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在决战贫困、迈向小康的征程中,安定区内官营镇坚持因地制宜、产业进村、扶持到户,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发展步履铿锵。
在内官营镇东岳贫困片区,更是一番蓬勃景象,这里百花竞放、香气四溢,引来了众多蜜蜂嗡嗡吟唱,翩翩飞舞,在花海中纵情嬉戏,给勤劳的养蜂人带来致富新希望。
与蜜蜂结下不解情缘。走进南阳村四社的杜兵川家,一阵蜜香扑鼻而来,46岁的杜兵川正蹲在厅房台子上检查蜂箱。
“养蜂不是懒人活,得手脚勤快些才成!”他说,眼下是蜜蜂的繁殖、育王、分蜂、采蜜的高峰期,要随时观察和处理好蜂场,杜兵川说起养蜂头头是道,从16岁开始到现在,他已养蜂30年,从最初的一窝到今天的150箱,从第一次几十元的收入到现在每年六七万元,他是尝到了甜头,实现了稳定脱贫,现在,他还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
天然百花是蜜源保障。南阳村位于安定区南部山区,海拔2300米,这里气候宜人、水草丰茂,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大力实施,使这里的环境明显改善,成了“天然花谷”,漫山遍野的野生植物为蜜蜂采蜜提供了纯天然的野生花蜜源泉。这里所产蜂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亦可作为药用,营养价值更高,价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每斤3元到现在的每斤100元左右,将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
边养边学,技术共享。杜兵川看准了养蜂这条路子,先从同村养蜂老人常玉山处购回一窝蜂,边学技术边练手,当年就把蜂群扩大到10窝。小试牛刀后,杜兵川心里有了底气,他说一定要把养蜂做成他一生的事业。
但是要发展还需要技术和经验,他多形式学习养蜂知识,近三十年的琢磨,他已熟练掌握了人工培育蜂王、蜜蜂管理、分群并群等技术,蜂蜜产量逐年提高。因为养蜂得法,杜兵川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积极向前来“取经”的群众传授养蜂技术。
项目支持,带动贫困户脱贫。今年5月,对于杜兵川来说又逢上了好政策。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项目支持下,他成立了定西市安定区兵川养殖农民合作社。按照“政府投入、集体所有、主体经营、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的经营模式,先后投入资金18.5万元,为东岳贫困片区19户贫困户投放185箱蜜蜂,带动贫困户发展“甜蜜”产业。
“蜂如兵川”,他的事业还在发展壮大......乐观、勤劳的杜兵川满脸微笑着说:“如今养蜜蜂,有了政府的帮扶,我们不用再担心销路和技术,虽然辛苦一点,但心里很踏实,这日子过得真是比蜜还要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