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从贵州山沟沟里走出来的李子比有‘水果钻石’之称的车厘子身价还要高!”贵州大学精品水果产业团队地方名李团队负责人陈红副教授熟练地将色泽饱满的李子掰成两半,向笔者展示李子金黄色的果肉,自信地笑着说。
贵州大学精品水果产业团队是贵州省首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包含猕猴桃、地方名李、特色樱桃和葡萄柑橘等几个分团队。
团队由潘学军教授领衔,龙友华教授、文晓鹏教授、陈红副教授为分团队负责人。团队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针对贵州省水果产业栽培技术体系转化度不够,果园技术覆盖率低等问题,在产业技术问题调查与研究、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技术指导与培训、产品商品化采收与销售等方面积极开展产业服务工作,助推贵州精品水果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一鸣惊人名李满天下
2014年,陈红初次在六马镇品尝到蜂糖李,就夸赞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李子!”那时,他就萌生了帮助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发展壮大蜂糖李产业的想法。
2015年6月,陈红帮助镇宁分析测试了蜂糖李果实品质,出具权威检测报告,并成功审定品种。2017年,陈红主动向学校及科技厅申请调配到镇宁,开展蜂糖李产业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服务。陈红恳切地说:“学习专业知识,就是为了能够造福一方百姓,这就是我的初心。”
2017年,在陈红的努力下,“镇宁蜂糖李”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同年7月,镇宁蜂糖李获“全国优质李金奖”荣誉称号,让全国学术界和行业界知晓了蜂糖李,提高了蜂糖李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近三年来,陈红为企业、果农进行果园规划、现场技术指导,开展李子产业培训及指导达3000人次以上。每一次培训,陈红都会给参加培训的群众讲述蜂糖李的种植栽培技术。培训结束后,继续深入田间地头,到蜂糖李种植基地现场操作示范如何剪枝、管护、施肥等栽培技术,让群众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
除此之外,陈红还通过电话、微信、短信指导种植户进行剪枝、施肥、用药,确保果农得到正确的技术指导。陈红说,未来团队会继续在栽培技术与化学调剂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努力,着力解决蜂糖李产量低的问题,“让更多的人吃到蜂糖李,让更多的果农因种植蜂糖李生活越过越好,日子过得比蜂糖李还要甜!”
目前,六马镇的蜂糖李销售可消化掉产业的一半,已与百果园和各大超市开展合作,建立起销售链,省外销售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竞相引种栽培。如今,蜂糖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出现“一李难求”的局面。
开拓致富路小果园变大果园
2004年,修文县猕猴桃遭受严重的溃疡病危害,严重威胁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受当地科技局邀请,贵州大学猕猴桃团队负责人龙友华开始接触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凭借年轻人一股拼搏的精神,不畏艰难,龙友华带着学生,啃着面包、吃着方便面,驱车赶往各地猕猴桃产地调研。他笑称,那段时间,哪里有猕猴桃产地,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早些年,当地果农不信任年轻的龙友华,他便与农户签协议,向农户保证如有损失,由他承担。农户先拿5亩地做实验,不料当年成为当地猕猴桃产量最高的几亩地。农户见状,紧接着由5亩地扩建到了100多亩。当农户再与龙友华教授碰面时,面露尴尬躲躲藏藏。龙永华却热情迎上,笑说:“你们实践经验强,我们一块儿把理论结合起来,一起做大做强。”
在龙友华科研团队不懈努力下,当地猕猴桃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控,团队紧接着顺势改造老果园、建立科研基地、选育优质品种。科研团队从选择种植地、选品种、栽培技术、绿色防控、采收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产业种植标准。
猕猴桃产量提升了,经济效益起来了,修文县开始把猕猴桃产业作为当地主导产业,生产面积与品质逐年大幅度提高。在得到了消费市场的认可后,高经济效益的回报使得当地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据2018年底统计,修文县猕猴桃产业种植户已达到8000余户,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几万人,种植面积从原来的不到8000亩增加到现在的16.7万亩,从2004年一亩地收入几百元到现在的一亩地收入达1万多元。现已在修文、息烽等地建立猕猴桃试验站,在六盘水等地建立猕猴桃试验示范基地。
未来,龙友华的目标是把贵州大学猕猴桃团队培育成贵州省最好,乃至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猕猴桃科研团队;成立猕猴桃工程技术中心,加强品种资源的收集、选育,争取两到三年再出两至三个新品种;尽快把贵州省猕猴桃产业技术联盟的成立提上日程,整合力量,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场,让更多种植户得到有效的科技支撑。
樱桃华丽转身小山村光芒四射
特色樱桃产业团队负责人文晓鹏教授与纳雍县玛瑙红樱桃打交道已有10年之久,他常年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往返学校与樱桃产地之间,现场指导果农如何施肥、修剪等栽培技术。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人次不低于10000人次,平均每年不低于1000人次。
贵州省气候多变,阴晴难测。一场雨下来,樱桃果子全都开裂,果农一年的心血在一两天的时间里全都白费。文晓鹏说,提质增效最简单的就是采用避雨栽培技术,解决了玛瑙红樱桃防冻害、冰雹、裂果等问题,就能促进产量提升,果农每亩产地投入1元钱就能有3元钱的收入。今年,特色樱桃产业团队将研发避雨栽培技术,针对冻霜或晚霜以及雨期裂果,建立避雨棚实现保温保湿,防冻害引发的幼果掉落,防雨期裂果。降低投入成本,并在全省开展示范推广,让果农增产增收。
果农富起来了,在外打工的农民也回来了。当地一户果农在文晓鹏教授指导下,从亏本扭转为盈利。2019年,毕节玛瑙红樱桃产区总产量约9万吨,销售价格为每公斤20元至24元,总收入约20亿元;连片地区带动1.2万户3万多人就业,人均较去年增收3500元以上,已成为纳雍县助农增收效果最显著的水果,主产区厍东关乡、维新镇的樱桃收入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
贵州大学精品水果产业团队的多年坚守,终于变小水果为大产业,真实地在贵州山沟沟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增产增收致富传奇”。
贵州大学精品水果产业团队仍在不断努力,集合众力,狠抓实干,将精品水果产业遍及深山里的每一寸土地。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希望的种子,播撒进贵州、播撒进中国的山区之中,挂上累累的致富果实,长成一片片茂密的小康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