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是市场上比较畅销的蔬菜品种 [1] 。 近年来,由于大棚栽培成熟期可控、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大棚栽培黄瓜已成为各地黄瓜种植的主要模式。
在大棚黄瓜种植期间, 常发生很多病虫害,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前期做好田间管理,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 但病虫害发生时应及时治理,以提高黄瓜产量与质量,增加种植户经济收益。大棚黄瓜生产中常见病害有黄瓜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及炭疽病等 [2] ,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这几种病害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化学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就是利用农业生产中各种技术措施,创造有利蔬菜生长、不利病虫繁殖的条件,从而达到防治或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
1.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 可以代替或减少农药的使用 , 避免和减轻农药带来的残毒和环境污染, 这是病虫防治的重要途经,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 。 因此,在购买种子时应尽量选用兼抗品种或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以消除表面及种皮内病菌。
1.2 培育无病虫壮苗
采用漂浮育苗、无土基质穴盘育苗、营养钵、地热线育苗、嫁接育苗等方法。 如用冬瓜、黑籽南瓜可以作为黄瓜嫁接的备选抗病性 瓜类砧木。 注意做好苗床和种子消毒,利用风、水、筛等办法精选种子,去掉病虫种子;用 52℃ 温水浸种,可杀死很多病菌。 苗期要注意加强管理,增加光照、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保温防寒及时间苗、排苗,保幼苗齐、均、壮。
1.3 加强管理
黄瓜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天气转暖气温逐渐回升, 管理不当使其出现高温高湿的环境而造成。 因此加强对大棚的管理是预防黄瓜病害的主要措施。
1.3.1 合理施肥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为宜,改善黄瓜生长环境,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后再使用,氮、磷、钾肥要合理使用,氮肥过多枝叶繁茂易生病虫。
1.3.2 合理农事操作 适当多中耕, 提高土壤透气性,使根系茁壮,增强抗病力。 另外,推广深沟高畦、双行栽植及合理密植(密度大病虫危害严重),均能减少病虫危害。
1.3.3 控制湿度和温度 在晴天的早晨或上午浇水,浇后闭棚升温至 33℃ ,保持 1 h 后放风。 白天温度保持在 25℃~30℃ ,夜间温度保持在 11℃~13℃ ,高于 31℃ 时就应放风,先开顶风,春季气温高时结合放腰风。 白天相对湿度保持在 75%~80% ,有利于黄瓜光合作用。 夜间相对湿度保持 80%~85% ,可减少养分消耗,抑制病菌侵入。
1.4 清除病源
对发病重的大棚应及时清除病株, 带出棚外集中烧毁, 并及时喷施护树大将军减少病菌的重复侵染。 田间杂草最好人工铲除。 黄瓜生长季节结合整枝、整蔓及时拔除病株, 摘掉病叶, 有利通风透光,将发病黄瓜的叶、 茎及时摘除, 可减少病原物再次侵染。 在黄瓜收获时, 遗留在地面上的病残体、 杂草、 腐烂茎要集中烧毁或者带到田外深埋, 减少越冬病原物。
1.5 实行轮作
实行轮作不仅有利黄瓜生长, 而且可减少病虫基数,恶化害虫食物条件,是防治病虫害非常有效的办法。 如茄果类、豆类、瓜类之间试行轮作可有效控制枯萎病、疫病等为害。
2 生态防治
通过控制大棚温湿度来预防病害的发生, 日出后使棚温迅速上升至 25℃~30℃ ,湿度降低到 75% 左右,下午及时放风,使温度保持在 20℃~25℃ ,湿度降到 70% 左右。
此外, 还可在夏季蔬菜换茬间隙, 深耕后灌足水,盖上塑料薄膜进行高温消毒,可使土层 10 cm 处最高温度达 70℃ ,能够杀死大量病菌。
3 物理防治
用温水浸种, 消除表面及种皮内病菌。 此外,夏季深耕可促进病株残体、 菌丝、 菌核、 虫卵在土壤中腐烂, 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 一般要求每次收获后深耕 40 cm , 借助自然条件如低温、 太阳紫外线等, 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 冬天翻地也可冻死虫卵和越冬幼虫。
4 生物防治
积极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在生产中尽可能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粉尘剂、烟雾剂等,将土壤、种子处理和药剂喷雾、喷粉、熏烟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5 化学防治
5.1 黄瓜霜霉病
霜霉病是黄瓜主要病害之一, 发病初期可用72% 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72.2% 普力克水剂400 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7~10 d 1 次,轮换使用,连续2~3 次。 此外,发病时也用 50% 菌成对水 2 000 倍液喷雾,病重地在 3~5 d 重复喷一次。 春季育苗时要随时注意观察育苗畦的病情, 可以按照每亩喷布 6 kg百菌清粉剂或用 600 倍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施防护。
5.2 黄瓜枯萎病
日光温室黄瓜从幼苗到成株都有发生, 尤其在结果期发病较多。 苗期发病,茎部变褐缢缩,萎蔫而死。 成株发病, 有的叶片出现网纹状, 有的叶片正常即萎蔫, 开始早晚正常, 数天后不能再恢复而枯死。 潮湿时茎部半边纵裂, 上面有红色霉状物, 割开根茎可发现维管束已变黑褐色。 枯萎病的发病温度为 8℃~34℃ ,土壤 pH 值为 4.0~6.0 。 在防治上可以用恶霉灵、氯溴异氰尿酸等进行灌根。
5.3 黄瓜白粉病
白粉病为害植株地上各部分,但以叶、蔓受害为主。 初期叶片两面出现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 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小黑点。
黄瓜白粉病在防治上可在发病初期用天诺颗粒丰杀菌型对水 1 000 倍液喷雾, 间隔 5~7 d 喷一次,重复 2~3 次即可。 或用农抗“ 120 ” 100 mg/kg 及植物防病膜剂—高脂膜或京 2B30 的 50 倍液喷雾。 也可用咪酰胺、氟哇唑等进行喷雾。
5.4 黄瓜炭疽病
黄瓜炭疽病暴发时成株期叶片病斑近圆形,大小不等,初为水渍状,很快干枯成红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常几个小病斑连成一个不规则的大型斑,病斑上轮生黑色小点。 干燥条件下病斑开裂、穿孔。 茎上灰白色病斑至深褐色,稍凹陷。 果实发病,发生圆形淡绿色凹陷斑。
防治上, 一是采用烟熏法或喷粉器或喷雾喷粉机预防,选用 45% 百菌清烟雾剂,每亩棚田用 250~300 g ,暗火点燃后闭棚熏 4~6 h ,每隔 10 d 熏 1 次;二是喷雾防治, 可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或 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间隔期 7~10 d ,连喷 2~3 次。
5.5 黄瓜疫病
黄瓜疫病的防治可在育苗前对苗床进行处理,每 1 m 2 苗床用 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 g 与土拌匀撒在苗床上, 定植前用 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750 倍液喷施地面。 发病初期,可用 72.2% 普力克水剂 600~700 倍液、 50% 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等喷洒。
5.6 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的防治: 一是定植前对苗床进行喷洒,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植无病幼苗;二是蘸花或涂花时带药防病, 如在配好的 2 , 4-D 或防落素溶液中加入 0.1% 的灭霉威; 三是在浇膨瓜水前一天至棚内灰霉病始发期及时喷洒上述农药防病; 四是为了不因喷洒农药增加湿度,可选用 10% 灭克、 5% 百菌清、 10% 灰霉灵等粉尘剂,每次每亩使用量为 1 kg ,于傍晚喷撒;五是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选用 10% 速克灵每次每亩使用量为 250 g ,于傍晚烟熏 [4] 。
5.7 细菌性角斑病
常与霜霉病等混发。 叶片病菌侵染后,初生针尖水浸状斑点, 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 扩大成多角形,黄褐色,周围有油渍状晕圈。 棚内湿度大时,叶背面常见乳白色菌脓, 菌脓干燥后形成一层白色薄膜或白色粉末,不同于霜霉病和白粉病。 病斑于后期开裂穿孔。
细菌性角斑病可用 20% 的一铜天下 1 000 倍液或 86.2% 铜大师 1 000~1 400 倍液等防治,另外还可用可杀得、甲霜铜 600 倍液等。
5.8 黄瓜黑星病
病菌主要侵染黄瓜的生长点, 防治上一定要对种子做好消毒工作,还要对棚室消毒,熏棚灭菌。 利用药剂进行防治,可选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等进行喷布。
5.9 其他病害
黄瓜菌核病可在发病初期, 及时用 50% 速克灵1 5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 5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 发现黄瓜蔓枯病病害时应立即喷布50% 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 70% 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连续喷 2~3 次。 防治黄瓜猝倒病应优先选用高效无毒杀菌剂,如浓度为 80% 的大生 M-45 混合浓度为50% 的多菌灵 600 倍液依照 1∶1 的比例进行混合 , 连续喷洒 2~3 周 , 能有效防治此病。
薄丽秀[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