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伴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林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已近10万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5周年之际,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选取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老谢林下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荣获“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的8家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本报展示他们的经验和成就,旨在促进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报还将陆续报道各地示范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贵州省正安县正鑫竹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良性循环“笋”链接

“竹越采越壮、笋越采越大、山越采越青、水越采越绿、人越采越富”的良性循环在正安县庙塘镇正逐步实现。这与正鑫竹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及科学管理是分不开的。社员收入2010年达3876元,高出非社员收入27%。整个生产链惠及庙塘、小雅、桴焉两镇一乡的农民。

合作社起初由从事方竹笋用林栽植、培育、加工、销售的经营大户和方竹产区林农30户组建而成。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到2011年社员户数达168户,经营面积达3.86万亩。去年收购鲜笋518吨,销售额623万元,实现利润150多万元。

周边的老百姓看到庙塘的变化,也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庙塘、小雅、桴焉等乡(镇)已发展7个方竹丰产林基地,改造竹林1.1万亩,新造高标准方竹笋用林5000亩,修了基地公路35公里,建占地1200平方米的林区收购厂房3间,直接带动农户350多户1400多人从事笋竹生产经营,间接带动周边竹农3100多户。

该社坚持以“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改造、统一管护、统一销售。为社员提供与竹笋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指导社员笋竹种植、抚育、管理、生产加工、病虫害防治、丰产林管理、低产林改造等;组织竹笋产品收购、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

针对当地老百姓自行无序采笋,大量竹林过度采笋或不科学管理,林分及产笋质量逐年下降的情况,合作社建立之初就确定了以“提高林分质量、壮大基地规模、促进林农增收”为发展目标。分到各家各户的林地现以入股的方式吸收进合作社。分散不规范的林地按不同的情况,分为方竹笋用林基地或方竹笋、竹两用林基地。根据不同的林分状况,统一编制发展规划,统一进行低产林改造,对产笋林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技术要求地进行采笋和林分休养管理。通过这种模式,扩大了种植规模,使大量低产林脱掉了低产的帽子。采用科学采挖技术,产出的方竹笋不仅品质越来越好,林分质量也逐年得到提高。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再也不用通过乱挖乱采等手段进行恶性竞争,邻里和谐了,收入增加了,林分扩大了,信心更足了。

致富种植红菇怎么样_红菇种植致富经_红菇种植技术

又一批森林土鸡将销往市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黎村环黎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土鸡缘何变成了“金凤凰”

进入容县黎村镇,山上到处都是活蹦乱跳的山地鸡,一个个现代化的种鸡养殖场和一间间鸡苗孵化房映入了眼帘。黎村镇的孵鸡养鸡产业之所以如此红火,完全是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抱团”致富的结果。社员养土鸡养出了“金凤凰”,人均收入由入社前的1.18万元,增加到了2.86万元。

土鸡养殖业是黎村镇的支柱产业。然而,过去由于孵鸡养鸡场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恶性竞争,造成养鸡户各自利益严重受损。2007年,镇党委、政府把几十户孵鸡养鸡大户的老板召集到一块,倡议成立一个全镇性的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养殖业做强做大,引领和带动更多的农户养鸡致富。大家听后,一致响应,当年12月,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便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的3位正副社长和20多位中层管理人员都是各孵鸡养鸡公司的老板,都有正常的经济收入,所以,他们一致承诺,不领合作社报酬,义务为社员服务。

合作社养殖户由成立时的2014户发展到目前的3255户,带动了全镇养鸡业的发展,还辐射到本县的杨村、杨梅和广东省的信宜市金垌等周边乡(镇),解决了7000多人的就业问题。2011年交易肉鸡总量5280万羽,比2010年增加了950万羽;交易鸡苗1.5亿羽,比2010年增加了1500多万羽,总交易额达9.5亿元。

现在该镇48个规模孵鸡养鸡场全部入社并成为股东。目前,合作社拥有资产9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800万元,成为容县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合作组织之一。

近两年来,土鸡养殖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各业发展。目前,全镇有400多辆汽车与养鸡业运输有关,年利润达2000多万元,饲料、兽药销售收入7.5亿多元,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也方兴未艾。这也许便是我们通常说的“一业兴来百业旺”的缘故吧。

辽宁省开原市李司令榛子专业合作社——

“榛果就是黄金豆”

听到电话那头传来年届古稀的李司令榛子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李守发的洪亮声音,似乎就看到了这位昔日吉林省长春军分区副司令员的雄姿。媒体大量报道过他的事迹,1998年退休后的他携老伴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社员人均收入由入社前的4015元,提高到2011年的1.5万元,比没有入社的多出4000多元。村里实现了电灯、电话、路灯、燃气、移动通信、闭路电视、自来水、柏油路八进户。社员徐世兴说:“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榛树就是摇钱树,榛果就是黄金豆,有了合作社,农民也能飞啦!”

2008年,李守发为解决小林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成立了李司令榛子专业合作社,随后又成立了榛子协会,现有社员315人,会员816人,还带动1360户其他农户从事榛子生产。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榛园面积已由2000亩扩大到9100亩,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都建了基地。榛业实现了种植、加工一条龙,工、商、贸一体化。他们坚持统一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管理,社员80%榛子由合作社收购,80%农资由合作社配送。

李司令榛子已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多次参加在上海、成都、济南、宁波、沈阳举办的全国性食品博览会,曾获得中国榛子食品银奖。主要产品平榛、平欧榛打入了沈阳、长春等地的大超市。全社年收益超100万元,现有固定资产500万元。

通过几年的运行,合作社把杏花村的资源优势打造成了产业优势。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杏花村,山上栽用材林,山腰种榛,林下种参,山脚种田,为村民搭建了一个长期致富的平台。由此,李守发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先后获得了“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光彩之星”、“合作经济十佳人物”等称号。

致富种植红菇怎么样_红菇种植技术_红菇种植致富经

致富种植红菇怎么样_红菇种植技术_红菇种植致富经

林下参长势喜人。

致富种植红菇怎么样_红菇种植致富经_红菇种植技术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老谢林下参种植专业合作社——

林下参“反哺”森林

南营坊村老谢林下参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辽宁本溪的名气越来越大。国家林业局原局长贾治邦、副局长张建龙等领导曾到此考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该社竭力为农民服务,《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其作过报道。南营坊村原来是全县乱砍盗伐的重灾区。集体林改后成立了合作社,现在林业部门每年下达200立方米人工林采伐指标也无人要了。林农为了发展林下参不愿砍林子,全村森林覆盖率上升到了76.8%。林下参受益于森林,反过来又“反哺”保护了森林。

65岁村民谢廷库多年潜心钻研林下参等中药材种植技术,为了帮助乡亲们致富,组织大家建起了林下参专业合作社。该社由当初的9户发展到了现在105户,注册资金达1500万元,年销售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合作社林下参基地种植总面积1200余亩,并辐射全县10万亩以上。目前,南营坊村521户农户全部参与发展林下参,户均9.9亩。林下参经济储量为人均67万元,户均247万元,估计在百万元以上的有12户,千万元以上的3户,上1亿元的1户。全村涉林纯收入是林改前的3倍,超过全县农民人均涉林收入400多元,使原来的贫困村变成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富裕村。

合作社已建成为辽东山区典型的综合性现代中药材示范基地。外地参农纷纷来取经,他们不但耐心传授技术,并对资金有限的参农低价出售种苗,甚至无偿赠送,电话号码也成为技术服务热线。近年来,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可解决就业3000余人次,带动县内及周边地区以林下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

“老谢”牌林下参获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获第二届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名优产品展销会暨农超对接洽谈会名优产品称号。

致富种植红菇怎么样_红菇种植技术_红菇种植致富经

红菇市场十分火爆,今年市场价每公斤超800元。

红菇种植技术_致富种植红菇怎么样_红菇种植致富经

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龙升红椎菌专业合作社——

椎林叠翠 红菇成“金”

椎林叠翠是广西浦北五皇岭的一大景观——11万多亩连片的原始红椎次生林,层林叠翠,蔚为壮观。红椎菌又名红菇,只生长在红椎林下,奇特的是至今人工还“养”不出来。目前,市场上每公斤红椎菌超过800元。

农民过去对红椎次生林一直采取分散、粗放式管理。2010年3月,当林地产权明晰后,龙升红椎菌有限公司积极参与组建龙升红椎菌专业合作社。该社成员已由初期10多户发展到目前的328户,红椎菌基地面积达到8500多亩。另外,带动9100多户农民参与,辐射面积11万多亩。2010年,入社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

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共同体经营模式,集生产、营销、社会服务为一体,整合农村资源和生产要素,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联接,完善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政府“包”不了、集体“统”不了、单户农民“干”不了、龙头企业“做”不了的问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社里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坚持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运作机制,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多赢,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合作社为培养骨干力量和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社员,邀请林业、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林-菌生态经营技术培训,传授科学管抚红椎林与提高红椎菌产量的相关技术。同时,不断指导农户改善红椎林管护、红椎菌采收加工和收购销售方式。

他们坚持走商标品牌战略之路,利用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聚焦三农》和《人民日报》、《广西日报》以及网站等媒体对红椎菌进行宣传报道,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湖北省来凤县杨梅专业合作社——

丹实累累红似火

每当杨梅成熟季节,你如来到湖北的来凤,就能欣赏到那“丹实累累红似火”的美景。当地农民为合力发展杨梅,于2006年成立杨梅专业合作社。经过这6年的发展,合作社由成立时的80名社员发展到了现在的3424名,还带动5300农户一道种植杨梅。

“以前说起杨梅酸溜溜,如今说起杨梅甜滋滋。”这是当地农民对杨梅喜人发展发出的由衷感叹。2011年合作社总资产2000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年度盈余750万元,社员人均收入2556元,比非成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42%。

全社现有杨梅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量近1万吨,主导产品有杨梅酒、杨梅果醋和杨梅鲜果。他们在湖北、湖南、河南、重庆、广东等地区设有经销商、代理商,建立了80多个营销网点。杨梅市场也像杨梅一样“红似火”,每年销售呈20%增长,盈利能力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

“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杨梅的大发展,其主导产品古梅牌杨梅酒、杨梅固体饮料、杨梅果醋系列,相继通过了国家QS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获得了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北京农博会金奖、中国消费品市场食品安全放心畅销品牌奖、湖北省林产品博览交易会产品一等奖。2009年注册的“古梅”牌商标获得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知名商标称号。

他们研发制定的《新型杨梅标准化有机种植技术》于2010年在全县及周边县(市)推广运用,收到了良好效果。2010年研制的杨梅鲜果全汁发酵技术运用于杨梅果醋、果酒的生产技术改造上,获得了较大成功,在行业内得到广泛推广。

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以服务社员、谋求全体社员共同致富为宗旨,为社员免费提供杨梅生产资料以及杨梅的收购、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以及与杨梅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认定为2010年度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省、州、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来凤县2010年度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贡献奖。

致富种植红菇怎么样_红菇种植致富经_红菇种植技术

聚源核桃专业合作社产品。

陕西省宜君县聚源核桃专业合作社——

彭祖故里核桃俏

传说长寿老者彭祖曾在此地安度晚年,故宜君也被视为彭祖故里。核桃素有长寿果之称,聚源核桃十分走俏,已成为当地林果业的重要支柱。聚源核桃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6月应运而生,现有社员113人,核桃园3200亩,散生核桃大树7600株,年产核桃330吨,年销售额729.8万元,年利润123.9万元。2010年人均收入达9600元,比非社员收入高了28%。

通过几年的建设,合作社已实现了“五有”标准,即有制度,有完善的“三会”、财务、分配制度;有场所,拥有固定的办公用房;有服务,对社员实行统一标准、品牌、包装、收购、运输、销售等服务;有渠道,核桃主要销往河南、山东、河北、四川等地,与10余家客商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有品牌,合作社注册了 “棋盘聚源”核桃商标。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对社员实行“六个统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使用“棋盘聚源”牌商标,统一核桃良种苗木及专用肥供应,统一采收和商品化处理,统一由专业收购人员,统一销售给客商。社里主要向社员提供4项服务:一是提供技术培训服务,每年对社员举办5期到6期技术培训。二是统一推广“换良种、巧施肥、细间作、精修剪、防晚霜、有机化”核桃生产6项关键技术,有60户社员的580亩核桃园通过有机认证中心的认证,年产有机核桃20吨。三是统一科学采收和商品化处理,购置核桃脱皮机10台,建造简易烘烤炉6套,有效解决了核桃采收期遭遇阴雨霉变的难题,平均售价每公斤提高2元左右。四是提供收购和销售服务,统一收购社员的核桃,以质论价,统一销往外地,彻底解决了社员销售难题,所有农户只要把核桃管理好,根本不用愁销售。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多次报道。2009年被评为铜川市最佳合作社,2010年被授予铜川市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河南省新密市五指岭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

金银花开五指岭

1985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在原密县视察时曾为密银花题写了“全国银花看河南,河南银花看密县”。 1980年国家主管部门给密银花制定了全国唯一的金银花药材商品特级价。这给新密市五指岭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入社农民每亩金银花收入在1.2万元以上,成员户比非成员户增收70%。

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名优金银花的种植、培育、加工、销售、技术指导等经营活动。注册资金由成立之初的26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500多万元,实现年销售收入1350万元,利润380万元。种植面积由300多亩扩大到1600多亩。成立初仅有7人,现有成员320人,还带动周边520余户农民从事金银花生产经营活动。

近年来,“密二花”的药用功效和饮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供不应求。金银花是中药抗菌消炎、抗病毒、消热祛火的主要用药,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的饮料、含片品种也在不断增加;金银花提取物广泛用于食品保鲜防腐和化妆品植物添加剂。这些都为金银花需求的增加和价格的坚挺给予了有力的支撑。目前,金银花价格每公斤200元以上,比其他地方的金银花价格每公斤高出大约100元。未来两年逐步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50公斤,甚至80公斤。按每公斤200元计算,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到1.6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2012年,合作社扩大了种植面积,金银花种植进一步向规模化种植方向发展。他们采用先租再返租的方式,即先由合作社把农民的土地统一租赁进来,再根据社员的实际种植能力和需要返租给社员经营管理。通过统一供应花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加工,统一收购销售,减少种植风险,保证社员利益。

2010年,合作社被评定为当地尖山风景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获河南省标准化农产品标志证书和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2011年,“密二花”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批准,在浙江义乌中国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再次获得同类产品金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