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如何鉴定优质项目经验_鉴定优质经验项目的方法_鉴定优质经验项目的意义

你的公司,是不是要经常出方案,做项目?是不是大部分工作,都围绕一个个小项目进行?

如果是,那么它多半,就属于“项目型公司”。

那么,项目型公司,有哪些特征?开展业务时,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斗胆把我的思考分享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关于项目型的公司,我归纳了3个比较明显的可能特征。

差异化的需求、有限度的人才和分散型的关系。

什么意思?

咱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从需求开始说起。

鉴定优质经验项目的方法_鉴定优质经验项目的意义_如何鉴定优质项目经验

差异化的需求

做项目,比起饭店,更像“上门做菜”。

什么意思?

饭店是,我就在这里,菜就这几种,你要来就来,要不来就不来。但是上门做菜,不一样。上门的厨师,是你给我菜单,我来做。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什么。

“你想吃什么”,就是差异化的需求。“我给你做什么”,就是大多数项目型公司要提供的服务。

项目型公司所面对的客户需求,往往差异化、个性化。这件事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什么呢?

好处是,差异化的需求,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来满足,特别麻烦。这为什么算好事呢?

因为麻烦,所以大公司不愿意干,不划算。反而成了大批量中小型公司赖以生存的业务来源。

比如,我们其实很少听说,微软会为某家公司做Windows的定制化服务。只要打开电脑,界面就是自己的,这个业务并非没有客户想做。那微软为什么不做呢?

因为只要这事一做,就需要投入员工,进行定制化开发,人力成本飞速提高,太麻烦。微软来做,不划算。

但软件定制化这个业务,却实实在在地,支持了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存活下来。

说到这里,可能你也有点感觉了。差异化需求的坏处,就是你的人效很难提高。

我举个例子。

假如,现在你来做一个项目,计划5个人做10个月。

做项目,总要先报价,先签合同吧。

于是,你用平均人力成本乘以时长,再加一些其他费用。就这么一算,报了个价,写进了合同。

你以为甲方会按照合同条款,严格执行,可没想到,新的需求层出不穷。10个月没做完,继续做。5个人不够,继续加。每当你提出抗议,对方却总拿尾款来压你。

埋头算算账,哎,现在撤下来,太亏了。那还能怎么办?干吧。

这,其实是很多项目型公司的真实写照,每个项目,非标性极强。

每次你试图提高人效,却总因为甲方这样那样的需求,被迫增加成本,努力大多都以失败告终。

太痛苦了。太麻烦了。能不能把个性化的要求,统统标准化,让我减少点成本?

但是,请不要嫌烦。

“麻烦”,反而可能是你的某种壁垒。因为麻烦,大公司干起来不划算,所以他们才没有涉足。

一旦某些环节,或者项目的大部分内容,可以自动化了,不麻烦了,那些大公司,就很有可能向前迈半步,用自动化的能力,替代掉你的定制化能力。

这就是差异化的需求。虽然它很多时候,是你赚不到钱的原因,但更多时候,却也同时是你活下去的原因。

那么该如何平衡呢?

或许,你可以在项目的积累中,不断做厚公司的资产。

比如,把每个项目中最优质的服务动作沉淀下来,形成一套自己的标准化动作体系,保证服务质量的底线。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模块的标准化,提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挤出利润。

但是,你可能马上就会发现一件事情:虽然我的项目经验沉淀的很到位,但我的人手,却总是不够啊。

什么意思?

鉴定优质经验项目的意义_如何鉴定优质项目经验_鉴定优质经验项目的方法

有限度的人才

有的项目型公司,员工的数量,经常不够。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举个例子,你可能就明白了。

有一家项目型公司,在招投标的时候计划投入7个技术人员。

但实际上,多余的,可投入到这个项目里的技术人员,可能一个也没有。

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多储备点人手,不行吗?

哎,不是不想多储备一些员工啊,是真的做不到。

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项目能不能中标。他也不知道,下个季度,明年,到底能接到多少个项目。

所以,保持尽量少的员工数量,等到真正中标之后再去招人,反而可能是最节省成本的办法,虽然这不太符合契约精神。

比如,悄悄地从正在进行的项目中,抽出2个人出来。再从市场上就地招5个人,凑够7个人。

但这样,就行了吗?这7个人,到岗之后,真的就能按部就班地,把这个项目给做起来吗?

可能,有点难度。临时抽调的2个人,其实还好,但刚招来的5个人,可真就对公司和项目一无所知了。

项目进度迟迟推进缓慢,甲方理所当然地认为,可能是人不够所导致的。所以,可能又会不断地发函,根据合同条款,请求加人,否则影响项目正常进度,就考虑予以罚款,或者扣除尾款。

那还得了?所以,只好再去招几个人,或者再从其他项目里,抽几个人过去。

就这样,不断地不断地把人投进去,但项目进度却迟迟赶不上计划。恶性循环。

说到这,你可能也发现了。项目型公司,对人的依赖性很高,但你又不能贸然多招人。

因为项目型的公司,收入又是不稳定的,是和项目数量和合同金额密切相关的。

不同于项目数量、客户数量稳定的大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实际的生存情况,就是这样的。

市场好的时候,项目多了,固然不算坏事。可人不够,忙不过来。

市场不太好的时候呢?比起项目数量,人又太多了,人力成本几乎摊不下来。

怎么办?只好不敢多养人,因为怕他没项目可做,消耗太多资源。

但是一不养人,项目多了之后,有没有足够的人去应对,又得从正在进行的项目抽人,再不行就只好临时去招人。

很多项目型公司,就一直在这两种状态中,来回摇摆。

这,就是有限度的人才。

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办法?

除了建立更稳定的客户关系,让项目数量更加可控、可预期之外,或许,你还可以试着,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外包体系,签订更加宽松,但是更加长期的合约。

好吧。差异化的需求,有限度的人才。这可能是项目型公司在发展初期,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现在,假如你想要扩张自己的业务范围,可能又会遇见一个问题:自己的业务,很难扩张出一个大概的地区范围。

为什么?

鉴定优质经验项目的意义_如何鉴定优质项目经验_鉴定优质经验项目的方法

分散型的关系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关系网络。它们互相分散。

而分散型的关系网络,也是很多项目型公司不断获得项目,赖以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什么意思?

项目公司,有很多做的都是B端生意,需要积累足够的信任,才能把客户谈下来。想要搞定他们,并不容易。

因为B端生意的决策代价,特别高。如果你的工厂采购了一款很贵的设备,但买来发现自己用不上,预算和钱都给出去了,计划里应该有的效益没跟上。这代价,就太高了。

而当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定了几家本地企业后,到隔壁市区一看,你可能会发现:相同的方法,完全行不通。

因为那家客户的周围,可能又围绕了他们当地的项目型公司,而你很难竞争得过他们。

这,就是不同地区、互相分散的关系。

换句话说,很多项目公司做的,其实是“地头蛇生意”。

这并不是贬义。正是多年来和客户的合作和沟通,让他不断积累足够的信任,维护了足够多的关系,形成了天然的护城河。但他自己,可能会有一点误会。

什么意思?

我见过一些项目型的公司。当自己在某个地区做得不错的时候,他可能会倾向于认为:如果细究原因,自己的规模和成就,可能20%靠关系,80%靠产品和服务。

但,真的是这样吗?

要是你的产品和服务真的那么好,为什么你不去服务全国的客户呢?

所以,如果当你试图进入其他地区的市场,但发现自己进不去的时候,你心里就应该有一个大概的结论。

自己的项目型公司,能做到这个规模,可能一多半是靠关系。

正是这样分散型的关系,带来区域性的保护,别的企业很难进入。这就是项目型公司的第三个特征。

可是,如果就是想要做大,该怎么办?

这就是做面粉厂和做面包店的区别了。

面粉厂,生产面粉这种标准化的产品,生意规模可以做到很大。但与此同时,可替代性也很强,不够安全。因为只要有一天,客户们发现有更物美价廉的选择,就会很果断地更换面粉。

面包店,服务属性更重,更安全。只要你认真服务好周围几公里范围内的客户,就能几乎一直活下去。但与此同时,也注定做不大。

这里的面包店,在某种程度上,就像项目型公司。

想要做大,那就要往“后”走,往产品走,往生产端走,更标准化。这样,你就会逐渐摆脱项目型公司的限制,有机会接触到更大的市场。

但与此同时,也会面临更加残酷和惨烈的竞争。

最后的话

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有优势必然有坏处,而劣势也未必没有好处。

今天介绍的项目型公司的3个特征,也是如此。

因为这些特征,你可能很难做大规模,也很难上市。

但与之相对的,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你才能安全地存活至今。

某些让你感到痛苦的地方,恰恰可能也是你赚钱的原因。

比如,甲方需求五花八门,但又不得不满足。又比如,员工数量总是和项目对不上。

或者,关系分散,很难扩张,获得增长。

这时候,你就要再次做出选择:是接受现状,在这个生态位里做到最好,还是选择更换生态位,向后走,去做面粉的生意。

而无论如何选择,本质上都是在不断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积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希望能给正在思考的你,带来一点启发。

祝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