。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番茄酱生产和出口基地,生产的番茄酱90%用于出口,出口量约占全国的70%。
李艳认为,加工番茄取得长足发展,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优质番茄品种生产出高品质番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彻底打开“卡脖子”的枷锁。
李艳说,“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加大科企合作力度,培育出综合性状更佳的加工番茄,推动番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加工企业的发展和广大农户的日子都红红火火。”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地点:新疆国际会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