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市民晚饭后的生活大都被电视剧占据,而莱芜寨里韩王许一些村民却选择了另外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到村里蒜黄养植棚内割蒜黄,在60平米左右的蒜黄棚里有说有笑5、6个小时挣70多元钱,比单纯种庄稼收入还高。

莱芜寨里镇生姜大蒜种植的历史已有上百年,在此地随处可见各家各户用来存放井窖,在家家户户的院内,可以看到编好的大蒜一串串挂在墙上,寨里镇和周边的杨庄镇、羊里镇村民大都以姜蒜作为家庭生活的来源,代代沿袭着,但姜蒜的价格具有不稳定性,村民的收入也是浮浮沉沉,难以保证。而近几年来,寨里镇韩王许村的很多村民也不再因为大蒜的价格不稳而发愁,因为他们在搭理完地里农活之外,有了一份“兼职”,那便是割蒜黄,他们的老板之一,是自2013年开始用大棚养植蒜黄的朱甲圣。

走进朱甲圣的蒜黄养植大棚区,给人第一印象的是他所用的大棚与常见的蔬菜种植大棚不同,长17米的大棚外部喷上了水泥浆,只留两侧各一个小门,像这样一座约60平米的蒜黄养植棚,朱甲圣建了26个,占地4亩左右,其中18个正在使用。“养植蒜黄用地少,通过流转一部分土地,加上自家的人口地,都用来养蒜黄了。”2013年,整日里和妻子靠种姜蒜生活的朱甲圣看到周边有人养蒜黄收入不错,便和妻子商量能不能自己也干这个。

东家凑、西家借、银行贷,朱甲圣把全部精力都投进了蒜黄养植大棚,可产量一下子多起来,朱甲圣就需要人帮忙收割,养植初期的摆蒜也要人手,于是,朱甲圣便到村里找来几位村民帮忙,时间久了便有个别村民负责联系其他村民到棚里干活,朱甲圣便为每一座棚固定一位总负责人,负责日常管理。“一般都是夜间割蒜黄,这个时间大家基本上都忙完地里的活回家了,在帮我割完蒜黄的同时,也能有些收入”。

朱美香是寨里镇大渔池村村民,和附近村的村民一样,平日里靠种地为生,家里主要种姜蒜,往日忙完地里的活吃过晚饭,都是和邻居张家长李家短的拉闲呱,自从跟着邻村的亲戚到蒜黄棚里割蒜黄之后,朱美香每天干完农活都会到棚里“兼职”。“一般一个棚从摆蒜到割蒜黄再到清底需要7、8个人,完成一个棚总共有450块钱收入,我们几个人按工分配,一天下来也就干5、6个小时,能拿70多块钱。”朱美香告诉记者,在蒜黄棚打工基本不耽误地里的活,而且蒜黄天天都割,靠住干,一年也能收入几千块钱。

韩王许村养植蒜黄,用的是井水,养植过程中不需要任何的肥料和药物,而且水是循环使用,没有异味,收割好的蒜黄销往安徽、德州、徐州等地,而且天凉之后产量会增高,“一个棚大约收获两千斤左右,冬天收获会更多一些,一般一季蒜黄从摆蒜到割完蒜黄需要十六七天,我现在的大棚量可以保证天天收割,一年养十季左右,光大蒜一年就需要三百吨左右,除了雇村民割蒜苔,他们的大蒜也会收购很多。”朱甲圣给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村民到蒜黄棚打工,一年光人工费就需要支付15万元左右,按照一个人工干半天70元计算,一年可累计实现2000余人次增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