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
菇
县食用菌协会会长夏金仓,经过30多年的默默耕耘和坚守,打造了一个在江淮之间家喻户晓的蘑菇王国,他始终是我县及周边地区食用菌产业的“领头羊”,让小小蘑菇撑起农民群众的致富之梦。他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安徽省食(药)用菌产业技术扶贫先进个人”“庐江县产业扶贫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食用菌行业
争推“蘑菇大王”
上世纪80年代初,夏金仓是庐江县栽培食用菌发家致富第一人,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食用菌制种及栽培技术。
尤其在近年来,他采取“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广泛开展科技普及,带领协会按照“科普前沿化、生产生态化、管理标准化、监督规范化、服务多元化、经营品牌化、提升信息化”的发展构想,使食用菌协会一步步发展壮大,积极开发新品种新技术、不断进行科研开拓,引领协会企业先后注册了润罩、皖中、中发鑫等商标,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并制订了食用菌产业地方标准,选育出“黄山盆景灵芝”“平菇皖江巨平”等一系列新品种。
夏金仓先后组织编写了“黄山盆景灵芝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生态循环经济实用技术研究与探讨”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论文,并拥有和转化了10多项技术成果。他自己探索的一项新技术“一种米饭培养基制作母种的新方法”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
在夏金仓多年带动下,我县建成食用菌专业村50多个,发展10亩以上园区100余个,总面积累计达2万亩,菇农1万户,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目前全县基地规模已达到年2.5亿盘(袋),产量达23万吨,创产值22亿元,成为我县最具优势和特色、农民从中受益最多的立县支柱产业。与此同时,食用菌种植还延伸到芜湖、马鞍山、六安、安庆等周边地区,带动辐射5万多农户,广大种植户都亲切地称夏金仓为“蘑菇大王”。
带动食用菌产业
向新技术推进
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增加产业链效益,夏金仓积极联系安徽大学、安农大等科研院校,开发出“长稻草麦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箱式栽培黄山盆景灵芝技术”、“食用菌废料二次利用熟料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等多项技术成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个又一个成功接踵而来,协会陆续开展了吊袋栽培毛木耳技术、稻草栽培秀珍菇技术、废菌料栽培鸡腿菇技术、锯末栽培金针菇技术等4项技术攻关研究,在取得论证后广泛加以推广。特别是稻草栽培秀珍菇技术的研发为促进生态农业循环,减轻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7年2月,夏金仓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同安徽农业大学食用菌专家组李纯一行就食用菌生态循环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使食用菌生态循环项目在协会所属企业朱中文家庭农场落地开花。他研发的皖江巨平等多个品种在本地不仅适应性强,口感好,而且比同类产量高出30%,现已成为庐江周边地区的主打品种,菌种销量也跃居全省总量的40%,真正实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增效、带动产业脱贫的目的。
近年来,夏金仓带领协会累计举办各类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和科普活动46期,免费为会员发放技术资料18000余份,带动周边农户不断以新技术种植食用菌达13万平方米,每年消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5000多吨。他领导的协会也因此荣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奖先进单位,安徽省示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排名第一的殊荣。
不忘初心助扶贫
带领村民共致富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找到幸福感,在扶贫路上,夏金仓率先垂范,一马当先,以协会为载体,通过协会带会员,会员带贫困户,把精准扶贫作为协会的重要任务付诸实践。
协会组织两个下属企业先后建立了庐城镇八里扶贫产业园和郭河镇马塘村食用菌扶贫产业园。这两个基地是扶贫就业型生产科普示范基地,吸纳56户贫困户就业,实行“统一购置原料、统一培育菌种、统一制作菌棒、统一品牌销售、统一贫困户管理”的五统一经营模式,生产具有高附加值营养的香菇、秀珍菇品种对园区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使每个贫困户年收入最低不少于2万元。
庐城镇新桥村特困户刘义兴提起夏金仓深有感触:“为了让我们学到真本领,少承担风险,多赚钱,夏会长可没少花精力。”种植食用菌之前,刘义兴心怀忧虑,一边想通过食用菌生产脱贫致富,一边又怕失败亏了本。在了解到他的想法后,夏金仓把他请到协会基地,手把手地教他做了1000多个菌包,待菌丝长好满袋后,夏金仓将这批价值5000多元的菌包无偿地捐赠给了他,在他出菇获得了首批5000多元的本金后,夏金仓又建议他将这笔钱以“滚雪球”的方式再扩大生产,在确保他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前提下摆脱了贫困。
▼
▼
记者/巢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