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全民

通讯员高明浩

智能控温、控湿、控光……在高淳区东坝街道沛桥村蘑菇产业园内的南京闽绣菌业有限公司培养室内,现代化的培育生产模式让人眼前一亮,晶莹剔透的绣球菌宛如一朵朵盛开的白色绣球花被整齐地码在架子上,惹人喜爱。

绣球菌是近年研发的珍稀食药两用菌,其肉质脆嫩、口感佳,含有大量的β葡聚糖、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有“万菇之王”“阳光蘑菇”之称。正是看中了绣球菌的市场前景,东坝街道沛桥村在发展原有草棚蘑菇种植的基础上新建智能化蘑菇生产厂房,并引进南京闽绣菌业有限公司入驻。

“绣球菌是世界上唯一的阳光蘑菇,它每天需要10个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而且要保持20℃左右的温度,种植各环节都比较精细。”南京闽绣菌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陈兰平介绍,野生绣球菌数量极少,大多长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人工栽培难度很大。为了攻克栽培技术难关,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组织研发团队进行人工栽培绣球菌,经过漫长培育驯化,逐渐掌握了高效的现代栽培技术。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闽绣菌业拥有种植厂房面积2.6万平方米,内设原材料仓库、配料间、打包间、菌种实验室、深加工实验室、百级净化无菌车间、培养室、出菇室、鲜菇包装车间等,其中培养室和出菇房160间。

记者现场看到,在闽绣菌业生产间里,水汽十足、温度适宜,每个生产车间门旁的墙上都有一个智能数字显示屏,车间里环境都是通过这个智能环境管理系统控制。

“绣球菌十分‘娇气’,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如果达不到生长条件,就会出现腐烂、畸形或者死亡情况,为此,公司专门定制了制冷机、雾化器、不同光谱的光照LED灯等现代化设备,建立起全自动调节系统厂房,实现了菌菇房温、光、水、气的精准控制。”陈兰平说,通过全自动电脑控制系统调节,模拟绣球菌的自然生长环境,进行工厂化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进入生产车间培育到采摘,绣球菌大约需要120天生长时间。这个过程中,工人们定期查看绣球菌长势,及时调节车间环境参数,生产过程循环往复,实现一年四季均可收获。

“绣球菌是一种新兴的菌种,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好,目前全国仅有6家大型绣球菌生产企业,闽绣菌业是江苏省唯一一家。”陈兰平告诉记者,通过工厂化生产,公司日产绣球菌鲜品6吨,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全年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

小小绣球菌不仅给企业带来丰厚效益,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机遇,增加了村民收入。今年53岁的沛桥村村民汤秋香就是其中一位,她每天在闽绣菌业上班,负责绣球菌鲜品整理打包,一个月可以拿4000多元工资。“原来像我们这些家庭主妇,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今在这里上班,工作不累,又能照顾家庭,非常棒。”汤秋香笑着说。

据悉,目前闽绣菌业常年聘用100多名周边村民工作,公司每年仅村民工资支出就达500多万元。

沛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绣球菌产业的壮大,按下了沛桥村产业发展“快进键”,当地通过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助力当地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从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菇海少娇羞,居然诩绣球。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政策上给予扶持、服务上提供便利,支持闽绣菌业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其绣球菌生产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年9月,该公司绣球菌还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并在不久前的首届长三角“好鲜菇”评选中获得好蘑菇金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